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買的家用電器會有使用說明書,買的藥品也有使用說明書,但從沒想過連情緒管理也有使用說明書。
在看到這本風靡日本的情緒管理手冊《給大人們的情緒使用說明書》時,我一度覺得作者是不是來搞笑的,因為情緒壓根是不可控的,怎麼可能按照說明書一步步來,就像你好好地走來路上結果摔個狗吃屎,情緒說來就來,還管得了你是不是開機了,是不是按快進鍵了?
後來看到書的作者是日本醫學博士、人際心理療法專家水島廣子,我想說不定專家有新的見解,再加上誰不想控制好情緒讓日子過得歲月靜好啊,可是家有小神獸,分分鐘鐘讓你暴走,我可不想被氣的腦血栓。
抱着這樣的想法,我翻開這本書。該書的“前言”作者就說到,這本書不是教你如何預防不良情緒的發生,而是教你如何處理已經産生的不良情緒。
這一點的确很新穎,我之前看過衆多情緒管理的書籍,大多數告訴你要學會轉換思維,試着去接納所發生的,然後教你控制情緒的辦法,比如數數、按下暫停鍵等等。
但所謂“情若能控制,要心有何用”,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的波動,不是簡單的控制就能預防的。就像孩子打預防針一樣,預防了就能避免生病嗎,當然不是,所以我們也要學着如何收場善後,因為不良情緒的産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麻煩,甚至是災難。
在接下裡的内容中,作者剖解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7大負面情緒,還結合案例講解了17種心理困境産生的原因,幫助我們了解憤怒、焦慮、悲傷、寂寞等負面情緒的運作機制,同時還針對每種情緒給出了實用的建議,讓我們活出輕盈的人生。
對于情緒而言,無論是憤怒還是焦慮,其實都是心理發出的警示信号,就像人發燒、咳嗽一樣,都是身體在預警,那麼情緒的産生是在叙說什麼呢?作者在書中給出了诠釋:
了解了情緒釋放的信号,那麼接下來就是你得坦然地接納情緒的産生,這就如同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知曉了病竈在哪還不夠,還得讓病人從心裡承認自己生病了,這樣它才會配合治療。
但是在許多人的認知中,覺得情緒都是負面的,所以總是想要壓抑住或者裝作什麼都沒發生,可事實上情緒根本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于你是如何處理情緒的。如果你把情緒當做一個心理上的感冒來處理,那麼情緒隻會讓你的内心更加堅韌,當你放任情緒上蹿下跳,那麼情緒終将占據你的理智、侵占你的大腦,最後變成“意氣用事”。這就如同三氯氰胺一樣,你用在工業上,它自然是又便宜又好用的耗材,但你用在食品上,它就變成了害人的東西。
所以下一次當情緒産生時,不要内疚自己為什麼控制不住,也不要責怪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坦誠地承認它的存在就好。
那當情緒産生後,該如何處理呢,書中針對每種情緒的産生都給出了具體的生活場景,運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實實在在的聚焦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比如當“憤怒”出現時,首先你要意識到你生氣了,而且知曉它提醒你“有什麼事情進展得不順利”,這樣你就能迅速進入解決問題的狀态,而不是聚焦于情緒的波動。
當然如果轉換不成功,你的怒氣也不強烈時,你可以使用“親友手冊”,假設現在是你的親朋好友在發火,你把要安慰它的話寫下來。這種方法适用于很多情緒,事實也證明,這種換位思考的方式能夠大大提高一個人的自信心。
那如果你特别火大,感覺都快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了,那就别控制了,先讓身體動起來,這樣可以消除一部分心理壓力,讓自己快速冷靜下來;當然這樣也可以讓你管住嘴,不在生氣的時候說出傷人的話。
另外情緒是有傳染性的,當一個人對你破口大罵,估計你也會跟着生氣,這個時候就很容易出現話趕話或者肢體沖突。
面對這種情況,不妨借助“自動翻譯器”,當你看到一個人在發火時,立馬在腦海轉換“他可能遇到麻煩了”,或者是“它老這麼焦慮,真是太可憐了”,這樣你心裡的怨怼情緒是不是少很多,也會慢慢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激怒對方。
最後作者還講述了有關憤怒的誤區,比如有句話叫做“打是親罵是愛”,所以有人總會覺得吵完架,關系會變得更加親近。
事實上,憤怒的情緒并不具備推動事情向前發展的作用,關系變好的關鍵是在情緒過後,雙方坦誠相待的交流。
所以不要想着把吵架當做一種交流方式,因為憤怒隻會觸發對方的自我防禦機制,讓其沒有多餘的精力幫助你解決問題,下一次想溝通不如直接說“我現在很焦慮,我碰到麻煩了”。
除了憤怒,書中還提到了其他情緒的化解方法,與其他情緒管理書籍不同的是,這本《給大人們的情緒使用說明書》在講述一些技巧時,都是結合日常的生活實例來剖析和叙述,内容接地氣、可讀性強。當你有情緒時,不妨像說明書一樣随手查閱,相信總能找到對應的解決之道。
話說這本書看完我就用上了,當孩子做作業頻頻出錯時,我立馬想到的是“它是不是有什麼知識沒理解透”或者“他是不是今天情緒不好”等等,破天荒的我居然沒有生氣,看來我有更多的時間來看看這個世界的美好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