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成語極具我國文化魅力

成語極具我國文化魅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6 23:19:20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使寶雞聞名中外。然而,你也許并不知道,還有許多成語都孕育自我們腳下這塊土地:“乘龍快婿”的典故發生地在今高新區磻溪鎮鳳鳴村;“畫地為牢”是周文王在西岐依法治國的生動說明;春秋時期,晉國大旱,秦人萬斛糧食從雍城出發,大船沿渭水,八百裡送糧救晉民,為“秦晉之好”作了诠釋……

西府成語,每一個都有曆史典故作支撐。文海浩瀚,采撷一二,探求成語背後的故事,感受成語裡的西府。

秦晉之好 秦晉聯姻謀霸業

成語極具我國文化魅力(那些源于寶雞的成語)1

“如今,‘秦晉之好’一詞泛指男女婚姻。這一成語來源于春秋時期,秦國與晉國的‘外交關系’,政治聯姻。”寶雞炎帝研究會、周秦文化研究會會長霍彥儒談起了“秦晉之好”的典故。

春秋時期,居于雍地的秦國國力弱小,秦穆公為穩定周邊關系,向國力強大的鄰國晉國求婚。晉獻公便把大女兒伯姬嫁給了秦穆公,這是“秦晉之好”的開端。

有這樁婚姻作保,按理秦晉兩國關系會親近穩固許多。但曆史上的“秦晉之好”卻是忽好忽壞,頗有波折的。

霍彥儒舉例,就拿兩國遇旱缺糧的事情來說。公元前 647年,晉國大旱,晉惠公向姐夫秦穆公求救買糧。此前,晉惠公因受秦穆公支持幫助,曾許諾秦國五座城池,一直未兌現諾言。晉惠公忘恩未報,又來求救,秦國完全有理由不理睬他。但考慮到晉國百姓的性命,秦穆公決定,賣糧給晉國。于是,萬斛糧食由秦都雍城出發,秦人大船沿渭水押運糧食給晉。

央視紀錄片《大秦嶺》這樣描述秦人的義舉:“八百裡路程,運送糧食的船隊白帆相望,首尾相接。秦人就是用這樣的曆史事實為後人留下了‘秦晉之好’的典故。”

然而,到秦國發生饑荒時,晉國卻趁秦國發生旱災之際,發動大軍進攻秦國,這是何等不義行為。直到晉文公時期,晉文公娶秦穆公女兒懷赢,秦與晉的關系才和好如初。雖然,晉國未知恩而圖報,令秦人寒心,但曆史卻給了秦人豐厚回報,秦人的信義、大氣,使得秦國最終一統天下。

“秦晉之好”這一成語,雖與愛情有關,實質卻是各國為安穩緩和對外關系,而采用的政治手段。

在這一個成語背後,我們可以看到秦人大度的一面,不計前嫌、以民為重、仗義疏财,博得了許多讀史、愛史者的贊歎,也使身為秦人子孫的我們倍感驕傲。

編輯:陳文強

畫地為牢 文王依法治天下

成語極具我國文化魅力(那些源于寶雞的成語)2

寶雞周秦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宏波談到,畫地為牢最早的典故與西周有關,是西周注重法治觀念的一個體現。

與王宏波觀點一緻的是,《封神演義》中提到“畫地為牢”:“文王曰:‘武吉既打死王相,理當抵命。’随即就在南門畫地為牢,豎木為吏,将武吉禁于此間。”

故事發生在今岐山。孝子武吉一天到西岐城賣柴,在南門,趕上周文王車駕路過,由于路窄,武吉翻轉扁擔時,不慎打到守門軍士王相耳門上,當場打死了王相。文王評道,武吉應抵命,命人在南門地上畫了個圈,豎了根木頭作獄吏。三天後,散宜生路過南門,見武吉哭,詢問得知,武吉有七十歲老母親,擔憂母親餓死。散宜生心生憐憫,向文王提議讓武吉先回家,料理好母親的事務,再來抵王相之命。文王批準,就讓武吉回家了,“畫地為牢”一詞由此得來。《武王伐纣平話》卷中也說:“扞姬昌呴畫地為牢,刻木為吏;洽政恤民,囹圄皆空。”

