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于“沙漠之狐”埃爾溫·隆美爾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不少了。作為德國諸多元帥中的一個,隆美爾毫無疑問是最成功的那個,畢竟能得到同盟國尊重的納粹德國元帥可不多。然而,長期以來都有這麼一個說法,說隆美爾是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原因是他在北非沒有能取得任何戰略性勝利,僅僅是取得了一堆戰術上的勝利,因此很多人都抨擊他是不懂戰術。
這一點可以說是大大冤枉了隆美爾,因為就北非德軍那個窮得叮當響的現狀,再加上德軍高層那一衆短視的“妖魔鬼怪”,别說隆美爾在北非取得不了戰略勝利,就算是把德國名将都捆到一起放到北非,也是取得不了戰略勝利的。
我們先說一下隆美爾率領的非洲軍團是個什麼狀态。早期的非洲軍團其實都不配稱之為是軍團,本質上這是一個軍級單位,而且還是個打了折扣的軍級單位,說白了就是沒多少部隊。隆美爾本人剛到北非的時候,手頭隻有一個戰防炮營、一個偵察營和一個第5裝甲團,再往下就隻有不靠譜的意大利人可以用了。
後面兵力稍微寬裕了一些,那也僅僅是第5輕裝師和第15裝甲師,以及一些獨立部隊抵達了而已。就這樣的兵力配置,換個人過來估計心拔涼拔涼的,要不是隆美爾指揮得當,估計昔蘭尼加戰役就不會有英軍被趕回埃及,而是德意聯軍下海喂魚了。
這事聽起來挺詭異的,這隆美爾好歹是指揮一個軍級單位,怎麼手頭的部隊陣容這麼磕碜呢?道理很簡單,德國陸軍總部都是一群妖魔鬼怪,從陸軍司令勃勞希契、參謀長哈爾德,再到陸軍總部那一群參謀,愣是沒有一個能把北非戰場當回事了。在《隆美爾戰時文件》收錄了隆美爾的許多文件和信件,其中就有陸軍總部對北非的看法,具體内容如下:
“陸軍司令勃勞希契元帥告訴我,在最近并無在非洲作具有決定性打擊的計劃,所以就目前而論,我不可能再獲得更多的增援……布勞希奇元帥和哈爾德将軍,都主張減少派往非洲的兵力,完全将這個戰場的前途付之天命,這使我感到相當沮喪。”
什麼叫做“付之天命”?翻譯過來就是陸軍總部根本沒把北非當回事,也不願意往這裡投入更多兵力,任憑隆美爾把萊茵河裡的魚說得翻上來,他們也決心不往北非多派哪怕一個德國兵。
可能在勃勞希契和哈爾德眼裡,北非是個和德國毫無關系的地方,德軍隻應該在這裡幫助意大利人穩定局勢,至于攻陷埃及?他們覺得這似乎沒有任何的意義,畢竟那個地方也沒有什麼資源,打下了還得歸意大利人控制,德軍占領那裡有什麼用?看駱駝和鳄魚呲牙玩?
事實上,盡管德國在1941年初已經處于進攻蘇聯的倒計時之中,但是這不代表北非對于德國就毫無意義了。對于納粹德國的重要性十分重要,在某個角度上甚至可以說是超過了蘇聯,因為它能夠幫助德國解決一個老大難問題,那就是德國的石油慌。
确實,埃及是不産什麼石油的,但是埃及再往東是中東了,那裡可是英國的油料生産地,隻要能夠突破埃及進軍中東,那麼德國就能解決石油匮乏問題。有關于這一點在《隆美爾戰時文件》也有記錄,内容如下:
“德國的最高統帥部始終不曾認清非洲戰場的重要性。他們不知道隻要用相當少的兵力,即足以在近東地區大獲全勝。從它們的戰略和經濟上的價值來說,要比征服蘇聯南部的頓河河灣劃算得多。在我們面前的領土蘊藏了大量的原料,而征服中東足以解除我們的石油荒。假使我這個軍團能夠再增加幾個師的兵力,并且保證補給充足,就可以擊敗在近東地區的整個英軍部隊。”
可以說,隆美爾很清楚北非戰場在戰略上的重要性,這一點要比德國陸軍總部強,也比緊盯着蘇聯的希特勒強太多,甚至是古德裡安、曼施坦因都不曾注意到北非的重要性。隆美爾深知攻克北非的重要性,可部隊的匮乏卻成了他的老大難問題。縱然他隆美爾有千般妙計,可隻要他一天沒有足夠的部隊和物資補給,那麼他就一天不能在北非取得戰略性勝利,更别說要征服中東了。
