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親站在學校門口,看着孩子的背影,大聲數落孩子:一點自覺性都沒有,寫作業慢,連上學都要催,長大做什麼好……
這位母親好多家長都認識,她的孩子在班裡有個綽号叫“尾巴”,因為他什麼都慢,交作業也好,排隊做操也好,他都是最後出現。不知哪一個調皮學生說了他一句:“你是班裡的尾巴”從此“尾巴”的綽号就叫開了。
他的母親對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一切都一清二楚,但她沒有辦法。她很委屈對老師和其他家長說:“這是老天派他來難為我,我不是沒有教育他,而是從小就不斷提示他,催促他,可越催促他越拖拉,現在是不催他都不動了。這孩子本質就這樣,真不知怎麼出現如此的變異…”
孩子的母親是一位風風火火的人,語速快、行動快。他的父親也是一位果斷、幹練的人。孩子的降臨,讓這個原本很有效率的家庭經常性出現“雞飛狗跳”的場景。
孩子剛能夠獨立吃飯,母親就看得不耐煩,厲聲責他:“幾口飯吃這麼久,還弄得周邊滿是飯粒,快快快…”急躁的她抓起匙子,三下兩下把飯喂到兒子口裡。
兒子要上幼兒園,總是叫不起床,母親急了,一把将他拉起來,三下除五、動作麻利給他穿好衣服。再然後,在一疊聲的“快快快”中催促兒子完成刷牙、洗臉、吃飯等事情。
兒子放學回家,母親催促他做作業。兒子作業寫得慢,母親繼續不斷催。兒子洗澡、睡覺等,母親也無法不催促。
催促成了他們家的主旋律。母親将這些發洩給其他家長,她覺得自己很憋屈:自己怎麼就生了這樣一個兒子……
她不知道每一個孩子的缺憾,都有父母的原因。她更不懂得:經常性催促,是對孩子内驅力的最大挫傷。
“内驅力”是一種行為、思想的動力。孩子的内驅力,其實就是孩子内在的一種積極性,它源于孩子的心理和期望。
在父母不斷催促孩子時,孩子的心理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孩子會産生情緒,會有無力感,變得被動,茫然。孩子所有行動都由父母的外部壓力推着發生,尤如木偶,父母推一下動一下,根本沒有自己的思想和期盼。
要讓孩子有思想和行為動力,需要滿足孩子三個内部需求,即給予孩子愉悅感、自主感和成就感。
是孩子的愉悅感。
孩子有自己的節奏,也許這樣的節奏不利于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但父母的催促,隻不過給孩子施加外部壓力,孩子是逼于壓力才改變節奏。一旦沒壓力,節奏又回到原來的樣子。
催促,可以說是最笨、最沒效果的辦法,家長要充分考慮各種能夠保護孩子愉悅感的辦法。比如跟孩子說:“咱們來個比賽”。比如對孩子進行暗示激勵,跟孩子說:“我相信你未到規定時間,就已經完成”。或者運用激戰法,對孩子稱:“我不大相信你能做好,不信試試看。”讓孩子對面臨的事産生挑戰的欲望。
一位家長為了改變孩子寫作業拖拉的毛病,每次陪孩子寫一模一樣的作業,然後用自己的速度去影響孩子的速度。這位家長不催促孩子,而是提示孩子自己寫到哪裡,并把控好自己的節奏,讓孩子可以跟得上,并及時鼓勵。
對孩子不愛學習的懶散行為,父母也不罵不催,自己拿起一本書,對孩子說:“一起學習吧,你陪我,我陪你。”
在保持孩子愉快的情景下,讓孩子慢慢形成良好習慣,這時候父母退出已然不成問題。
是孩子的自主感。
催促無疑是讓孩子聽從、執行,孩子行動過程自我意識自然會受挫,可以說孩子是不情不願,無可奈何的。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總是遭受家長的催促及責罵,孩子内心的内驅力必然越來越低。
一名小女孩,小學一、二年級成績優異,自升上三年級後,一方面作業增多,另一方面她的父母認為她已三年級,應該增加課外閱讀,于是為了她更好利用時間,不斷催促。
她吃完晚飯,剛想休息一下,看小會電視節目,母親催她:“還不趕緊去寫作業”。她寫完作業,剛想聽幾首歌,母親又催她:“快去看書”。她開始勉強聽話,但不久就以行動進行抵觸。寫作業拖拖拉拉,看書心不在焉,眼睛看着書,大腦卻在雲天外。父母若有事不在家,她就看電視,作業也不寫,更别說看課外書。她的成績明顯下滑。母親很生氣:好好的孩子怎麼變得如此不愛學習,如此不自覺?
再則,是孩子的成就感。
催促孩子就是對孩子不滿意,是否定孩子。孩子完成一件事或取得一點成績,隻有在孩子自己付出努力後獲得的,孩子才會有成就感。如果孩子在到達目标之前,就被父母不認可,那麼再好的成績孩子也未必心動。
學生中不乏學習成績不錯,但自己毫無學習興趣的人。這類學生基本是被父母“瞪”着學習的,他們隻是為應付父母而學習,對學習成績沒有多少感覺。
要給孩子成就感,父母不能隻是簡單催促,而要給孩子設置目标。設置的目标是孩子付出努力能達到的,并且從低到高,從易到難。如孩子因為自制力問題,遲遲不見成效,父母也不要以催促去解決,而要利用附屬内驅力,通過對孩子鼓勵,讓孩子獲得認可,喚起孩子的内在動力。
一位父親在發現孩子對學習毫無興趣的情況下,帶孩子去跟愛學習的優秀孩子在一起,但絕不拿自己的孩子跟優秀的孩子比,而是讓他們自由自在在一起,當孩子受到對方一點點影響時,父親立即給孩子豎起大拇指,慢慢激發起孩子的學習力,讓孩子愛上學習。
其實有時候注重對孩子内心的引導,隻要内驅力不被破壞,孩子的學習動力多半沒問題。
身為父母,要知道孩子缺乏内驅力不是孩子的問題,要懂得反思自己,從改變自己開始。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内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幹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