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廣勝寺下寺現存元代壁畫

廣勝寺下寺現存元代壁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09:06:42

論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畫千手千眼觀音的特色

《山西檔案》 2012年05期 文/明慧 Ming Hui

摘要 朔州崇福寺幹手千眼觀音是現存國内最為高大的千手千眼觀音像,充滿了富貴華麗的氣質。主像突出,千手呈左右對稱的格局,圍繞周身,形若光環,密而不緊。造像在構思和繪畫的技巧上,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此千手千眼觀音主要是依據《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完成,并與金代社會密切相關。

朔州崇福寺創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據《朔州崇福寺重興碑記》“茲寺之創建,肇自唐高宗麟德二年(665),敕命鄂國公尉遲敬德始造大雄寶殿五間,東西配殿各五間祀文殊、地藏二菩薩,藏經樓一座後改千佛閣,東西鐘、鼓樓各一座,金剛殿五間,山門三間,此其初規,固已極為宏敞矣。”“其中之金剛殿似乎說明從唐代始建之初就有密教因素滲入其中。遼時曾作為林太師衙署,亦稱林衙院,遼統和年間(983——1012)改名林衙寺。“金熙宗皇統三年(1143),崇奉佛法,命開國侯翟昭度于大雄寶殿後又建彌陀殿七間,東西禅房各三楹,正南立隻園牌坊一座,圍以宮牆,而規模更加式廓。”“彌陀殿殿内的塑像、壁畫一直保存至今。大殿中心塑像為阿彌陀佛,四面牆壁繪滿壁畫,除後壁及東壁有部分損壞外,大多保存完好。其布局設置應為阿彌陀佛之淨土曼荼羅,主尊為大殿中心塑立之阿彌陀佛,四維之壁畫諸佛菩薩則是其眷屬部衆(具體情況,将另著文闡述)。南壁西盡間繪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為其重要部衆之一。高達4.68米,幾乎布滿了西盡間南壁的整個牆壁,是中國現存最高大的千千眼觀音菩薩壁畫。本文将對其經典依據、繪畫特色以及千手千眼觀音所反映之密教發展等問題進行探讨,敬請方家指正。

觀音菩薩與阿彌陀佛組合出現,一般為阿彌陀佛的左脅侍。在崇福寺彌陀殿阿彌陀佛淨土曼茶羅中觀音以千手千眼姿态居于西南方,是阿彌陀佛之眷屬部衆,體現了濃厚的密教色彩。

這種多首多臂的佛教尊像最早在6世紀末傳入中國,其源頭來自印度和中亞,陳清香認為“印度在六世紀至八世紀的後笈多王朝,興都教與佛教并盛,八世紀以後的帕拉王朝,亦流行密教,此興都教的諸神像與密教像,應即是影響唐代密教多首多臂像的祖形。”P1多首多臂之像既包括各種觀音,亦有文殊及天王力士,其中以千手千眼觀音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由于千手觀音最異于常人者,為多首多臂之外,又多眼,在印度教的因陀羅、原人、濕婆、毗濕奴等諸神中,均具有千眼的神格。而毗濕奴、濕婆、多爾加等諸神,以及摩悉所羅天、鸠摩羅天等,均具多臂又多面的神格”PL。千手千眼觀音是唐代最為流行的菩薩之一,《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咒經序》認為,千手千眼菩薩為觀世音之變現,唐武德年間(618——626)傳入中國,“自唐武德之歲,中天竺婆羅門僧瞿多提婆,于細氈上圖畫形質及結壇手印經本至京進上。太武見而不珍,其僧悒而旋辔。至貞觀年(627—649)中,複有北天竺僧,赍千臂千眼陀羅尼梵本奉進。文武聖帝翰令大總持寺法師智通。共梵僧翻出吼經并手印等。”随着唐代密教的興盛,此類佛教神靈形象廣泛傳播。金朝統治時期,密教亦非常流行,影響廣泛,崇福寺彌陀殿之千手千眼觀音就是密教題材的典型代表,其形象則保留了十足的唐風古韻。