兵力的匮乏讓他不可能速戰速決,隻能一次次地和英軍進行拉鋸戰,并在戰術勝利中尋求突破口,期待能夠找到克敵制勝的辦法。因為英軍在機動作戰上的脆弱,并且在戰略和戰術上均不如德軍,所以隆美爾往往能夠以極少的兵力擊潰英軍,但出于兵力不足的問題,隆美爾也難以在這樣的拉鋸戰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而且一個更要命的問題擺在他的面前,那就是随着非洲軍團的推進,導緻非洲軍團的後勤物資日漸緊張起來,甚至就連後方送來的物資也是越來越少了。
從德國非洲軍團建立之初,後勤問題已經能讓隆美爾傷心欲絕了。德國非洲軍團的後勤情況突出一個混亂,即便抛開德國後勤部門那些“天才”般的設想——比如給非洲軍團配發燒柴火的爐子,給士兵配發不透氣也不保暖的亞麻布軍裝和佩戴在非洲能熱死人M35頭盔,以及意大利人提供的那些糟糕到讓人心煩意亂的食物,德國非洲軍團的日子也不見得有多好過,因為物資十之七八都被英國送進大海喂魚了。
英國人在地中海有一支強大的海空軍力量,而非洲軍團卻隻有少得可憐的空中力量,海軍方面更是隻能指望不靠譜的意大利海軍。這導緻了當德國空軍從意大利撤走航空兵力量後,位于馬耳他島的英軍立刻在獲得充足補給後原地複活,駐紮在這裡的英國皇家空軍和位于亞曆山大港的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四面出擊,意大利海軍的運輸船隊在他們的圍追堵截下損失慘重,大批大批的物資葬身魚腹,非洲軍團的處境進一步惡化了。
當然了,在情況惡化到極點之前,隆美爾都還是有機會反敗為勝的,可是德國陸軍總部和最高統帥部很快就把這種可能變成幻影。他們在隆美爾最有可能獲勝的時候沒有為他送來什麼援軍,更沒有提高他的物資配給,隻是坐視情況的惡化。諷刺的是,在隆美爾在北非即将失敗的時候,德國方面反而為他提供了更多的補給和兵員。在《隆美爾戰時文件》裡是這樣記載的:
“的确,東線戰場對德國的物質資源而言,是一個極沉重的負擔,尤其是在1941年到1942年的冬天,德軍在東線戰場上喪失了大批的裝備。話雖如此,我卻深信由于北非戰場的前途無限光明,從歐洲比較不重要的地區抽出幾個機械化師來供我們使用并非不可能。最基本的問題在于他們不了解這種形勢,所以不肯動手做任何的調動。這實在是不為而非不能。”
這種心态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我們隻有3個師的德軍——其戰鬥力也非常不足額——卻已經使英軍在非洲忙碌了18個月之久,損失慘重。最後我們的力量用盡,才受阻于阿拉曼(El Alamein)。可是自從非洲喪失了之後,德國人必須用更多的兵力與美英軍周旋——使得我們後來在法國和意大利的戰場上要用到70個師左右的兵力。
假使1942年的夏天,能夠把6個德國機械化師給我,一定可以把英軍打得全軍覆沒,至少可以使南面在相當長的時間之内免受威脅。假使當時有決心,補給就不會成問題。後來,在突尼斯我們的補給居然可以增加一倍——那時已經太遲了——即為明證。
隆美爾非常清楚北非的重要性,他在戰略上的敏銳度幾乎超越了同時期的德軍将領。說隆美爾是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那完全就是無稽之談,真正的矮子應該是德國最高統帥部的那些人,而非是隆美爾。正是因為沒有人願意相信隆美爾的判斷,并完全忽略了北非戰場的重要性,最後導緻了非洲軍團寡不敵衆慘遭失敗。可以說,隆美爾是個難以想象的戰略天才,隻可惜他遇到的都是一群缺乏遠見的人,否則他在北非理應獲得更大的成功,而不是一次恥辱的失敗。
參考文獻:《隆美爾戰時文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