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曾讓我困惑不已。
原以為,中國号稱「江」的河流少說都有幾百公裡,
查了資料,黃浦江居然隻有114公裡。
更讓我納悶的是,
吳淞江是黃浦江的支流,
黃浦江注入長江之處為何稱作「吳淞口」……
【水量豐沛】
清朝時期,上海開始繁榮起來,
這得益于萬噸海輪可經由黃浦江直達市區。
黃浦江之所以水量豐沛,
因為它是太湖向東海洩水的主要通道,
78%的太湖入海徑流通過黃浦江排入東海。
【松江 → 吳淞江 → 吳淞口】
其實,古太湖主要是通過松江(吳淞江)、婁江、東江三條水系宣洩入海。
《尚書•禹貢》就有「三江既入,震澤(太湖的古稱)底定」的記載。
1278年(元朝至元十五年),松江更名為吳淞江,
注入長江之處因此稱作「吳淞口」。
(1330年的上海地圖。紅箭頭處為「吳淞口」)
【夏原吉的治水】
明初,吳淞江的下遊日益淤塞,常造成大水患;
1403年,明成祖決定大力整治,派尚書夏原吉來治水。
當時,黃浦江是吳淞江的支流,吳淞江在上圖的藍圈處淤塞嚴重,
夏原吉于是決定疏通範家浜(上圖綠箭頭處),
将吳淞江與黃浦江之水引入範家浜再由「吳淞口」出海。
【黃浦奪淞】
黃浦江自從引入範家浜之後,
從三十丈(約100米)寬度,依靠自身的沖刷,
河身逐漸加寬,直到今天,河寬300-700米,
成為太湖洩水的主要通道。
而吳淞江雖經明清多次疏浚,仍無法恢複舊觀。
吳淞江因此反而成了黃浦江的最大支流,史稱『黃浦奪淞』。
夏原吉的治水,真是大成功,
不但順應了水道演變的自然趨勢,更為400餘年後上海的繁榮種下了遠因。
(吳淞江的上海市區河段,十九世紀起習稱為「蘇州河」。
上海開埠後,來滬外國人發現可乘船經吳淞江直抵蘇州府城,
于是以英文「Soochow Creek」(蘇州河)稱之,
後來上海市民也逐漸以蘇州河稱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