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醫療小組内搞教學查房,抛出來一個問題:『如何測量QT間期』,童鞋們一臉茫然,他們大概是認為這一問題過于簡單,但又因我平時喜歡在提問時挖阱設局,一不小心便會着了我的道兒,所以一個個都左顧右盼啞口不言。終于有人打破了沉默:QT間期就是從QRS波的起點至T波終點間的距離,可肉眼估測、分規細量或參考心電圖機自動測量結果。
作者:孔令秋
來源:孔較瘦
Q1
臨床為何需要準确測量QT間期(該問題過于簡單)?
鑒于獲得性或先天性長QT綜合征(LQTS)患者有發生尖端扭轉型室速(TdP)/室顫,甚至猝死的可能,所以QT/QTc間期的測量與監測至關重要。但請注意這一問題關鍵所在:我們并非詢問為何測量QT間期,長QT和短QT綜合征的危害早已被大家熟知。我們想讨論的是『為何需要準确測量』。
答:目前常用的QT間期測量方法及心率校正公式都存在一定的誤差,隻有規範測量方法才能克服上述缺點,提高結果的精确性。而對于院内可能發生獲得性LQTS及TdP的患者,應進行嚴密、動态的監測,以預防心髒事件的發生:一言以蔽之:QT間期測量影響因素衆多,統一和規範是測量的前提,與急性冠脈綜合征一樣,長QT間期綜合征并不一定與生俱來,可在後天因藥物等因素而引起,故對所有QT間期異常或可能異常者均需要觀察是否存在『心電圖QT間期的動态演變』。
以上是QT間期測量的首要細節,西方有諺:上帝和魔鬼都在細節中;對于QT間期的觀察而言,掌握好細節的醫生會遇見上帝,忽視掉細節的醫生可能會遇見魔鬼。
也正是因為如此,QT間期測量這一看似簡單的話題,卻也經常在不同時期登上諸如《美國心髒病學雜志》等權威期刊;如何正确測量QT間期實則也是一個細思極恐的話題。
上世紀90年代Pubmed中關于如何正确測量QT間期的述評
QT間期如何測量、何為正常的綜述
Q2
QT間期測量真的很簡單嗎(QT間期測量的難點何在)?
從定義而言,QT間期指的便是QRS波的起點至T波終點間的時間,如下圖所示,QT間期的測量應該非常簡單,但示意圖總是美好的,現實卻充滿困惑:①對于十二導聯心電圖而言,我們應該選擇哪個/哪些導聯進行測量?②心電圖中QRS波的起點相對容易确定,但T波卻因其形态多變(雙相T波或T波切迹,T波倒置等)而往往難以确定其終點;③對于有T波與U波接近的患者而言,QT間期測量時是否應該将U波計算在内?④心電圖機自動測量的QT間期是否可靠?
QT間期延長時心電圖測量的示意圖,從這份示意圖看QT間期定量似乎非常簡單
不同類型長QT患者的T波改變,這些心電圖該如何确定T波終點是準确測量QT間期的最大難點之一
Q3
如何正确測量QT間期(如何克服上述QT間期測量的難點)?