廣勝寺下寺現存元代壁畫(論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畫千手千眼觀音的特色)1

千手千眼觀音的形象在各經典中之造像法中描述不一。關于千手千眼觀音之經典最早為智通譯《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咒經》。其畫像法雲“造像皆用白氈,廣十肘,此土一丈六尺,長二十肘,此土三丈二尺。菩薩身作檀金色,面有三眼一千臂,一一掌中各有一眼。彩色中不得着膠,以香乳和彩色。菩薩頭著七寶天冠,身垂璎珞。又一本雲此土無好白氈大者,但取一幅白絹。菩薩身長五尺,作兩臂。依前第五千臂印法亦得供養,不要千眼千臂。此法亦依梵本,唯菩薩額上更安一眼即得。”“此經描述千手千眼觀音形象為一面千眼千臂,一一掌中各有一眼。又雲有另一形象為一面三眼二臂。經文未言千手持物及手印。

《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咒經》亦提到千手幹眼觀音之緣起雲“又案梵本。菩薩過去昆婆屍佛亦現作降伏魔身。千眼中各出一佛,以為賢劫千佛也。千臂各各化出一轉輪聖王,此菩薩降魔身中最為第一。”“宣說千手千眼觀音過去為昆婆屍佛,因降魔而現作千手千眼觀音,并具賢劫千佛功德。

與智通譯本屬于同本異譯者是唐中宗神龍三年(707)菩提流志所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該經本與智通譯本應為同本異譯,但增曼茶羅及像法,其畫壇法雲“若畫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摩诃薩像變者,當用白氈,縱廣十肘,或二十肘。是菩薩身作閻浮檀金色,面有三眼,臂有千手。于千掌各有一眼,首戴寶冠,冠有化佛。其正大手有十八臂,先以二手當心合掌,一手把金剛杵,一手把三戟叉。一手把梵夾,一手執寶印。一手把錫杖,一手掌寶珠。一手把寶輪,一手把開敷蓮花。一手把握索,一手把楊枝。一手把數珠,一手把澡罐。一手施出甘露,一手施出種種寶雨施之無畏。又以二手當臍,右押左,仰掌,其餘九百八十二手皆于手中各執種種器仗等印,或單結手印,皆各不同,如心經說。手腕一一各著環钏,身服著以天妙寶衣,咽垂璎珞。”“該經增加正大手十八持物及印相,兩兩對應,數珠、澡罐為伽梵達摩譯本中所無。其形象為一面三眼千手。

與智通譯本相異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應屬于另一系統。該經由永徽(650—655)、顯慶(656—661)年間來華之伽梵達摩翻譯。該經重點宣說千手千眼觀音四十手之持物、手印及其功德,比智通本更加詳細,對于千手千眼觀音之緣起說法也不同于智通譯本,認為千手千眼觀音是受千光王靜住如來摩頂授記,觀音發誓普利衆生,而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因此,伽梵達摩譯本非智通所譯千手觀音經本,完全依據不同的梵文原本。

其像法主要載述千手千眼觀音四十手之持物、手印,“若為富饒,種珍寶資具者,當于如意珠手。若為種種不安求安隐者,當于蹋索手。若為腹中諸病,當于寶缽手。……如是可求之法,有其千條,今粗略說少耳。”“@所載具體寶手還有寶劍手、跋折羅

手、金剛杵手、無畏手、日精摩尼手、月精摩尼手、寶弓手、寶箭手、楊枝手、白拂手、胡瓶手、旁牌手、斧钺手、玉環手、白蓮華手、青蓮華手、寶鏡手、紫蓮華手、寶箧手、五色雲手、軍遲手、紅蓮華手、寶戟手、寶螺手、骷髅杖手、數珠手、寶铎手、寶印手、俱屍鐵鈎手、錫杖手、合掌手、化佛手、化宮殿手、寶經手、不退金輪手、頂上化佛手、葡萄手。

該經共載40隻手,其中持物者39隻手,另有一手印為合掌手,合20對,但并非兩兩對應,也未明确持物及手印的左右位置,頭面數、眼睛具體位置亦未明确。該經對40隻手的功德闡釋詳細,可見其滿足人們精神需求,以期擴大影響之目的。

不空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與伽梵達摩譯本像法接近,屬于同一系統,虛數千臂千眼,各掌中一眼,實數共42隻手,宣說次第不同,其中一手合掌為兩隻手、持物者40隻手,如兩兩對應則多餘1手,除增甘露手外與伽梵達摩譯本完全相同,同時每一印都增咒語和圖像。

