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民本民生的思想

民本民生的思想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1 10:19:08

注:中國文化中的生民政治傳統是我研究的重要方向,已先後在國内外期刊上發表多篇研究文章。通過研究生民政治傳統,我越發感受到,相對于西方的公民政治傳統,中國的生民政治傳統更符合人性和社會需要,未來的世界,生民政治必将成為全球顯學。

“民生”問題是政府和民間都非常關注的話題,對民間來說更多出于現實生活的沉重體驗,對政府來說更多出于維持自身的迫切需要。近年來,國家采取了諸多解決“民生”問題的措施,但普通百姓的生計依然艱難。從中國政治思想史的發展來看,“民生”政治的思想應肇端于儒家,因此,反思今天的民生政策也應從儒家的思想着手,尤其應從儒家“生民”政治思想的角度進行。

  儒家“生民”政治理想

  在先秦典籍之中,關于“民”的提法有多種,比如“黎民”、“烝民”、“下民”、“庶民”、“小民”、“平民”以及“生民”等,以上這些“民”的提法反映了當時之時代“民”之地位的切實狀況,更反映了先秦時代思想家之“民”觀的變化,其中的“黎民”、“庶民”、“平民”等一直沿用至今。而“生民”的提法則沒有保留下來,即使是在先秦典籍中,時代越晚的著作“生民”提到的次數也越來越少,這種現象是和“生民”的獨特含義分不開的。

  先秦典籍之中,單把“生民”作“民”使用次數最多的要數《孟子》,如“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來,未有能濟者也。”在其他著作中,“生民”大多和政治問題聯系在一起,如“道洽政治,澤潤生民”、“分謗生民,不亦可乎?”等,思想家關于“生民”政治的論述也比較多,綜合來看,儒家“生民”政治的特點主要是:

民本民生的思想(姜志勇儒家生民)1

亞聖孟子

  第一,民的地位非常突出,君民是平等的。“生民”的“生”是天生的生,“民”是天生之“民”。“生民之初,無貴賤,無尊卑。”這種天生的“民”是和君的地位相同的,君民之間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民是天生之民,作為天生之民具有天生的品德。中庸說天命之謂性,民天生的品德是性善的。

  第二,政府的産生目的是為百姓服務,并着力突出政府的責任。“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國,非以貴諸侯而已;列官職,差爵祿,非以尊大夫而已。”政府是為民服務的,生民之治的主要措施也是“為民”,孟子還進一步認為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履行職責就可以推翻它。譚嗣同把這種思想進一步和西方的民主政治結合起來,“生民之初,本無所謂君臣,則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舉一民為君。夫曰共舉之,則非君擇民,而民擇君也。……夫曰共舉之,則且必可共廢之。”

  從以上的分析能夠看出,“生民”是一種具有獨特内涵的“民”,是天生的,天性是天賦的,是和君平等的,而且“君”的産生隻是出于“為民”服務的需要,這種思想很容易就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天賦人權等理念挂鈎,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先秦典籍中,随着時代的越往後,“生民”出現的次數就越少,而另一個詞彙“民生”的出現次數越來越多,從這個角度也可看出君民關系的變遷,當“民”從天生之民變為某個諸侯國的臣民的時候,那麼君民同來源于天的那種平等性則失去了,君開始從一種俯視的視角來看待民衆,并從自身統治穩定的角度來關注民衆的生計,古代“民本”思想、“仁政”思想等都是這種視角下的産物。

  “生民”思想的逐漸淡化使得“生民”政治逐步成了一種被遺忘的政治理想。北宋時,随着張載提出“為生民立命”以來,“生民”這個詞彙更是以一種脫離了政治含義的形式而被使用。在傳統文化複興的今天,需要重新喚起儒家的“生民”政治理想,需要重新喚起那種天生之民的觀念,更需要從“生民”政治的角度去反思今天的“民生”政治。另外,從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角度來看,“民”是政治制度的基礎,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不同的“民”觀之基礎上的,“民”觀的變化也是促使政治制度變革的重要因素,重新喚起“生民”理想,這對于處于轉型期的中國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民本民生的思想(姜志勇儒家生民)2

韓國的昌德宮仁政殿來源于儒家的仁政思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