上文中我們提到QT間期測量時存在諸多實際困難,其一:“對于十二導聯心電圖而言,我們應該選擇哪個/哪些導聯進行測量”;實際上在QT間期測量時,并無硬性導聯要求,應用單導聯描記的心電圖進行測量時,應取最長的QT間期,通常出現在V2、V3導聯,但如果較其他導聯長40ms以上時,可能測量有誤,應結合其他導聯确定QT間期值。當TU波融合難以辨認時,通常選擇aVR和aVL導聯(U波不明顯)來測量QT間期。V2導聯除T波終點清楚外,QRS波群的起點也和V1導聯接近,而V1導聯QRS波群起點較V6導聯提前約20ms,通常V2-V3 導聯QRS 開始最早,而T波結束晚。因此在V2導聯測量QT間期,還可避免QRS起始部延遲或模糊造成的測量誤差。根據作者的經驗,一般在V2或V3導聯上測量的QT間期最長,QT間期延長也常是在V2或V3導聯上确定的。
對于T波形态多變,T波終點不好确定時,應從T波頂點沿T波終末支最陡峭處劃一條切線(tangent),其與等電位線的交點确定為T波終點,雙峰T波振幅相當時QT間期測量至T波第二個峰的最大切線和基線的交點處。T、U波重疊類似T波的切迹,此時可測定T波兩峰頂點之間期,如≤150ms則為T波的切迹,如>150ms則為TU波重疊所緻。對于絕大多數患者,12導聯同步心電圖機可以自動精确地确定QRS波起點和T波終點,并将U波與T波區分開,其測量結果精确而可靠。
多數情況下,心電圖機自動分析的結果是準确的,但如有早搏等心律不齊的情況出現時,也會出現不能準确判斷T波終點的情況,導緻自動分析的心率不準确,進而需要手工測量校正。
當T波降支回落至TP基線時T波降支的最大切線和TP基線的交點,即為T波終點,雙峰T波時取第二個T波終末支切線與TP基線的交點為T波終點
T波未回到基線時T波降支的最大切線和TP基線的交點,即為T波終點
T波雙相時取T波升支的最大切線和TP基線的交點,即為T波終點
圖A:當T波降支回落至TP基線時後面沒有U波出現即為T波終點(實際為切線交點處);圖B當T波降支回落至TP基線時與随後的U波容易區分,可以根據T波終末支切線确定T波終點;圖C:當T波偏離相當的或接近相當的幅度将會産生雙向T波,此時QT間期測量至T波最後回落至基線點;圖D:如果第二個低幅度的複極波中斷了T波末端部分,此時最好同時記錄QT間期(測量T波和U波之間的最低點作為T波終點)和QTU間期(測量第二波的終點作為複極終點)
Q4
為何需要測量QTc間期(QTc比QT的優勢何在)?
在排除藥物、遺傳等導緻QT間期變化的因素後,人類QT間期還有很多影響因素:男人與女人QT間期可能不同,老人與小孩可能不同,胖子和瘦子可能不同,奧巴馬與安倍晉三可能不同,焦慮症與躁狂症可能不同……因此在判斷QT間期是否真正延長/縮短時,一定要進行校正,即測量QTc。QTc的優勢在于通過對QT有作用的影響因素進行校正,可獲得較為準确的QT間期測值。
其實,人類所有『正常值』研究就都要經過『校正』,比如超聲心動圖所測量的心髒大小、心電圖所測量的各種間期。校正是必須的,但校正的方法卻五花八門:有根據年齡分段進行校正、有根據體表面積校正,有根據種族進行校正。在影響QT間期的衆多影響一因素中,共通者為『心率』,所以目前QT間期的多以心率(RR間期)進行校正,當然也有按照性别不同來校正的方法,請繼續閱讀下文。
Q5
間期測量真的很簡單嗎(QTc間期測量的難點何在)?
我們在學習《診斷學》時便已經介紹了QTc的測量方法,這種方法原理極其簡單,就和把大象裝冰箱一樣,按部就班就可以。真的如此嗎?
《診斷學》介紹的按部就班進行QTc測量的方法
實際上,QTc的測量雖然看似簡單,但實際上要比QT間期的測量更加複雜:要獲得QTc首先要獲得準确的QT間期,前述所有增加QT間期難度的影響因素,均會移駕到QTc測量中。與QT間期相比,QTc還需要獲得RR間期,RR間期在窦性心律下獲取相對簡單,但在房顫等明顯心律不齊時,獲得RR間期也會變得分外複雜。
基于RR間期的QT間期校正法,在心律不齊時,獲取RR間期會困難
其次,《診斷學》中所介紹的QT校正方法被稱為Bazett法,這是一種指數換算法,這種方法的原理是與60次/分心率(也就是RR間期為1.0秒)作為參照,以決定QT間期是否延長。除上述Bazett法外,現在已經發展出幾種不同的心率校正公式;這些公式主要來源于靜息心電圖,因此均需要穩定的沒有RR間期突然變化的窦性心律。綜上,QTc的測量,并不簡單,而且比QT還要複雜。
不同類型QT校正方法及其優劣性
Q6
如何正确測量QTc間期(如何克服QTc間期測量的難點)?
