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評書演義中,有許多大力猛将,我們可稱之為“大力神”,既然是大力神,就可以根據他們的力量搞一下排名。因為評書演義說人力氣大,都用一些虛詞來形容,我們搞排名,就得把虛詞轉換為實數,因為虛詞轉實數沒有統一标準,所以這個排名也不算什麼權威,算是一種遊戲吧。
第八名:《西漢演義》項羽。項羽不論是在正史中,還是在野史演義中,都是一位無敵猛将,他的力氣有多大?正史野史都說他“力能扛鼎”,古代的大鼎一般千斤左右,所以項羽的舉重力量大概是一千斤。
第七名:《三國演義》呂布。呂布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猛将,他的力量有多大,演義中沒具體交代,元曲中有明确指出。元·鄭光祖 《三戰呂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點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呂布腳尖一點地,便有“九牛二虎之力”,這是多大力量?有人測算,“九牛二虎之力”,大概相當于二象之力,一象之力是1.25萬斤,也就是說,呂布一腳能踏出2.5萬斤力。
第六名:《隋唐演義》羅士信。羅士信是《隋唐演義》中的第一猛,力量和李元霸相當,和李元霸較力,二人誰也勝不過誰,所以羅士信也有“四象不過之力”,即5萬餘斤力。
第五名:《殘唐五代史演義》李存孝。李存孝是《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的第一猛将,力大無比,《殘唐五代史演義》稱其“單臂有二萬五千斤之力,雙臂有四象不過之勇”,也就是雙臂有五萬多斤力量,和李元霸力量一樣大。
第四名:《隋唐演義》李元霸。李元霸是《隋唐演義》等書中的第一條好漢,有“四象不過之力”。按評書中的說法,一象之力是1.25萬斤,四象不過之力就是5萬餘斤。
第三名:《薛仁貴征東》薛仁貴。薛仁貴是《薛仁貴征東》中的第一猛将,他得到九天玄女所賜的五件寶物:白虎鞭、水火炮、震天弓、穿雲箭,無字天書。又吃了九天玄女為他準備的一龍二虎九牛,當然都是面做的,但九天玄女說那是“仙食”,于是薛仁貴就有了“一龍二虎九牛之力”。《薛仁貴征東》:“娘娘說:‘薛仁貴,你乃大唐一家梁棟,隻因此去征東,關關有狠将,寨寨有能人,故而我沖開地穴,等你下來。有面食三架,被你吃下腹内,乃上界仙食。你如今就有一龍二虎九牛之力,本事高強,骁勇不過,不夠三年就可以征服’。”薛仁貴的力量相當于12象之力,也就是15萬斤力。
第二名:《薛剛反唐》薛葵。薛葵是《薛剛反唐》中的第一猛将,有“萬鈞之力”,一鈞是30斤,萬鈞是30萬斤。
第一名:《曹家将》曹克讓。曹克讓是評書大師陳青遠先生的看家書《曹家将》中的第一猛将,武場奪魁時化名“李忠孝”,他有“三龍二虎九牛之力”,“龍還得是兇龍、虎還得是坐山王,牛還得是大杠子牛”,陳青遠形容是“力推泰山倒,倒曳火車頭”。如果換算成斤數,曹克讓的力量在40萬斤以上,因為一龍之力相當于十象之力,九牛二虎相當于二象之力,曹克讓的力量是32象之力,也就是40萬斤力,龍、虎、牛又都是最猛的,所以力量在40萬斤以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