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擂圓
文 / 戴踏踏
(美食台副台長)
我于擂圓的初始記憶,是帶着香甜和溫暖的。
在一位台州友人的家宴上,我第一次見到這個頭渾圓、裹着豆黃粉的圓子。友人笑說他們的冬日餐桌上,很少吃湯圓餃子,多的是這碗家人親手制作的擂圓,其貌不揚,卻散發着樸實的黃豆和芝麻香氣。
輕咬一口,軟糯的口感嚼着細膩,糯米的甜味在咀嚼時緩緩釋出,完全以無遮掩的原味取勝,在冬夜裡無比幸福。至此後的每個冬至,我的舌尖就自動思念起這樸實的味道來。
台州人有句老話叫“冬至大如年”,這一天不僅要祭祖,家家戶戶還會做擂圓,所以它又叫冬至圓。
一家人合力揉面、搓圓、調豆黃粉,糯米圓煮熟後就在豆黃粉裡“擂”,而“擂”就是台州話中滾來滾去的意思,圓滾滾的樣子讨個團團圓圓的好彩頭。所以擂圓雖說是道甜點,地位卻不輸大菜,是家宴上不可或缺的。
台州的各個地區,翻過一座山頭,行過一所村落,擂圓就随着當地人的口味和習慣,有着不同的外貌和味道。
臨海的擂圓呈餅狀,中間用手指按出凹痕,又叫糖粉餅;路橋的擂圓則是面團捏成條狀再切成三角形;溫嶺的擂圓大小各異,小的像豆子,大的似雞蛋;三門人喜歡用紅豆粉替代黃豆粉裹衣;石塘人則偏好将煮熟後的擂圓下豬油一起爆炒,脂香濃郁。
鹹的擂圓也是常見的,面窩裡填入多種配料,更豐盛美滿。豬肉、冬筍、蘿蔔、香菇、豆幹、蔬菜等依各自口味搭配,切細丁炒熟後填餡,用虎口收一尖角,蒸熟了吃,鹹鮮有緻,香濃多汁,又是另一番滋味。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唯不變的是“家家搗米做米團,定是明日冬至節”。這擂圓的風俗和手藝,是代代相傳的幸福和團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