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筝是我們中國漢族的傳統民間工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上面系上長線,趁着風勢可以放上天空。那麼,風筝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呢?
放風筝
風筝最早起源于何時?
追尋風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由于戰争的需要,聰明的古人以鳥為形,以木為料,制成可在空中飛行的"木鸢"。據《韓非子·外儲說左》記載:"墨子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敗"。另據《鴻書》記載:魯班也曾制作過木鸢,曰:"公輸班制木鸢以窺宋城"。在中國古代,木鸢一直是戰争時通訊和偵探的重要工具,并能帶上火藥用作戰争進攻的武器。關于風筝的起源學術界有三種不同的說法
說法一,風筝起源于先秦時代。此據有《韓非子 外儲說左》記載墨子為木鸢,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另據為《鴻書》記載:魯班也曾制作過木鸢,曰:公輸班制木鸢以窺宋城。因墨子與魯班同是魯國人,據此說推斷風筝鼻祖木鸢發源于齊魯一帶。近代持此說的還有曹雪琴,在他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中這樣寫道:觀夫史籍所載,風鸢之由來久矣,可征者實寡,非所詳也;惟墨子作木鸢,三年而飛之說,或無疑焉。蓋将用之負人載物,超險阻而飛達,越川澤而空遞;所以輔輿馬之不能,補舟楫之不逮者也。揆其初衷,殆欲利人,非以助暴;夫子非攻,故其法卒無所傳。
古代時候的孩童放風筝
說法二,風筝的發明者是韓信,依據是宋人高承在《事物紀原 卷八紙鸢》中說:俗謂之風筝,古今相傳,雲是韓信所作。高祖之征陳郗也,信謀從中起,故作紙鸢放之,以量未央宮遠近,欲以穿地隧入宮中也。蓋昔傳如此,理或然矣。在《資治通鑒》是這樣描述的:高州剌史李遷仁、天門太守樊文皎,将援兵萬餘人至城一。台城與援軍信命已絕。有羊車兒獻策,作紙鸱系以長繩,寫敕于内,放以從風,冀達衆軍,題雲:得鸱送援軍,賞銀百兩。太子自出太極殿前乘西北風縱之。賊怪之,以為厭勝,射而下之。
說法三,風筝由五代時期的李邺發明的。所見文著有明代陳沂在《詢刍錄 風筝》中這樣寫道:五代李邺于宮中作紙鸢,引線乘風戲。後于鸢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如鳴筝,故名風筝。
說法四,由柴茂智先生和劉忠先生在其合著的《風筝的制作與和放飛》一書中提出來的一種新的見解。他們認為,風筝的直系祖先不是木鸢,而是測風的鸢旗。鸢旗緣于以鳥羽測風。
風筝是誰發明的?
關于風筝是誰發明的。現在已無法證。有些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筝主要是為了懷念世故的親友,所以在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将慰問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風筝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風筝,古時稱為鹞,北方謂鸢。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筝起源于中國,而後廣傳于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戰國時,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制木鸢,飛升天空...」。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内),「斫木為鹞,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是說墨子研究試制了三年,終于用木闆制成了一隻木鳥,但隻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制造的這隻「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筝。(約紀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東漢期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筝,稱為紙鸢。因此可以推斷,中國風筝已有兩千年以上曆史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