廣勝寺下寺現存元代壁畫(論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畫千手千眼觀音的特色)2

不空譯《攝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經計一法中出無量義南方滿願補陀落海會五部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儀形色執持三摩耶标幟曼荼羅儀軌》,此儀軌最為詳盡,變化最大,完全将千手千眼觀音菩薩歸入金剛界曼荼羅五部法中進行設置。與伽梵達摩譯本中形象接近,與其功德以及觀音菩薩千手千眼緣起也較為一緻,可見其承襲關系,屬于同一系統,即金剛界曼茶羅系統。觀音形象為冠上五百面,身相十百臂,千眼不在手掌中。載實數40隻手,其中一手合掌為兩隻手、持物者38隻手,合19對,比《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少甘露手、傍牌手、寶铎手,而多寶瓶手。該經的重要變化是明确各手之左右位置,但隻前三組兩兩對應,後面各組則完全錯亂,不相對應。另可注意者是該經提到摩喉羅伽身抱笙笛、箫笛等樂器,為其他千手觀音經典所無,而崇福寺千手千眼觀音手中持物之中則有笙笛等樂器,極可能是吸收了其他尊神的持物,加以創新的結果。

蘇溥羅譯《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亦屬于金剛界曼茶羅系統。其像法雲∶“于三昧光中湧出二十五菩薩。是諸菩薩身皆金色,具諸相好如觀自在。亦于頂上具十一面,各于身上具足四十手,每手掌中有一慈眼(二十五菩薩各具四十手目,合為千手千眼)。”“千手千眼觀音由25菩薩組成,各菩薩十一面,四十手,每手掌中一眼,這種造型目前尚未發現。又雲“觀自在菩薩熙恰微笑,放大光明,頂上顯現五百頭面具足千眼。每于天冠各有化佛亦放光明,菩薩身上現出一千寶臂各執寶物。”“觀音形象為五百面千臂千手千眼,四十手具體為,“一者,息災法用佛部尊。所以有化佛手、絹索手、施無畏手、白拂手、撈排手、钺斧手、戟鞘手、楊柳手二者,調伏法用金剛部尊。是故有跋折羅、金剛杵手、寶劍手、宮殿手、金輪手、寶缽手、日摩尼手、月摩尼手三者,增益法用摩尼部。是故有如意珠手、寶弓手、寶經手、白蓮手、青蓮手、寶铎手、紫蓮手、蒲桃手四者,敬愛法用蓮華部。所以有蓮華合掌手、寶鏡手、寶印手、玉環手、胡瓶手、軍持手、紅蓮手、錫枝手五者鈎召法用羯磨部。所以有鐵鈎手、頂上化佛手、數珠手、寶螺手、寶箭手、寶箧手、骷髅手、五色雲手,随其所欲無不成辦”"。該經是金剛界法的進一步發展。分實數四十手為五部,每部八手,共41隻手,其中一手合掌為兩隻手、持物者39 隻手,合20對。比《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少甘露手。該經的重要變化是明确各手之左右位置,并兩兩嚴格對應,是諸“千手經”中40隻手表述最詳細、最具操作性的經典。

