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布谷媽~
布妞1歲8個月左右,已經掌握了最基本的生活常用詞,比如她想幫忙掃地,會說:“媽媽,掃把,我來。”渴了時會說:“喝水。”
偶爾也會蹦出一兩個句子,比如吃飯會搶着說:“我自己吃。”
那時候我跟寶爸開玩笑說,這下好了,小寶寶終于有“說明書”了,她餓不着也渴不着了。
鄰居家有個小男孩,比布妞大半歲。寶媽帶他來玩時,他基本不怎麼開口。寶媽教他叫我“阿姨”,還需要拖着長長的音“阿~”“姨~”這樣一個字一個字地教。
而旁邊的布妞,嘴巴卻像個發動機般,詞和句子蹦個不停。
到了2歲,布妞更是語言大爆發。從簡單的句子“我要喝水”,到已經能說稍微複雜的長句:“媽媽,我的衣服弄髒了。”“你看,鳥兒住在樹上。”“我要把玩具裝起來。”
而鄰居2歲半的小男孩,還是隻會說一些日常的詞語,無法說一句完整的句子。
鄰居寶媽有些憂心地問我:“男孩說話晚,是真的嗎?”
我告訴她,其實不管男孩女孩,他們1歲半左右,都會進入詞語爆發期,2歲左右,則會進入句子爆發期。3歲前,是孩子學說話的關鍵期。
她問我是否有刻意鍛煉布妞學說話。
其實我也并沒有特别在意布妞學說話這事。如果有說鍛煉,那也隻是我學了心理學,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能用對方法進行正确地引導而已。
很多父母不怎麼重視孩子說話,覺得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了。而我見過好幾個小孩,進入小學後,依然不怎麼會說話,或者說話不太利索。
他們已經錯過了學說話的最關鍵時期,即便以後長大,可能也會存在語言方面的問題。
《發展心理學》指出:
孩子在1歲半時,能說50-60個詞語;2歲時,進入句子爆發期,開始說複合句;3歲時,能掌握1000個左右的詞彙,并且掌握母語的基本發音。
孩子說話敏感期,會持續到6歲,而0-3歲,則是孩子學說話的最關鍵階段。如果父母不重視這3年,以後可能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達到别人正常的水平。
所以,我們不能“等”孩子自己學會,而要跟孩子進行大量的話語輸入,他才能輸出。
比如布妞一位小表姐,比布妞大2歲,但她說話還不如布妞流利。不用問也知道,這肯定是家長平時跟孩子交流太少了。
孩子沒有大量的語言輸入,她又哪來的語言大爆發?
後來帶布妞去她家玩,更是證實了我的猜想。家長隻顧忙自己的事,看電視的看電視,玩手機的玩手機,與孩子幾乎沒有交流。
這樣的互動方式,又怎麼可能培養出一個“能說會道”的娃?
如果孩子自身發音器官沒有問題,卻存在說話落後的情況,這時候我們就要看看,是不是平時跟孩子交流互動太少了。
有些父母說:“我平時跟孩子互動也挺多的啊,他怎麼還是說話跟不上呢?”
心理學上認為,我們跟嬰幼兒說話,需要稍加注意一下表達的策略和技巧。
布谷媽總結幾點,分享給大家:
一:說眼前的事兒我們跟孩子交流時,盡量着重于眼前的事情。有實物結合,孩子能學得更快。
比如在家可以指着實物告訴寶寶:“這是桌子”“椅子”“碗”“掃把”等等。說完,你也可以給孩子時間回應,讓他學着你說。
出門可以告訴孩子:“這是樟樹”“小鳥”“天空”“白雲”“池塘”等等。
孩子最開始的記憶方式,是将物體以圖片的形式儲存在大腦。當他下次再看到,腦海裡就會出現對應的圖片:“這是桌子。”
孩子在1歲半之前,适合多教這樣的詞語,讓他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生活詞彙。等到了1歲8個月左右,就能慢慢說句子了。
二:短、慢、多重複我們跟嬰幼兒時期的孩子說話,要掌握幾個要點:“句子要短,語速要慢,話語多重複。”
我們跟孩子說話,盡量說短句。
什麼是短句呢?
