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絕對是當下最“熱血”的日系品牌,從F1到民用車,都将性能、油耗融于一體,擁有諸多粉絲,他們的呼号就是“HONDA IS THE BEST!”
教授想了下,在新時代下友商們似乎都有點脫離了性能了,例如勒芒與保時捷一整上下的豐田,雙擎确實厲害,但我們能買到…都是偏向于油耗低,但與高性能還差了點;又像是馬自達,上世紀的轉子确實秒天秒空氣,1.3L的排量,2.0L的動力,em,還有3.0L的油耗,所以也因為排放問題被掃入博物館内。
所以如今想要高性能 低油耗,那麼就隻有本田是我們的最佳選擇。而根據廣汽本田的規劃,型格(INTEGRA)将會加入第四代i-MMD混動系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本田,從VTEC到i-MMD,從INTEGRA到型格e:HEV。
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使得本田靠着CVCC在北美火爆,這是一種複合渦流控制燃燒,實際就是稀薄燃燒技術,實現了14.7:1的超高空燃比,在當年那還是使用化油器的年代,這可堪比黑科技,當時搭載該技術的本田可以做出6-8升/百公裡的成績,省下不少油錢,甚至一年就能省下一輛本田小轎車的錢。
“時勢造英雄,高油價成全本田”,大家以為這就是終點時,本田在1989年推出了被後人贊譽的VTEC系統。這是通過切換不同角度凸輪軸,實現不同氣門升程的技術,相當于原車自帶兩種不同凸輪軸,而那個年代,高角度凸輪軸更是改裝車的必備品。
低轉速省油,高轉速瞬間爆發,所以人們也将VTEC的凸輪軸,稱為“爆VTEC”,頗有一種高達SEED主角那種“爆SEED”的感覺(貌似暴露年齡了)。
它前身實際來自于本田摩托車上的REF系統(本田靠摩托車起家),所以在VTEC普及上,我們還能看到這小巧機構被搭載到CB400這類中小排量街車上。
而當年首款采用VTEC發動機就是Integra,這款B16A發動機排量隻有區區1.6L,并且是自然吸氣,但輸出功率卻達到了驚人的160馬力,最大功率輸出轉速為7600rpm,而且轉速最高8200rpm,哪怕在如今也難以超越。
後續的VTEC更是發揚光大,例如是紅頭VTEC外觀的B16A,1.6L卻能爆發185馬力;VTEC除了應用在性能車,也應用在本田的跑車上,例如S2000、NSX。也值得一提的是,其實也有說法VETC源自于F1賽車的活瓣開合控制技術,起碼在本田F1技術的NSX是如此的。
這時我們就可以發現,本田是個“技術怪咖”,會将F1技術下放到家用車上。
出于篇幅問題,我們直接跳過電控版VTEC(i-VTEC),直接來到2013年發布的i-MMD混動系統上,其前身為1997年發布的IMA混動系統,同時集成了本田F1混動系統的各項技術。
和IMA相比i-MMD采用了雙電機布局、并且電機功率更大,日常使用也更多依靠電機,而非IMA上那種“輔助作用”,因為當時IMA電機隻有區區10千瓦。
到了如今i-MMD系統也進化到第四代,這是2014年至今本田從F1賽場上搜集數據,逐步打磨、叠代的産品,并且本田靠着RA620H這套混動系統,在賽場上橫掃對手,它的F1夥伴紅牛車隊在2019年賽季就拿下三場比賽勝利,6次登上了頒獎台。
而i-MMD十年時間發展到第四代,可見其投入之大。這動力總成也将搭載到型格e:HEV上,這也是繼雅閣之後廣汽本田第二款搭載2.0L混動的轎車。一輛緊湊型轎車,但搭載2.0L混動系統,這動力體驗想想就覺得暢快,而且這還是廣汽本田首款搭載第四代i-MMD的車型。
這款動力系統可以産生135千瓦的綜合最大功率,最大扭矩為315牛·米,扭矩表現較1.5T動力提升不少,但對于混動車來說參數并不代表實際體驗,出于電機輸出特性,加速會更為淩厲,而預計WLTC油耗在4.5L左右。
作為第四代混動總成,它更多在效率上做出優化,逐漸打磨完美。
發動機部分為全新開發的2.0L直噴發動機,配套的是當下最先進的350Bar高壓直噴。教授在此也必須提一句,“雖然不少發動機帶直噴,但直噴是有區别的!”如今主流直噴壓力一般為200 Bar,所以這350bar的本田直噴才能說是真正的“高壓直噴”,汽油霧化效果自然更好,得到充分利用。