在崇福寺壁畫中,千手千眼觀音的姿勢為立式。這種姿勢在宋代以後較為流行。但在經典中,千手千眼觀音多為珈趺坐式。如蘇溥羅譯《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雲“莊嚴大悲體,圓光微妙色。珈趺右押左,妙相眼不及。”“善無畏譯《千手觀音造次第法儀軌》,該經所記千手觀音,“上首正體身大黃金色,結珈跌坐大寶蓮華台上,其華三十二葉,其一一間有諸小葉,以無量百千大摩尼寶為莊嚴也”國。不空譯《攝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經計一法中出無量義南方滿願補陀落海會五部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儀形色執持三摩耶嘌幟曼荼羅儀軌》,其中所雲千手觀音“莊嚴珠妙體,救世圓滿光,離熱住三昧,珈跌右押左,安住妙寶蓮,妙相無倫匹”即。其餘“千手經”未提及千手觀音的姿勢。而其立式也符合經軌,如《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雲“即從座起告諸大衆,大聖世尊所出言語真實不虛。”楊“即從座起”而說法,正表明千手千眼觀音亦可為立式。崇福寺千手觀音壁畫則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崇福寺千手千眼觀音共十八面,正中一面,兩側各一面,正中法相端正莊嚴,五官勻稱,臉頰飽滿,面容白皙清朗,慈悲平和。耳著寶珰,柳葉彎眉,兩眼垂廉平視,額中一眼,鼻正口圓,頗具唐代人物畫風。發髻上卷,髻頂繪15面,分六層排列,呈3·5·4·3·2·1·1式,形成一個金字塔形寶冠,頭頂有五層,共15個小面孔,臉型或方或圓,臉頰豐潤,各面均為三眼,或平視,或俯視,小口施以朱紅,表情各異,或像男,或似女。頂上衆手托舉化佛,為阿彌陀佛,背後著綠色頭光,白色身光,身披紅色袈裟,綠色法衣。千手千眼觀音見于“千手經”中記載的有一面、十一面以及五百面千手觀音,以十一面者居多,未有十八面的排列方式。頭面的排列形式千手千眼類經典并未提及,而十一面觀音經典提及頭面排列,所見千手千眼觀音頭面排列與十一面觀音類似,似借鑒十一面觀音像而來。而持物亦借鑒了其他密教經典。

廣勝寺下寺現存元代壁畫(論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畫千手千眼觀音的特色)3

廣勝寺下寺現存元代壁畫(論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畫千手千眼觀音的特色)4

觀音肩披綠色大法衣,飄帶打十字結于肩頭,飛灑于兩肩之下。項佩八葉蓮花璎珞,垂灑胸前。胸前有六臂,拱手作虛心合掌,其下衆手托舉寶缽,置于紅色仰蓮之上,缽内一條蛟龍,二目圓睜,張口伸須,卷曲翻騰。缽下衆手,除托缽者,多垂于兩側,或仰或覆、仰掌中均著一眼。“就圖像學的探讨,無論是數十手或實際千手,其姿态是依人體視覺上最圓滿最安定者而設定,以‘當胸合之’為起始,而‘腹前禅定印’次之,‘頂上化佛手’而三,此三雙手的手印是千手觀音最基本的手印。隻有極少數的例外,一般千手大悲像均具之。由此三手印為基準,再衍出其它日月手、金剛手、或楊枝手等等,其手的排列方式,恒是放射狀,且由内而外,具左右對稱,使人視之,有着均衡的美感。”國

崇福寺千手千眼觀音的手臂數量之多幾近千數,是“名副其實”的“千手千眼觀音”,其幾近飽和的藝術表現力,将千手千眼觀音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緻。

觀音的千百隻手臂以身體為中心向四周重重擴展,第一重顯露胳膊、臂钏第二重多顯露戴手镯之手(觀音右側更為明顯,左側則無)第三重以外其餘各重,以手層層環繞觀音身體四周。最多處有五重,具數超過900隻。千百隻手臂層疊交錯排列,各種手式依前後部位,有前有後,有上有下,或結印、或持物,每隻仰手中各有一眼,或圓睜、或欲合、或豎向,皆作視人之意。千手幻成光輪,似放射的光芒,金碧輝煌,體現了圓融之美。千手的含義是以千手表現護持衆生,千眼表示觀照世間,象征觀世音菩薩普渡衆生,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

據筆者統計,各手共持136物,左右各68物,兩兩相對。涵蓋“千手經”中所載四十手所有的持物,餘96物為“千手經”未明确者。部分持物可能來自“千手經”,雖然并非千手千眼觀音持物,但是其眷屬持物,因而被移植到千手千眼觀音身上。如“次摩喉羅伽身,蛇頭貴人相。定慧抱笙笛,或以投系鼓。威儀如天衆”D。崇福寺千手千眼觀音壁畫中出現樂器笙,可能是移植自千手千眼觀音眷屬摩喉羅伽的持物。水牛則源自千手幹眼觀音眷屬閻鬟德迦之座。部分持物則源于對“千手經”闡述千千眼觀音功德力的引申理解。如“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消滅。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枯竭。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我若向修羅,惡心自調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暖壁畫中所繪地獄與鼠、牛、馬等畜生應與“千手經”所載觀音破地獄、得智慧等思想有關。而其餘則是“千手經”四十手持物的合理引申,如由葡萄而引申至水果類的石榴、梨、桃子、棗、草莓等,由海螺而引申至其它樂器,如筚巢、钹等,由蓮花引申至菊花等花卉,而兵器如寶劍、金剛杵等則有重複(壁畫中有三把寶劍、三把金剛杵),似引申出戰靴,其中也有不可識别的器物。

