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首著名的思鄉詩,讀完隻想回到家鄉,重溫過去美好時日!
都哪20首呢?一起跟随哲學詩畫品讀進入。
1,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2,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701-762年) ,字太白,号青蓮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3,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701-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
4,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隻隔數重山。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5,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範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有《範文正公文集》傳世。
6,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王灣(693-751),号為德,唐代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玄宗先天年間進士及第,授荥陽縣主簿。後由荥陽主簿受薦編書,參與集部的編撰輯集工作,書成之後,因功授任洛陽尉。王灣“詞翰早著”,現存詩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7,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張籍(766—830年),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為韓愈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代表作有《秋思》、《節婦吟》、《野老歌》等。
8,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
賀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唐代詩人、書法家。
賀知章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适之等謂“飲中八仙”;又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适、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司馬承祯等稱為“仙宗十友”。其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潇灑,其中《詠柳》《回鄉偶書》等脍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詩》錄其詩19首。
9,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673-740年) 字子壽,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朝開元名相、政治家、文學家、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後,西晉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
10,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688-742),字季淩,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大臣、詩人。
精于文章,善于寫詩,多引為歌詞。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代表作有《登鹳雀樓》《涼州詞二首》等。
11,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張繼(生卒年不詳)字懿孫,漢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生平事迹不詳,約公元753年前後在世,與劉長卿為同時代人。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約天寶十二年(約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曆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12,崔颢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縣),出身“博陵崔氏”,唐代著名詩人,曾擔任許州扶溝縣尉,官位一直不顯,後遊曆天下,天寶九載前後曾任監察禦史,官至司勳員外郎,天寶十三載卒。
13,王勃
長江悲已滞,萬裡念将歸。
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學家,文中子王通之孫,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傑”。
王勃聰敏好學,六歲能文,下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秘書監顔師古《漢書注》,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進士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賢)府文學。寫作《鬥雞檄》,坐罪免官。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授虢州參軍,私殺官奴,二次被貶。
14,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689-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并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15,溫庭筠
晨起動征铎,客行悲故鄉。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唐代詩人、詞人。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出身于沒落貴族家庭,為唐初宰相溫彥博後裔。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或“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羁,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又不受羁束,縱酒放浪;因此得罪權貴,屢試不第,一生坎坷,終身潦倒。
文筆與李商隐、段成式齊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稱“三十六體”。其詩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顧嗣立重為校注的《溫飛卿集箋注》。其詞今存七十餘首,收錄于《花間集》《金荃詞》等書中。
16,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
岑參(718-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适并稱“高岑”。文學創作方面,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尤多佳作。
17,高适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高适(704-765年),字仲武,号達夫,滄州渤海縣(今河北省景縣)。唐朝時期大臣、邊塞詩人,安東都護高侃之孫。
18,王建
中庭地白樹栖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許昌)人,唐朝詩人。出身寒微,一生貧困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時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為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
其詩題材廣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善于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人、事和環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現實,揭露矛盾。多用比興、白描、對比等手法,常在結尾以重筆突出主題。體裁多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語言通俗凝練,富有民歌謠諺色彩。
19,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劉長卿(718—790年),字文房,河南洛陽人。唐朝時期大臣、詩人。
天寶年間,進士及第。至德年間,授監察禦史,遷長洲縣尉。大曆年間,出任江淮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坐貶睦州司馬。剛直犯上,兩度遷谪。唐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随州刺史,世稱劉随州。
工于詩,長于五言,自稱“五言長城”。名作《逢雪宿人》 。
20,李頻
中流欲暮見湘煙,葦岸無窮接楚田。
去雁遠沖雲夢雪,離人獨上洞庭船。
風波盡日依山轉,星漢通霄向水懸。
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醉及新年。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鎮)人,葬于永樂,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著有《梨嶽集》一卷,附錄一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