“這是桌子。”夠短吧?或者你可以加一點修飾:“這是黑色的桌子。”這樣短的句子,就夠了。
不要一句話說起來繞好幾個彎:“這是20年前你舅姥爺家的外甥女請她遠房親戚花了好幾個月功夫特意為我定制的黑色楠木桌子。”
寶寶聽了這話,可能都得翻白眼:“麻煩說人話。”
另外,語速也要慢。
慢速,是指用較慢的語速說出話來(不是拉長每個詞的發音),比如慢慢地說:“寶寶。”
慢慢地講,讓孩子聽得更仔細,他也就能記得更清楚,發音不含糊。
還有就是,一句話跟孩子多說幾遍,重複地說。
嬰幼兒期的孩子,學習方式以重複為主。一句話,隻有重複聽、重複說,他才能跟着說清楚,說明白。
三:多種場景互動孩子說話晚,是因為他掌握的詞彙和語句太少了。這就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米都沒有,又怎麼做飯呢?
我們隻有平時跟孩子多個場景互動,多交流。孩子在聽和表達的過程中,才能大量積累并且語言大爆發。
很多父母跟孩子互動,隻局限于家裡那點地方,這就導緻雙方交流有限。但家長卻忘了,借助繪本,是最好的多場景互動方式,
我在布妞6個月左右,就開始給她讀繪本,既增加認知,又在繪本的互動中,鼓勵她開口。
比如我覺得還不錯的一套繪本,叫《語言激發翻翻書》,就是專門針對0-3歲寶寶學說話而編排。
這套書多個場景對話,能激發寶寶的想象力,提高寶寶的表達能力。
比如《小小要人抱》,兔子—一隻白色的兔子——白色的兔子要親小小——小小臉上癢。
這一個場景,從詞語到句子,再到兩個角色的互動。既能幫助寶寶增加認知,儲備詞彙和語句,還能鍛煉邏輯思維。
我們可以用問答的方式,與寶寶進行互動,豐富寶寶的語言詞彙,提升認知。
比如《丁丁和小怪物》中,小怪物不見了,去哪了呢?
寶寶會通過看和思考,找到床底下的小怪物,并且指出來告訴你。這樣他不知不覺就能組成句子:“怪物在這。”
你可以引導他:“怪物在床底下。”寶寶便學會完整并流暢地表達整句話。
《語言激發翻翻書》中精巧地翻翻設計,能激發孩子探索和表達的興趣。
他不止是簡單地聽說話,更是通過發現、觀察和對比,自主探索語言,學說話,會說話,愛說話。
4冊書中,會出現寶寶在0-3歲期間常有的場景。
比如朵朵哭,朵朵笑,想抱抱,想爬高高。
這樣的場景,讓寶寶更有代入感和表達欲,激發閱讀興趣。而且結合簡單易懂的圖畫,寶寶更願意聽,也更願意說。
詞彙增強了,寶寶的表達能力自然就會得到提升。并且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寶寶便能自己組織詞彙,表達想法。
《語言激發翻翻書》一共4冊,全套68元,一本才十幾塊。一本書,可以陪寶寶讀很多次,讀很長時間。
有需要的家長,可以點擊鍊接給娃備上。
0-3歲是寶寶學說話的關鍵期,這一階段,很大程度決定他以後的說話方式、表達能力。
孩子2歲時,能不能迎來語言爆發期,關鍵就在于父母是否常跟孩子互動,有沒有對寶寶進行大量的多場景語言輸入。如果我們用以上3個方法每天與孩子多交流,相信你的寶寶,也會是一個“能說會道”的娃~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删】
作者簡介:布谷媽媽,一個善觀察、愛思考、有辦法的媽媽。交流育兒經驗,分享心理知識,喜歡就關注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