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新時代鄉村建設的思考

新時代鄉村建設的思考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13:44:46

編者按:

村莊中,汗水滴下種子發芽

遠山裡,忘我耕耘,希望在茁壯

央廣網特别推出系列報道《遠山的回響》

第三季《你好!新村民》

記錄鄉村振興的奮鬥故事

譜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千年瓷都,隐一桃源。山路九曲,方見其形。

位于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湘湖鎮的北安村曹家畈,四面環山,竹海蔥茏,宛若一處“世外桃源”。

村口溪流繞村而過,順溪而上,稻谷青青。遠處,炊煙袅袅,群山如黛,向着炊煙的方向前行,走進一間土坯房,一位束發、系着圍裙的青年男子正在窯前忙碌着……

他叫盛巧榮,是北安村曹家畈的守護人,景德鎮市郎紅釉瓷器非遺傳承人,也是流轉曹家畈500畝土地的青年創業者。

這樣的一個年輕人,究竟和這個隻有30戶人家、120多位村民的小山村之間,有着怎樣的聯系?

新時代鄉村建設的思考(遠山的回響世外桃源)1

進村釣魚 反被“釣”進村裡

1988年,盛巧榮出生在江蘇省連雲港市的一個小山村,家裡排行老三。作為農民的兒子,盛巧榮從小就懂事好學,2009年,他進入景德鎮陶瓷大學陶藝專業學習,從此開始了自己與陶瓷的不解之緣。

入學時,盛巧榮敏銳地發現大學新生報到需要各種生活用品,他便在大學門口擺攤賣起瓷碗和瓷杯,兩個月掙了5000多元,這也是他創業路上的第一桶金。入學後,他沉浸在圖書館數月,刻苦學習陶瓷技藝。2009年年底,盛巧榮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80平方米的店鋪售賣陶瓷。就這樣,他學習的同時兼顧店鋪,一邊提升陶瓷技藝,一邊掙錢養活自己。

店鋪生意越來越好,盛巧榮決心大幹一場。2012年初,臨近畢業之際,盛巧榮在三寶國際陶藝村租下工作室,獨立門戶成為專職陶藝工作者。

“有個賣多肉的大客戶包窯一包就是3年,一開窯就發貨過去,這樣我每個月純利潤就有15萬元以上。生計不成問題,我就想着去實現心中的‘詩和遠方’。”盛巧榮笑着說。

2014年,盛巧榮和朋友一同前往北安村釣魚。

初入北安村曹家畈,盛巧榮便被眼前的原生态景色吸引了:這裡俨然如《桃花源記》中所言“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樹木茂密如“綠色拱門”,滿眼碧綠,風景如畫。

新時代鄉村建設的思考(遠山的回響世外桃源)2

曹家畈風光(央廣網發 盛楊泳 攝)

野釣雖然沒什麼收獲,但是夢想的火苗卻在盛巧榮心裡燃起,他想在這裡建造一個自由、簡單的生活“理想國”。

“起初我隻想尋一處僻靜之地,打造一個自己的開放式陶藝工作室,沒想到最後承包了村裡500多畝土地,整個村莊形成了一個有自我造血功能的生态閉環鄉村綜合體。”盛巧榮眯縫着眼笑道,“我是進村釣魚,自己卻被‘釣’進了村。”

2021年,盛巧榮擔任北安村鄉創特派員,與當地村民聯合成立曹家畈生态農業專業合作社,流轉村民130畝荒地種植水稻,20畝搭建馬場,5畝荒地種植蔬菜。同時,承租村民家的7棟老房,改造了700餘平方米的餐廳,500餘平方米的陶瓷工坊和40間民宿。

村民的“兒子” 帶着大家一起緻富

如今的曹家畈,白牆灰瓦、亭台樓閣,池中鯉魚暢快遊行,房前屋後雞犬相鳴,潺潺流水環繞屋舍。然而,五年前的曹家畈卻是雜草叢生、人煙稀少,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剩下老年人留守村莊。

對于村裡的變化,77歲的村民黃樹青很是自豪。“我們這兒以前都是荒地,村裡都是泥巴路,下雨天土坯房外面下大雨,家裡下小雨。”黃樹青搖着蒲扇,滔滔不絕。她說這一切都始于盛巧榮的到來。

新時代鄉村建設的思考(遠山的回響世外桃源)3

2017年,盛巧榮成立合作社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造村容村貌。他先後投資70多萬元,無償用于村莊環境改造:建造大禮堂,為村裡紅白喜事等活動搭建平台;道路硬化,修建水泥路和青石闆,便利村民的出行;戶戶通水,村民再也不用挑水吃,家家用上了自來水;村莊亮化,村道屋檐安裝線條燈和照明燈,讓曹家畈的夜晚,熱鬧非凡;污水處理升級,水泥排水溝順路而下,風清路明……

“小盛就像我兒子一樣,他和我們村民好親嘞!經常早上來村裡給我們老人帶包子吃,種的大米收成了每家每戶會送上一袋,水庫清塘家家戶戶都送魚吃,平時送葡萄等水果,還送肉和皮兒給我們包餃子。”提起盛巧榮,黃樹青老人豎起了大拇指。