值得注意的是,周文王重法治而不施酷刑,使他大得民心。商纣的炮烙酷刑,就是周文王以周國一塊土地作交換,說服商纣王廢除的,還有犯罪者妻子不連坐等制度,都是周文王治岐時法治天下的美談。

覆水難收——姜子牙的婚姻哲學

成語極具我國文化魅力(那些源于寶雞的成語)3

在陳倉區天王鎮瓦家坡村,流傳着一個與姜子牙婚姻有關的故事,這個故事衍生出的成語今天仍被廣泛使用——“覆水難收”。瓦家坡村距釣魚台不遠,村子的名字、村裡的柿子樹、村民的姓氏,均與姜子牙的妻子馬氏有關。

對于“覆水難收”的由來,常年研究西周文化、住在釣魚台附近的學者蔣五寶說得有頭有尾。姜太公屬于晚年交運,在遇姬昌之前,生活境況一直不好:販豬,豬的價格下降;賣羊,羊的價格下降;豬羊一齊販,全國禁屠沽。後來,他販賣面粉,結果一出門就刮大風,把面粉刮得一幹二淨。

姜子牙的妻子馬氏是個嫌貧愛富的女人,她見姜太公幹啥都不成,成天到渭河邊去釣魚,就罵姜子牙沒出息,要姜子牙寫一份休書,自己好另謀出路。姜子牙安撫她說,自己的才幹在于領兵打仗和治國定邦,好日子在後頭,馬氏嘲笑了姜子牙一番後,決然離開。

後來,姜子牙得到姬昌的重用,建立了西周王朝。馬氏見前夫又富貴又有地位,就到姜子牙面前請求原諒,希望能破鏡重圓。姜子牙把一壺水潑到地上,對馬氏說她如果能将地上的水收起來,就答應她的請求。馬氏撲到地上捧水,卻隻捧得一手泥漿,姜太公以此為喻,拒絕了勢利的前妻。由此,便有了“覆水難收”這個成語。

在瓦家坡村,故事還有後續情節,馬氏被姜子牙拒絕後,傷心欲絕,竟懊悔地吊死在一棵柿子樹上。姜子牙得知後,念及夫妻一場,将馬氏在柿子樹旁厚葬。

埋馬氏的地方正在瓦家坡村,蔣五寶走訪發現,瓦家坡原叫馬家坡,全村 85%的村民姓馬,隻因馬氏名聲不好,便把馬家坡改成了瓦家坡,瓦家坡村柿子樹多,柿子香甜有名。

如今,瓦家坡村民常以馬氏為例,告誡妻女不可貪圖眼前富貴,“覆水難收”的典故成了人們勸導妻女的一個反面教材。

愛屋及烏——周武王伐纣清殘餘

成語極具我國文化魅力(那些源于寶雞的成語)4

“愛屋及烏”這一成語婦孺皆知,然而,它的典故卻鮮為人知。“愛屋及烏”的出處是《尚書大傳·大戰》,書中有記:“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

故事源自武王伐纣時期,周武王攻克了朝歌之後,對于怎樣處置商纣遺留的權臣貴族、官宦将士犯了難,便召來時任軍師的姜太公征求意見,姜太公說:“臣聞之也,愛其人者,兼愛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餘胥。鹹劉厥敵,使靡有餘,何如?”

大意是如果喜歡一個人,就連帶喜歡他屋頂上的烏鴉,如果憎恨一個人,就連帶讨厭他的殘餘勢力。商纣殘暴,姜太公建議周武王對商纣的殘餘力量進行徹底清除,“愛屋及烏”的說法由此而來。

姜子牙用的是這個詞的反面寓意,而現在,我們使用的是“愛屋及烏”的正面意思,多用在喜歡的人和事上。

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孔明遺恨葫蘆峪

成語極具我國文化魅力(那些源于寶雞的成語)5

在眉縣,有一個與諸葛亮有關的成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眉縣首善鎮葫蘆峪村的汶武義逢人就愛講這個典故。

