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列子的生死觀

列子的生死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7 07:11:55

作者:龍雲之子

列子(約公元前450年—375年),名禦寇 ,道家學派。在時序上,是介于老子和莊子之間的道家重要傳承人。其學本于黃老,師從關尹子、壺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被尊奉為“沖虛真人”。

列子的生死觀(聊聊列子的兩小兒辯日)1

列子

《兩小兒辯日》是列子的一則非常有意義的寓言故事。故事講孔子東遊,路遇兩個小孩在争辯太陽遠近的問題,而作為“智者”的孔子卻不能作決斷。說明人的主觀認識是有局限性的,知識無窮、學無止境。一個小故事裡寓意有深刻的人生大道理。

《兩小兒辯日》原文: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列子的生死觀(聊聊列子的兩小兒辯日)2

譯文和哲學思想:

孔子東遊,看到兩個小孩在争辯,便問是什麼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時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而另一個小孩則認為太陽剛剛升起時離人遠些,而中午時離人近些。

哲學思想:不同人對同一事物的認識是有差異的。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時看起來小而近時看起來大嗎?”

哲學思想:人通過視覺感知系統對事物的初始認識,太陽光經過大氣層的衍射,太陽顯得更大,給人的視覺上一個假象,造成人認識上的錯誤。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近時熱而遠時涼嗎?”

哲學思想:人可以通過身體感知系統,對事物進行再認識,這個認識與原來初始的認識完全不同。

于是兩個小孩在争辯。

哲學思想:人對事物的認識出現“恍惚”,即混沌不清。

于是倆小孩請“大智者”孔子決斷,“大學者”卻也無法判斷誰是誰非。

哲學思想:即使是“大智者”,認知也是有局限性的。如果缺乏實踐和科學檢測工具的驗證,是不能給出科學合理的結論。

兩個小孩笑着說:“誰說您很有智慧呢?” 儒生們都尊你是聖人,很有智慧嗎?

哲學思想:迷信是人主觀認識上的大弊病,教條和本本主義是人類的大敵。

在這個故事中,《列子》隐含有兩個非常核心的中華哲學思想:

1、當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認識時(恍惚),怎麼辦?解決辦法一:對于當時人可以達到的距離,可以用竹竿來測量啊,這個測量的工具和方法就是科技之“中”;解決辦法二:兩小孩比賽跑一趟,用實踐檢驗一下,誰先跑到,證明距離近。《老子》說“惚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精呵”,當人對事物的認識有恍惚時,可以用“中”來驗證和檢測啊。“中用之道”就是用科技的檢測或者實踐的檢驗,這是中華文化的哲學精髓。同學們要懂科學,要敢于實踐啊,“中”是中華民族的科學和實踐精神。

2、對于古時人類的認識水平和科技手段不能達到的情況下,《老子》還說“執今之道,以禦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用當代今天的科學理論,和現代的科技儀器,就很容易得出“太陽中午時離人更近”的“常識”,這個“常識”的升級過程就是“道紀”。即人類對事物的認識會随着人類科技水平的提高而不斷的提高,這就是“學無止境”、與時俱進、知識不斷更新的道理。

列子在這個小故事裡,用“常識”在表述《老子》的科學理性的之道,即人認識之“德”和“道”。哲學是“常識”,用自然的常識之法,而非人言亦言的“教條”,更非“大咖”們的口若懸河。

這篇寓言的人文意義,孔子身為“萬世師表”,“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師表當然要有面子的,為了緩解尴尬,老師們在給小朋友講這篇小古文的時候,一定要強調學習孔子對知識的謙虛态度。

感激教育部門,将這篇寓言納入小學生的教材,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小小故事就能把深奧的人生哲學講的很透切。望廣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中華之“中”的科技和實踐精神,傳承給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後人,老祖宗要我們永遠堅守這個“中”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