“其實我們是帶着使命感來到這個鄉村的,‘90後’和‘00後’作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如果我們不來,鄉村建設就斷層了。”談及為何執着在村裡創業,盛巧榮如是說。

新時代鄉村建設的思考(遠山的回響世外桃源)4

這是一間由村民老房子改造而成的餐廳。門口地上小塊瓷磚拼成的“八五年建”記錄着它的年代,700多平方米的面積被隔斷成數個包廂,59歲的村民王水香端着菜穿梭在後廚和大廳之間。

“以前村裡樹多、毛竹多,我自己扛起幾寸粗的樹幹就往山下背,那時候日子太苦了。現在在村裡開的餐廳做做飯,一個月也有2000多塊錢,上班還很輕松!多虧了小盛,他來了,村裡不僅變美了,還熱鬧了起來。”王水香說。

“我們現在聘用的村民有50多位,他們可以幫忙餐飲住宿、種田種菜等各個闆塊。去年年底,我們給每個人發了兩萬多塊錢,讓大夥兒開開心心過個年。”盛巧榮說。

“這是我們自己養的土豬肉,這是土雞蛋炒辣椒,這裡還有我們村水庫的小河魚……”王水香熱情地向遊客介紹當地的特色土家菜,滿桌的菜肴熱氣騰騰,喧嚣的煙火氣撫慰人心。

“其實鍋碗瓢盆也可以盛滿‘詩與遠方’,能讓大家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我還是很有成就感的!”盛巧榮流露出一絲驕傲的神情。

新時代鄉村建設的思考(遠山的回響世外桃源)5

夕陽之下的村中小路(央廣網記者 王一凡 攝)

“鄉村建設需要情懷,更需要堅守”

沿着餐廳向稻田走去,就是盛巧榮的“成皿居”。門前青青稻谷低彎了腰,數棵芭蕉顯得格外鮮綠,整個建築由白牆和落地窗建造而成,空靈清新。

一樓大廳,茶社品茶,閑情雅緻,不時傳來陣陣細細碎語:“柴窯的茶具配上信陽毛尖,葉瓣在特制的瓷器裡慢慢綻放……”一位身穿旗袍的女孩娓娓道來,她正在直播。

女孩身後的櫥窗裡,陳列着各式各樣的窯燒瓷器。盛巧榮說,這些用柴窯燒制的瓷器,每一款都獨一無二。火焰和瓷坯的猛烈碰撞,柴火裡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附着在瓷器上,展現出不同的金屬色澤和光彩,這便是柴窯瓷器的魅力所在。

新時代鄉村建設的思考(遠山的回響世外桃源)6

盛巧榮拉坯制作瓷器(央廣網發 盛楊泳 攝)

“柴窯瓷器的制作,往往需要19天的時間。不僅線上直播很受歡迎,很多研學的遊客也非常喜歡這個技藝。”盛巧榮說。

于是,盛巧榮先後與20多所學校共建寫生或研學基地,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和陶藝愛好者,來到這個小村莊學習陶藝。就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成了陶瓷研學基地。

研學團隊來了,住在哪裡?

盛巧榮的答案是:以發展民宿産業為路徑,帶動村民創業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走進盛巧榮的民宿,推開古樸的木門,嘎吱嘎吱的聲音仿佛回到舊時光,一幅瓷畫映入眼簾,炫彩奪目。客廳裡,兩棵樹木聳立其間,屋頂和牆壁由玻璃打造而成,在陽光的照耀下,樹影婆娑,光影斑駁。一隻黃蝶繞着樹梢翩翩起舞,全木定制的家具,散發着草木幽香。徜徉其間,仿佛以天為被,以地為床,全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

“整個民宿是把老磚木房子搬遷組裝而成,民宿所有的瓷畫都是我創作的,充滿藝術氣息。”盛巧榮說,每間民宿都是他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設計建造的。竹制樓梯護欄、老木闆台階、瓷闆門……這裡一草一木都源于自然,源于創作。

2020年7月營業以來,盛巧榮的民宿已經接待了兩萬餘人,鄉村老宅煥發出新的生機。

新時代鄉村建設的思考(遠山的回響世外桃源)7

“鄉村建設需要情懷,更需要堅守!我們來村裡不是‘搶地盤’的,是把産業和文化帶到鄉村來,提升村民的參與感,自信心。未來新村民不再隻是種地的村民,他們以互聯網思維,以創客這種自由組合來到這個村莊。這個村莊記載着他的鄉愁,也承載着他在村莊的價值。”

盛巧榮說,呼籲更多年輕人走進鄉村,作為新村民振興鄉村,帶領村民共同緻富。

新時代鄉村建設的思考(遠山的回響世外桃源)8

由陶瓷碎片鋪成的“彩虹路”通向大山深處(央廣網記者 胡斐 攝)

夕陽下,曹家畈用陶瓷鋪設的一條“彩虹路”熠熠生輝,延綿數裡,通向大山深處。

總監制:張軍 于鋒

編審:高陽

監制:王薇 趙淨 張岩

策劃:關宇玲 李雪南

記者:王一凡 鄧玉玲

視頻:胡斐 盛楊泳 鄭平平

設計:張慧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