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時間裡,公象和母象是分居的,當一隻公象進入發情期,它們如何尋找到合适的母象呢?拿起手機搖一搖看看附近的異性,留個手機号?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公象和母象之間的聯系方式一般有3種,分别是氣味、次聲波、震波。公象也是利用這些聯系方式來尋找母象的。
氣味是大多數動物之間互相聯系的最常見的方式,小到狗的随地大小便,大到老虎的噴尿,都是一種留下信息,與同類交流的方式。
大象用于互相聯系的氣味主要源自于尿液、糞便、唾液、颞腺分泌物,颞腺是象科動物獨有的腺體,位于耳孔與眼睛連線的中間。發情的大象會刻意在地上、樹幹上留下自己的氣味。而異性大象很容易就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比如年齡、健康狀況、發情情況。
公象能夠用氣味尋找到合适母象,得歸功于它們的靈敏的嗅覺,大象的鼻子裡有7塊鼻甲(狗有5塊),上面有百萬嗅覺受體細胞,專門用于嗅覺和性激素得檢測。大象有2000個嗅覺基因,是哺乳動物裡最多的,是狗的2倍,人的五倍。
大象總是用它的鼻尖在地上、樹幹上不停地移動,上下左右前後轉動,吸收新的氣味,捕捉空氣中給它們留下的信息。
氣味的信息量大,但傳播距離有限,當公象和母象距離較遠時,光依靠氣味公象是它們就聯系不上了。好在,大象還可以發出次聲波,最遠可以傳播将近10公裡遠。大象之所以有此本領秘密在它的鼻子裡的共振。大象通過次聲波可以傳遞情緒狀态、生理狀态,甚至自己的意圖。有了次聲波,公象想要找到母象就容易多了,因為母象也是想和公象結合的,也會發出次聲波,公象隻需做出回應就好了。
次聲波是頻率在20Hz以下的聲波,這種聲波在人類的聽覺範圍之外,因而人是聽不到的。次聲波不易被吸收,能夠繞過大型建築,傳播距離遠,有個别的次聲波能夠繞地球傳播2-3圈。
大象不僅能夠聽到次聲波還能發出次聲波,它們利用次聲波可以遠程聯系、交流。當母象用次聲波回應公象後,公象可以根據次聲波定位到它的方面,等到距離近了之後再用氣味的方式尋找對方,如此一來公象就不愁找不到母象了。
大象發出的次聲波的傳播範圍大小和環境有關,比如白天時傳播區域面積隻有幾十平方公裡,而到了晚上卻能夠傳播300多平方公裡。如此看來,公象想要搜尋母象,最好還是選在夜黑風高的晚上。
震波如果距離再遠一些的話,或者遇到特殊天氣,次聲波就沒那麼好用了,一來傳播距離縮短,二來環境嘈雜受幹擾大。但大象還有一招:震波。
大象跺跺腳,就能夠發出震波,傳播距離幾十公裡遠,震波通過地面傳播到另外一隻大象那裡。一隻公象和一隻母象身處異地,聊嗨了可能就是在那狂跺腳。大象的震波有特殊含義,可以傳遞特殊的信息,隻有大象自己才明白。
震波通過大象的腳進入大象的身體,大象有專門用來感受震動的受體,異常敏感,這也是它們能否遠距離交流的原因。
其實大象能夠感受到的震波不僅隻有同類發出的,還有來自地球内部地震的“聲音”,因而大象總是能夠比人更早地發現地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