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芬,可能很多人連她的名字都沒有聽過。
她是當代著名女作曲家,她被譽為“改革開放後最重要的通俗音樂創作者”,是音樂教母級人物,她在20世紀70年代紅遍大江南北,為中國流行音樂作出了巨大貢獻,還把毛阿敏、韋唯、劉歡、那英、孫楠等幾十位歌手送上藝術的巅峰!
她至今已經創作了近千首歌曲,像我們耳熟能詳的《滾滾長江東逝水》、《燭光裡的媽媽》等等,她的很多作品成為當代中國歌曲的創作經典。
年少愛追夢
1935年4月,谷建芬出生在日本大阪。童年時期,母親就很重視對她的音樂啟蒙。她6歲那年,舉家回到祖國,定居大連。
1950年,15歲的谷建芬進入旅達文工團,喜歡彈琴的她,從那時起就開始嘗試作曲、寫歌。
1955年,從東北音樂專科學校(現沈陽音樂學院)作曲專業畢業後,進入中央歌舞團(現中國歌舞團)從事音樂創作。
她剛到北京的時候,正好趕上了國慶,去了天安門廣場,參加國慶之夜的狂歡活動。那天,天安門廣場上萬衆歡騰,愛國的情緒感染了她,她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她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将來,我一定要寫一首歌,在國慶的夜晚,在天安門的上空飄蕩!
30多年後的1989年,在祖國40歲生日那天,她兌現了自己的諾言,用一首歌,唱哭了10億中國人,這首歌就是——《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國》。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清晨我放飛,一群白鴿……”當時,這首歌由谷建芬的學生,日後被稱為“中國惠特尼·休斯頓”的韋唯首次獻唱。
後來,這首歌被董文華翻唱,她用婉轉深情的演繹,讓這首歌至今被所有中國人傳唱。
青年意執着
1958年,受政治運動的影響,她被下放到江蘇農村參加勞動改造。雖然遠離了心愛的鋼琴、曲譜,但她心裡從未泯滅對音樂創作的渴望。
70年代末,谷建芬獲得了走訪南美洲六個國家搜集歌曲資料的任務,她在南美洲走訪了100天,這100天,改變了她對音樂的認識,她意識到音樂原來可以和人的生命如此貼近。
她暗下決心,要把歌曲唱到生活中去,要把歌曲唱到人心裡去!
1979年,電影《小花》的主題曲——《妹妹找哥淚花流》,将所有人唱的淚流滿面。
但是在1980年的歌曲創作研讨會上,很多人抨擊《小花》,說内容低俗,是靡靡之音,是流氓歌曲。
谷建芬聽後非常氣憤,回到家就翻找歌詞本,要為“流氓”寫歌。
她在1980年的《詞刊》第3期雜志上,找到張枚同的新作《八十年代新一輩》!
“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蕩起小船兒,暖風輕輕吹……”谷建芬讀着這首詩,覺得每一個字都是跳動的音符。她一邊念歌詞,一邊打着節拍,影響一代中國年輕人的《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就這樣誕生了!
這首帶着說唱節奏的歌曲,像沖破夜空的一道火光,迅速俘獲了年輕人的心,有年輕人的地方,就有這首歌的旋律。
當時,谷建芬已經40多歲了,她說:“屬于我的青春年代已經過去了,但我想把自己的青春時光找回來,通過音樂宣洩出來。”
但是好景不長,這首歌被認為思想不健康,被定性為資産階級音樂,是舊上海靡靡之音的翻版。各種批評接踵而至,電台也不再播她創作的作品。
她知道年輕人喜歡這首歌,她确信自己是正确的,她想證明自己!
中年育新人1984年,她賣掉了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東拼西湊出5萬元,她決定用這筆錢,培養一批唱歌優秀的好苗子,讓他們唱響年輕人之歌。
她創辦了“谷建芬聲樂培訓中心”,在這個32平方米的房間裡,放置了簡單的樂器,四周擺滿了床,中間擺了架鋼琴,學生們在這裡試唱、學習樂理、樂器等。
谷建芬開辦的音樂班不僅不收一分錢,還包吃包住,一個月發給學員45塊錢生活費。她為學生們聘請中國音樂學院最好的老師,親自為學生們作曲,更支持他們去參加各種歌唱比賽。僅僅兩年時間,這些年輕歌手就嶄露頭角,在全國各大歌唱比賽中脫穎而出。
1987年,谷建芬帶毛阿敏到南斯拉夫參加國際流行音樂節,毛阿敏演唱了谷建芬創作的《綠葉對根的情意》,用動人的旋律将離開家鄉的遊子對故土的眷戀之情表達的淋漓盡緻。“不要問我到哪裡去,我的路上充滿回憶,請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她憑借這首歌在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國際流行音樂大賽上獲獎。這是中國流行音樂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驚豔了世界!
1992年,孫楠的一首《花瓣雨》被唱片公司看中,并簽約香港唱片公司,正式開始職業歌手的生涯。
1997年,谷建芬為那英量身打造一曲《青春世界》開啟了她的“天後”之路。
就在這個32平米的音樂教室裡,韋唯、劉歡、毛阿敏、成方圓、那英、解曉東、孫楠……成長為了至今影響華語流行樂壇的優秀歌手。她為弟子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開啟了中國流行音樂最黃金的十年。
1994年播出的84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片尾曲《曆史的天空》以及插曲《這一拜》《卧龍吟》《貂蟬已随清風去》等16首歌曲,均出自谷建芬之手。她憑借着《三國演義》開篇那首《臨江仙》創作了這一系列穿越曆史滄桑、大氣磅礴的撼人作品。
老年謀未來從2004年開始,谷建芬把精力放在給孩子們的創作上。
這個想法源于谷建芬與吳儀在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會上的一次談話。吳儀建議谷建芬給孩子寫歌,說現在的孩子什麼都不缺,但是缺少自己的歌曲。
随後,70歲高齡的她便毫不猶豫地投入到創作中,把中華古詩詞譜詩成曲,給孩子們創作經典。
她先從小學課本中挑選素材,創作了6首歌曲。當聽到孩子們用童聲唱出來自己創作的歌曲後,她激動地不能自已。她一首接着一首創作,平均每首費時3個月左右。當寫到第20首的時候,丈夫因為擔心她的身體,勸她停停,但她還是堅持創作,常常一晃就是淩晨4點。
2015年,她創作第49首歌曲的時候,生活遭遇了變故,她的老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舞蹈藝術家邢波先生因心髒病突發去世,8個月後,小女兒又因為腦出血突然離開了她。巨大的傷痛,讓她暫時停止了創作。
有一天,她讀到一句話:“有種幸福叫放手,有種痛苦叫占有”。她決定放下心中的痛苦,繼續完成自己的使命。2017年,她終于完成了50首“新學堂歌”。為了錄制“新學堂歌”,除了2005年得到文化部20萬元的撥款外,其後近200萬的錄制費用全部個人支付。
如今,已經84歲的谷建芬仍然像一個戰鬥者一樣,用音符和旋律,為中國的未來歌唱!
她說自己沒有想過停筆,還要繼續努力寫下去,讓孩子更快樂地親近學習和傳承我們祖先的經典,讓經典陪伴一代代孩子長大。
也許,這才是一位真正的大師,用自己的無私和純粹,向祖國的未來奉獻的大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