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嚴厲7人被通報學術不端

嚴厲7人被通報學術不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4:26:55

嚴厲7人被通報學術不端?這段時間,張文宏博士論文存在“學術不端”的議論在網上發酵8月23日,複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公布《關于我校張文宏博士學位論文問題的調查結果》,據稱根據原上海醫科大學1999年1月修訂的《科研型博士研究生培養工作細則》,認定這篇學位論文符合當年博士學位論文的要求當然,《調查結果》并不否認該論文附錄綜述部分的不規範,最終得出不構成學術不端的結論,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嚴厲7人被通報學術不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嚴厲7人被通報學術不端(東湖評論監督學術不端)1

嚴厲7人被通報學術不端

這段時間,張文宏博士論文存在“學術不端”的議論在網上發酵。8月23日,複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公布《關于我校張文宏博士學位論文問題的調查結果》,據稱根據原上海醫科大學1999年1月修訂的《科研型博士研究生培養工作細則》,認定這篇學位論文符合當年博士學位論文的要求。當然,《調查結果》并不否認該論文附錄綜述部分的不規範,最終得出不構成學術不端的結論。

很快,有人在社交媒體上貼出一份《文本複制檢測報告單》。檢測結果顯示:“去除(張文宏)本人已發表文獻複制比:25.2%”。這樣的結論,乍一看,還挺煞有其事的。仔細分辨,不難發現網上流傳的這份論文檢測報告的檢測時間範圍為: 1900-01-01-2021-08-14。這份142頁的檢測報告,有不少2001年以後的文獻,而張文宏博士論文答辯的時間為2001年。顯然,把後博士論文時代的重複當作作者20年前“抄襲”的“證據”,稍有點學術常識的人,想必該啞然失笑了吧。分明,這位“查重君”不就是“刻舟求劍”寓言故事中的那位“刻舟君”嗎?好嘛,現在成了升級版的“刻舟求劍君”。

監督學術不端,不能用今天的标準苛求曆史。學術不端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網絡社會,成千上萬雙眼睛盯着學術圈的不端行為,這對于學術創新非常必要。學術創新是智力活兒,監督學術不端也是個技術活兒。套用今天的标準去挑剔20年前的作品,表面上看夠從嚴要求了,怎奈這樣的标準沒法被普遍化。苛求過去的成果,不妨還是用特定時間的标準審視特定時間段的人和成果更為明智。

監督學術不端,不能用高尚的動機代替事實。學術不端,有惡意的“拿來君”,也有智窮的“洗稿君”,當然更多是無傷大雅的“馬虎君”。監督學術不端,需要保證動機,拿有力的事實證明問題的客觀存在。把大量2001年以後的與張文宏博士論文相似的文字當作他當年“粘貼複制”“後人”的“證據”,這樣的刻舟求劍“記号”,未免有點過于滑稽了。

監督學術不端,不能用簡單的工具代替腦子。今天的信息檢索技術,為監督學術不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信息檢索軟件好用,怎奈它的智能程度頂多就是個幼兒的水平,關鍵看使用的人如何跟這類軟件“互動”了。檢測2001年的論文,當将檢測的時間段鎖定在2001年前,這樣的檢測結果才符合送檢者的目的。如果送檢者不動腦子,檢測方自然誤以為就是從送件當日查重。這樣的查重,檢測結果的重複率上去了,輿論争議的效果有了,可惜這位好事的送檢者的智商餘額也大白于天下了。監督學術不端,再好的信息檢索工具也得靠人腦來确定基調。不動腦子的監督,顯然是給輿論添亂,給公衆添堵,得不償失。

各行各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網絡的監督。但監督要講究方法,少鬧笑話,别學重演“刻舟求劍”的故事就行。

稿源:荊楚網

作者:劉海明(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