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曆:飯點時吃的過飽、過雜或過于辛辣油膩後馬上腹痛,要立刻找廁所拉肚子,而且肛門完全憋不住,但是拉完後腹痛馬上消失。其實這個就是醫學上所說的⎯⎯⎯⎯⎯“腸應激綜合征”(IBS)。它雖然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是在關鍵時候卻很礙事,尤其,是在找不到廁所的情況下。
我最近也有過這樣的經曆。昨天下午穿涼鞋不小心踢到了自己右腳的第三趾指甲,指甲下層立刻見淤血,疼痛難忍。作為中醫師,馬上判斷這個位置的歸經,這個位置剛好是足陽明胃經從足三裡獨立分出來的分支到達的末端,當時心想會不會在胃經循行的地方出現什麼症狀啊。
第三腳趾指甲瘀血
果然,很久沒拉肚子的我,昨天晚上跟朋友吃了頓麻辣香鍋,回去時剛上了地鐵,突然感受到強烈的冷氣後就開始肚子絞痛,肛門急迫欲便,伴惡心欲嘔,四肢惡寒發冷,不自主地握緊拳頭,腳趾用力抓地,冷汗出。第一時間就是想找廁所,但是這個時候去哪找地方啊,等找到了可能就已經憋不住了。不行,我得馬上想辦法!幾秒鐘後我突然想到董氏奇穴裡面的治急性腸胃炎要穴“門金”穴!于是立刻用手指揉按一側門金穴,強刺激幾秒鐘後按壓的地方馬上開始發熱,神奇的是,腹部疼痛開始減輕并逐漸消失,同時讓自己深呼吸保持情緒穩定。過了十幾分鐘後又開始出現肛門急迫的感覺,但是已經比之前症狀輕了很多,于是就按壓另一側門金穴,讓它發熱,總共按壓了三次,花了十幾秒鐘的時間,想拉肚子的感覺完全消失,順利度過40多分鐘的車程回到家。回家後仍在感歎中醫的神奇和美妙,真不後悔選擇中醫師這份能夠助人助己的職業!
門金穴位置
其實以上這個案例就是西醫典型的“腸應激綜合征”(IBS)。也是中醫典型的“痛瀉要方”證。
1.認識腸應激綜合征
大腸本身的作用是按照自身的規律進行有序地蠕動以傳輸糞便,并重吸收部分水、電解質、維生素等。
腸應激綜合征又稱“大腸激躁症”,顧名思義,大腸“激動”又“躁郁”。腸應激綜合征是由于在經曆過餐飽、進食辛辣刺激食物,或在壓力、憤怒、抑郁等不良情緒下産生的,以腹痛、腹脹為主要症狀,排便後多有改善,并伴有排便習慣改變的一種功能性腸道疾病。中醫方劑書用十六個字描述腸應激綜合征的症狀,即“腸鳴腹痛,大便洩瀉,瀉必腹痛,瀉後痛減。”都說“沖動就是魔鬼”,人在激動、躁郁、有脾氣、受刺激的時候往往會做出很多傻事來、引來很多禍端,腸道也一樣。
腸道就像彎曲的繩子,腸應激綜合征就像是這根繩子在肚子裡相互“抽打”。人在被很強的力量抽打的時候會本能性的蜷縮,瑟瑟發抖,同時尖叫、恐懼。而當然腸道也會有所反應,接下來我就來說一說腸道被“抽打”後的反應。
2.為什麼門金穴可以治療這個疾病?
3.治腸應激綜合症經典方——“痛瀉要方”
痛瀉要方出自《丹溪心法》,隻有四味藥,可以補脾柔肝,祛濕止瀉,主治脾虛肝旺之痛瀉。《醫方考》說:“瀉責之脾,痛責之肝;肝責之實,脾責之虛,脾虛肝實,故令痛瀉。”所以治療應補虛瀉實,肝脾同調。
方中白術苦甘而溫,苦能燥濕以止洩瀉,甘溫能健脾以禦木乘,取“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意,為君藥。白芍酸寒,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為臣藥,君臣相配,于土中瀉木。陳皮辛苦而溫,可理氣燥濕,醒脾和胃,為佐藥。配伍少量辛香之性的防風,一則辛散調肝,使肝氣條達不再乘脾;二則舒脾升清,勝濕止瀉;又為脾經引經之藥,兼為佐使。故全方共奏瀉木益土,肝脾同調,祛濕止瀉之效,
最後總結一下,當你出現腸應激綜合征、急性腸炎想拉肚子,而找不到廁所時可以揉按門金穴,可立馬緩解症狀。如果反複出現腸應激綜合征,可用“痛瀉要方”加減。(具體加減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用藥)
@大家健康#健康樂享官##大家健康超能團##了不起的醫生##真相來了#
其他健康問題,歡迎留言咨詢并瓦中醫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