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這麼一頭不是牛的“牛”,它的名字叫蝸牛。
對大多數的農村地區而言,這是一種在農村非常常見的害蟲。
蝸牛在農村的果園裡非常常見,對不少果農來說蝸牛也非常讓人讨厭。雨過天晴後,在各類果樹上經常會冒出很多大大小小的蝸牛。
蝸牛是雜食性動物,什麼都吃。在水果生産上,蝸牛可以危害蘋果、柑橘、梨葡萄等果樹,啃食這些果樹的葉片和果實,給果園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大多數情況下,果農都得花費财力、精力來對付果園裡的蝸牛。
但就是這麼一個讓人厭惡的果園害蟲,不知道什麼時候,被很多人說成了是法國的“國寶級”奢侈型菜品。
誠然,法國人真的喜歡吃蝸牛,法國人将蝸牛處理烹饪後,做成了法式焗蝸牛、洋蔥炒蝸牛、燴燒蝸牛、滑蛋蝸牛……法國蝸牛也已經名傳世界,與法國鵝肝、法國松露并列成為了法國的三大頂流菜品。
雖然我國也養殖了很多可以食用的蝸牛,但在我國,蝸牛依舊不是一個流行菜品。
一邊是果園害蟲,一邊是法國的國寶菜品,聽起來很滑稽,憑什麼果園裡常見的害蟲能變成法國人的國寶級菜品呢?
實際上,說果園害蟲變成了法國的國寶菜品,是一種“吹牛”的行為。
蝸牛不是牛,這頭牛更不能拿來亂吹。
蝸牛到底是國寶級菜品還是果園的害蟲,都是因人而變的。果園的害蟲蝸牛與可以食用的蝸牛也不可相提并論。
害蟲蝸牛因人而變首先,法國人吃的蝸牛與我們果園中常見的害蟲蝸牛并非是同一個蝸牛。
全球蝸牛大約有2.5萬種,分為可食用和不可食用蝸牛,能用來食用且進行了大規模養殖的蝸牛種類也就幾十種而已,不是什麼随便逮一個蝸牛都可以拿來炒菜吃的。
法餐常用的蝸牛品種為法國蝸牛、庭園蝸牛和瑪瑙蝸牛,體型在40-50mm左右,個頭适中且肉質細嫩柔軟。
法國蝸牛是指一種大蝸牛屬的蝸牛,通過人工養殖後,肉質多且鮮美,可以用來食用。
吃蝸牛肯定要吃人工養殖的,野生的蝸牛是不可以吃的。
當然了,在被開發出食用價值之前,法國的蝸牛同樣也是一種果園裡的害蟲,隻不過逐漸開發和養殖後,才變成如今的可食用的蝸牛,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我國同樣也有可以食用的蝸牛,“中國蝸牛之鄉”是浙江嘉興市南湖區餘新鎮,那裡養殖蝸牛數量非常多,像我國選育出的“中華白玉蝸牛”就是一種屬于我國的蝸牛美食。
中華白玉蝸牛是褐雲瑪瑙螺的一個變種,褐雲瑪瑙螺又是什麼呢?它有另一個名字叫“非洲大蝸牛”,原産于東非沿岸桑給巴爾、奔巴島一帶。
中華白玉蝸牛是從褐雲瑪瑙螺中選育出來的一個可食用、可商業化養殖的蝸牛品種,可生長至成年人拳頭大小,體型偏大、肉質偏脆,大個頭無法展現法餐的精緻優雅,其肉質特點并不适合法國蝸牛的烹饪方式,但适合我國傳統的菜品炒制方式。
強調一下,人工養殖的法國蝸牛和中華白玉蝸牛都是可以食用的蝸牛,但非人工養殖的或者其它非食用性蝸牛,大家不要輕易去吃哦!
不管是什麼蝸牛,原本都是害蟲,但經過了人類的“誘導”,更改了它的用途,有些害蟲則變成了奢侈的食材。
蝸牛在法國憑什麼能變成奢侈食材?
主要是因人而變!
可男可女的蝸牛除了法國蝸牛的肉可以吃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法國也将法國蝸牛繁殖後産的卵開發成了一種奢侈菜品。
蝸牛卵
在繁殖期,因為蝸牛屬于雌雄同體,路上遇見同類就可直接将其“推倒”不用考慮性别差異,是好姐(xiong)妹(di)就一起懷孕。
沒錯,進行交配的兩隻蝸牛都可以各自懷孕。
一般受孕10天之後,蝸牛就可以産卵,8天後小蝸牛就能孵化而出。
一次交配,雙方産子,看起來蝸牛的繁殖效率很高,但實際上是為了彌補蝸牛“太慢了”的事實。
蝸牛不僅平時行動慢吞吞,其交配過程也極為漫長,蝸牛交配時間普遍為2-3小時,最長可達6小時,若非雌雄同體,就憑這個“辦事效率”,對種族存亡着實有些威脅……
也是因為蝸牛交配産卵不易,蝸牛的卵是更加奢侈的,它的價格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
蝸牛卵同鲟魚子一樣,都可以拿來做成低調奢華的“魚子醬”。但是由于蝸牛卵為白色,法國人經常将蝸牛軟稱為“白魚子醬”或者“蝸牛珍珠”。
但要注意,“白魚子醬”并不是新鮮的蝸牛卵,而是加工後熟成的制品(新鮮蝸牛卵是不能吃的哦!)。有相關報道說,可食用的法國蝸牛卵的一公斤最高賣到過4500法郎,折合成人民币約等于3萬元/斤。
水生“蝸牛”在國内更火無論是白玉中華蝸牛,還是法國蝸牛,在我國都沒有太大的名氣。但我國有另外一種“蝸牛”非常火。
這個蝸牛确切來說叫“田螺”。
為什麼螺也是一種蝸牛呢?
實際上,蝸牛并非單單指某一個物種,它是一個廣義的日常詞彙。在我國,大多數時候蝸牛指的是腹足綱的陸生所有昆蟲種類。
但在西方的語言中,不管水生,還是陸生,腹足綱的所有昆蟲種類,好像都能叫成蝸牛。
不管是水生的田螺,還是陸生的蝸牛,都叫成了“蝸牛”,我們看到法國人吃蝸牛很奇怪,但你想想田螺,可能就不會感到詫異了,他們都是腹足綱的昆蟲,區别主要是陸生和水生。
田螺在我國已經成為了火爆了的小吃,比起中華白玉蝸牛來要火太多了。
實際上,我們炒菜用的爆炒方式更能讓田螺或者中華白玉蝸牛的脆嫩肉質得到淋漓盡緻的發揮。
在蝸牛的烹饪上,由于蝸牛殼相比田螺殼更脆,可直接将蝸牛殼打破去除,取出蝸牛肉(也可将蝸牛帶殼焯水後挑出),清洗粘液後,按照炒田螺的方式加入醬油、醋、蒜泥、姜末、辣椒、紫蘇和五香粉等佐料大火快炒乘出即可。
這樣炒出來的蝸牛肉比傳統炒螺肉更加鮮嫩适口。
總的來說,國内的田螺或者白玉蝸牛更接中國式烹饪的地氣,法國蝸牛則走了法餐的高端路線。
不管法國蝸牛炒得多火,在國内,水生的“蝸牛肉”早已在餐飲中占據主導地位,陸生的蝸牛肉要想再火起來,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最後,你對陸生蝸牛怎麼看呢?你認為國内的蝸牛能像法國那樣成為一道美食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