上面已提到,QTc間期的定量除了受到RR間期影響外,各種校正公式也存在各自适用範圍,所以QTc間期的測量也應該個體化,不可一刀切。
Bazett校正公式及Fridericia校正公式在心率極快/極慢時所測算的QTc間期可能是錯誤的。最近提出的公式應用RR間期或心率的線性函數、幂函數校正QT間期,能有效去除心率對QT間期的影響,優于Bazett和Fridericia公式。現學界提出應用線性回歸函數法計算心率校正的QT間期,而不用Bazett’s公式。然而,目前推薦的計算公式尚未廣泛應用于臨床,建議采用Bazett公式計算心率60-80bpm時的QT/QTc間期值。
房顫時,T波終點可能難以辨認,而且QT間期随不斷變化的RR間期而改變,測量相對困難。一種方法是識别最短和最長的RR間期,計算各自情況下的QTc間期,取二者平均值;另一種方法是取長描導聯測量R波起點至T波頂點或谷點的距離,取平均值,判斷其是否>50%RR間期,此種方法不能得出确切的QTc間期值,但可以初測其是否超過500ms的界限值。需要強調的是,應用藥物轉複房撲/房顫時,應盡可能确定患者在房撲/房顫發生前或發作時的QT/QTc間期,如有延長,應用藥物轉複應慎重。
束支阻滞時QT間期的測量:如果患者QRS時限增寬(新發生的束支阻滞),則整個QT間期延長。一種方法是用測得的QT間期值減去束支阻滞發生前後QRS時限的差值;另一種方法是測量JT間期(自QRS波終點至T波終點),将QRS波排除在測量範圍内。
Q7
QT與QTc的正常區間如何界定(如何看待所謂正常值)?
目前大部分參考書中的QTc正常和異常值标準多來源于Bazett公式,因此臨床多建議應用Bazett校正QTc值診斷QT間期延長。一項“心髒研究随訪計劃”研究表明:兒童具有穩定的QTc ,沒有性别差異;在健康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中,兩者有顯著差異。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文獻中,QTc及長QT的定義略有區别,同一個體在不同時間QTC也有變異。源于國際LQTS注冊研究分析表明:長期随訪複查心電圖,存在QTc個體變異性;因此,在判斷異常的長或短QT間期時,不同時間多次心電圖記錄比簡單的一次心電圖記錄更為有用;在LQTS兒童中,連續随訪QTc的最大值是心髒事件的最強預測因素。
基于人群研究的不同RR周期長度的QT間期的下限和上限
基于Bazett公式的QTc正常參考區間
除顯示QT間期長短外,T波形态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内容,這對于疾病分型有重要參考價值,這屬于複極形态學的範疇。如LQT1:常見單一,平滑,寬基底的T波,也有的是晚期出現表現正常的T波;LQT2:二分的T波是其心電圖的特征标志;LQT3:典型的為晚期出現的,突出的,通常有峰的T波。
不同類型短QT綜合征患者T波形态:T波形态有助于指導分型和治療
不同類型長QT綜合征患者T波形态:T波形态有助于指導分型和治療
小 結
QT間期過長、過短都可能帶來猝死風險,準确測量至關重要;
QT間期的觀察應參照ACS患者,『動态演變』比單次檢查結果更有意義;
QT間期測量重點在于選對導聯、選準T波終點,處理好T波-U波關系;
QT必須要經過校正,校正公式衆多,并非隻有Bazett公式一種,不同公式各有優劣;
QTc的校正中RR間期的選取非常重要,要具體病人(房顫、束支阻滞等)具體分析;
QTc的正常值固然重要,在有異常時,觀察T波形态也很重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