中華詩詞經典詩詞講解?魏國卷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中華詩詞經典詩詞講解?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魏國卷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出處】魏·曹操《短歌行》
【鑒賞】吐哺:把嚼在嘴裡的食物吐出來。《史記·魯世家》:“周公誡伯禽曰:我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這幾句詩語譯是:就像那山一樣,從不嫌高度過高;就像那海一樣,從不厭深度太深;我就像周公一樣,随時準備款待賢人,以使天下人心歸向于我。“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是比喻作者求才若渴的心情。
【原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出處】魏·曹操《短歌行》
【鑒賞】月光明亮,星兒稀疏,烏鵲都飛向南方去了。烏鵲啊!你繞着樹飛了三圈,又有哪一枝可以讓你安栖呢?匝,是指圈。曹操以南飛的烏鵲,比喻當時的人才。“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意思是你們不來投靠我,又能投靠誰呢?
【原詩】見“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白骨露于野,千裡無雞鳴
【出處】魏·曹操《蒿裡行》
【鑒賞】東漢末年,隴西豪強董卓篡奪漢帝國的軍政大權關東各地諸侯,推舉北方豪強袁紹為盟主,聯合起來讨伐董卓。曹操也參加了當時的讨董聯軍。但諸侯各懷異心,勾心鬥角,争權奪利,根本無意讨董,随後之間又相互殘殺,連年混戰。“蒿裡行”一詩批評了讨董聯軍的不團結現象,特别是批評了袁氏兄弟鬧分裂的罪行。詩中也反映了諸侯連年混戰給人民帶來的嚴重災難。表現了曹操渴望了國家統一的心情。後四句意思是:遍野白骨無人過問,千裡焦土荒無人煙,聽不見雞鳴。老百姓死得百不餘一,思想起來叫人痛苦斷腸。“白骨露于野,千裡無雞鳴”這兩句詩,用來描寫戰争,殺人盈野,給老百姓帶來嚴重災難。
【原詩】關東有義士,興兵讨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争,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出處】魏·曹操《龜雖壽》
【鑒賞】骥:是指千裡馬。枥:是指馬槽。這四句詩大意是:年紀老大的駿馬,還是在馬槽裡吃草,因為它仍有奔馳千裡征途的志向。英雄志士即使到了晚年,雄心壯志卻絲毫不見減退。曹操以老骥自喻,表示自己年紀雖老,雄心還是依舊,鬥志未衰。這四句詩表現了曹操老當益壯的進取精神,以及統一全國的抱負和雄心。“老骥伏枥,志在千裡”常用來表示一個人雖然年紀老大,但卻心懷大志,志在千裡。
【原詩】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出處】魏·曹操《短歌行》
【鑒賞】對着眼前的美酒,就該痛飲高歌;有酒不喝,人生歲月又能有多久呢?就好像那清晨的露水一般,瞬間就消失無蹤,唉!那逝去的日子,實在是太多了。感歎人生短暫,勸人應該珍惜光陰,把握短暫的人生。有酒當歌,及時行樂,又何必自尋煩惱呢?
【原詩】見“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出處】魏·王粲《七衰詩》
【鑒賞】王粲的七衰詩,描寫漢末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王粲在路上所見的悲慘景象。此詩寫于約一千七百年前,至今讀來,非但文字淺顯易懂,所記述的事,亦有如昨日。棄兒在路旁号哭,婦人回頭聽着,流着淚,狠下心不去抱回來,自言自語:“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語含無窮的悲哀,讀之,實令人一掬同情之淚。
【原詩】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複棄中國去,委身适荊蠻。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号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