汶武義介紹,葫蘆峪位于眉縣縣城西三公裡處的葫蘆峪村,《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諸葛火燒葫蘆峪”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曾用大火将司馬懿困在葫蘆峪,不料一場大雨澆滅熊熊火焰,救了司馬懿,諸葛亮發出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歎。

在葫蘆峪村立有一塊碑,上書“古葫蘆谷(峪)遺址”,旁邊有一座廟堂,屋内塑有諸葛亮塑像。火燒葫蘆峪究竟有沒有,葫蘆峪又在哪裡尚有争議,但在葫蘆峪村村民眼裡,這場戰争的遺址就在本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慨也是從這裡發出。

乘龍快婿 愛情佳話出磻溪

成語極具我國文化魅力(那些源于寶雞的成語)6

成語“乘龍快婿”家喻戶曉。

在秦國時,有一位讓丈人爹非常滿意的女婿,名叫蕭史。據傳蕭史乘一條赤龍登天成仙,便有了“乘龍快婿”這個成語。這位丈人爹就是秦穆公,典故是西府人盡皆知的“蕭史弄玉”。

高新區磻溪鎮楊家店村賈興今年 67歲,講起“蕭史弄玉”的故事,生動有細節。傳說秦穆公有個女兒叫弄玉,容貌豔麗,且蕭吹得極好,箫聲如鳳鳴。一晚,弄玉夢見一青年也善于吹箫。弄玉醒來後從東南方聽到箫聲,就取蕭吹了一支《鳳凰求賢曲》,東南方即回應一曲《求鳳曲》。弄玉将這事告訴秦穆公,秦穆公派人找來蕭史,二人情投意合,結為夫妻。一日,兩人在鳳女樓修道成仙,蕭史乘上一條赤龍,弄玉乘一隻彩鳳,兩人飛去了天宮。在磻溪鎮的民間文學中,吹箫引鳳、乘龍快婿都是從這一典故中得出。

《水經注》有“雍有鳳台、鳳女祠”的記載,說明鳳台建在今陝西寶雞一帶。《列仙傳》裡說:“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鳳樓。”《仙傳拾遺》提到鳳台的具體位置:“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不飲不食,不下數年。一旦,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升天而去。秦為作鳳女祠,時聞箫聲……”陳倉區文史研究者鄭光明經多年民間探訪,認為鳳女台就在今磻溪鎮鳳鳴村。來到鳳鳴村西南塬頭,腳下有丘處機修道的磻溪宮,宮裡聳立一轉角樓,其中北面端檐下刻着“鳳樓遺迹,抱潆流曲”八個字,喚為“鳳女樓”。

握發吐哺——周公三吐哺禮賢士

成語極具我國文化魅力(那些源于寶雞的成語)7

與許多有争議的成語不同,“握發吐哺”毫無疑問出自寶雞,用以說明對人才的渴求。

握發吐哺一詞出自《史記》原句:“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楊曙明介紹,故事的主人公是周公姬旦。

西周時期,周成王封叔叔姬旦的兒子伯禽為魯侯。周公告誡兒子,去了封地之後,不要輕視怠慢人才。周公跟兒子談道,自己的地位已經不算輕賤了,洗一次頭發,都要三次握住頭發,暫停洗發,去接待賓客;吃一次飯,要三次吐出食物,暫停飲食,禮遇來訪者。縱使這樣做,都害怕失去人才。

父親用親身經曆,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厚待人才,可見周人先賢對人才的愛惜程度。楊曙明在分析“握發吐哺”時,覺得這個詞語的情境很生動,用生活細節講道理。“握”和“吐”兩個字用得妙,古時男子頭發長,握着濕漉漉的頭發去接待客人,可見心之誠,情之切,是“求才若渴”的動态演示。

從成語“握發吐哺”來看,周公是“人才戰略”的忠實踐行者,正是這樣愛才、惜才的智慧和美德,才使得周王朝英才彙聚,統治長達 800年。

這些與謀略、愛情、哲理有關的成語,道出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文化西府。(圖文來源:寶雞日報、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