熱效率達到了41%,空燃比扭矩擴大30%,所以在不同空燃比狀态下能有更強的扭矩輸出,也換而言之,它最佳工作範圍更大了,所以多轉速下也保持了低油耗。
至于其他混動,出于稍窄的“出力區間”,會帶來不少的弊端以及取舍,“要性能那就要離開舒适區,油耗上升;要油耗那就犧牲爆發,加速相對無力”,所以第四代i-MMD可以兼顧油耗以及性能輸出,畢竟這還是一套來自F1、更講求性能的混動。
配合全新高剛度曲軸、2次平衡器,動力輸出更強還有更低油耗以及噪音。
動力控制單元/E-CVT/動力單元IPU升級,進一步集成化、小型化。這也是當下的電驅趨勢,可以提升輸出密度。最為重要是電池組進行了升級,能量密度從淩派混動的6.2wh/kg提升到11.1wh/kg,所以型格e:HEV的72芯電池組重量隻有36.4kg,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不會讓消費者有那種“多了電池導緻車型性能下降”的想法。
而且可以看出本田對該電池組壽命有巨大的信心,大膽取消了保留容量的設置,所以我們能充分榨幹這電池組的每一絲電量。
電驅混動模式優化,這第四代i-MMD擁有更高的電驅範圍,可以覆蓋到日常行駛的絕大部分模式。哪怕在高速下也能電驅、電機輔助,畢竟“能用電就不費油”,并且在急加速時,在電池更強力的支持下,配合發動機發電的早期介入,動力響應性能進一步提升,不會有部分混動車“有力使不上”的感覺,哪怕在發動機直驅模式下電池也能輔助,讓發動機始終在最優工況。
Integra,向來就是本田的性能四門車象征之一,從初代就确定了使用溜背造型,貫穿于多代産品,每一代都有其獨特韻味,讓人過目難忘。
并且它還是性能标杆,1989年推出的二代車型正式更名為Integra(上代名為QUINT INTEGRA),就搭載B16A發動機,1.6L排量輸出160馬力,是首款搭載VTEC發動機的車型,也是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升功率破百的車型,在民用車中更為少見!
1995年本田更推出全新的紅标Integra Type R,這是本田第二款Type R車型(第一款是NSX Type R)。換而言之,它就是本田提供給平民百姓的超跑級技術民用車,被譽為90年代日本最好的性能車之一,如今海外拍賣價格在原車價格兩倍以上,真·理财産品。
這Integra Type R(代号DC2)搭載了B18C神機,1.8L排量壓榨出足足200馬力,讓某些如今2.0T發動機都隻能汗顔…後續更是屢屢突破,讓教授這樣的本田粉沸騰,四代Integra搭載了K20A的紅頭發動機!
這2.0L發動機有着足足220馬力的最大功率,轉速表紅區直指1萬rpm!它在于用上了諸多本田賽車經驗,鍛造鋁活塞、強化曲軸、手工抛光進氣道,可以說…這就是一輛原廠打造的完美改裝車。
而到了這最新一代産品,海外它是對标奧迪A3、寶馬2系的讴歌Integra,因為出于更高的的定位以及國際上的美譽,它是繼LEGEND 之後,導入 ACURA 品牌的第二款車型。在國内,它是由廣汽本田進行國産,并命名為型格。
在這代雖然Type R版本還在研發中,也沒有了紅頭發動機,但那種性能基因并沒有丢失。除了汽油版1.5T這相對“傳統”的動力,它還有如今着動力響應與紅頭機相當的第四代i-MMD,這也是本田混動深入人心的地方,誰說混動就不能運動?
教授認為,這其實是一種時代的發展,本田隻是換了一種形式給我們提供近似F1、性能車級的駕駛樂趣,更關鍵是在油價高居難下的如今,與其小心翼翼開着2.0T發動機,還不如放肆地開2.0L混動。
另外型格e:HEV脫胎于新架構,基于高剛性平台,是帶有鋁材料和高張力鋼材的。扭轉剛度提升8%,彎曲剛性提升13%,實現了輕量化高強度車身,這對于操控有極大的好處,要不然為何那些改裝愛好者們買車首先就裝上了車身加固件。這高剛性平台自然也帶來出色的安全性能,還更别說型格e:HEV标配10安全氣囊。
所以說,Integra/型格就是新時代的本田最好前驅車之一,而它加入帶有F1技術的第四代i-MMD混動,那也是給到當下中國年輕消費者更佳的選擇;開得暢快,還不用擔心油耗;動力響應性比純燃油車更佳,駕駛随心所欲;新架構高強度車身,更放心暢快享受駕駛樂趣。“買發動機送車”,在型格上是既成立又不成立的,它動力總成确實出色,但其他方面同樣優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