千手千眼觀音腰以下著朝霞裙。兩側二人身高不及菩薩二分之一,雙手合十,似向菩薩有所祈求。右側為婆薮天,頭束高髻,滿臉皺紋,皓發銀須,身體微躬,扶杖翹首,一副仙翁的形象。左側為吉祥天,頭戴寶冠,項佩璎珞,綠色天衣披肩,樸素淡雅,神情安詳,與千手千眼觀音的富麗華貴形成鮮明對比。二仙靠近觀音内側繪四臂夜叉兩個。左側為象首人面,蜷曲的象鼻自頭頂作伸出回卷狀,黑面方臉,濃眉大眼,絡腮胡須,肌肉凸起,富有力度,關節突出。前兩手作作揖狀,後兩手一手持金剛杵,一手持絹索。白色肩巾于胸前打結,白色飄帶自肩膀繞手腕垂灑而下,雙膝跪地,作禀報狀。東側夜叉為豬頭黑臉,著大耳铛,雙眼突出,絡腮胡須,紅口緊閉。前兩手作揖,後兩手舉劍。白色肩巾于胸前打結,綠色飄帶自肩膀繞手腕垂灑而下,雙膝跪地,作怒視狀。

崇福寺千手千眼觀音可謂其“寫實”的典型,全像視之,充滿了華麗富貴的氣質。整體表現特點是主次分明,層次清晰,中間主像突出,千手呈左右對稱的格局,圍繞周身,形若光環,密而不繁。造像在構思和繪畫的技巧上,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最大限度的表現了“千手千眼”的姿态,展現了觀音的所謂“超人間神秘力量”。

崇福寺千手千眼觀音也未能和經典完全吻合,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可從經典和現實兩個角度考慮。在般刺蜜帝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六雲“世尊,我又獲是圓通,修證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一者,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不能分隔,成一圓融清淨寶覺。故我能現衆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羅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淨寶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護衆生。得大自在。”叫叫山此可知,經典中菩薩形象本有變化空間,繪制者可依據經軌,相互參照補充,靈活運用。

從實際狀況而言,真正完全依經軌造作的觀音像并不多。世傳的千手千眼觀音,多是二十手、二十六手、四十手、四十二手等,真正寫實的具千手者少之又少。在現實的造像或畫像中千手、千眼、千臂,甚至千足往往難以按照實數表現,往往指虛數而以一定數目象征性表現。崇福寺千手千眼觀音形象雖然不能完全與某一“千手經”相吻合,但從經典載述内容與壁畫繪圖内容比較,特别是從千手持物的内容與左右位置,以及相互對應問題等方面考察,無疑崇福寺千手千眼觀音極可能主要依據了《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并參考了《攝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經計一法中出無量義南方滿願補陀落海會五部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儀形色執持三摩耶标幟曼茶羅儀軌》之内容。

崇福寺壁畫中出現千手千眼觀音是當時曆史條件下的産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現實角度看,金元時期山西一直是曆史上各朝兵家必争之地,燕雲地區一直首當其沖,戰争給人們帶來了深重災難,而觀世音被認為以“利益安樂一切衆生”為宗旨,備受人們崇奉。加之,遼、金時代,佛教密宗一派在五台山、朔州一帶非常盛行,并滲透到其它宗派的寺院當中。屬于淨土宗的崇福寺,在彌陀殿壁畫中出現密教千手觀音應是理所當然,是當時曆史現實的反映。

第一,觀音信仰在淨土宗與密宗之間的融合,為千手千眼觀音的出現提供了前提。在崇福寺彌陀殿中,觀音作為西方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的上首菩薩,與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在淨土信仰體系中,西方觀音具有無比美妙的身相和巨大的神力以及接引衆生的慈悲情懷。如樓宇烈教授所言“觀世音信仰一般都注重于他的大悲願,希望從他那裡得到強大的救助和庇護,而對于他的修證三昧和教化法門則注意得甚少。”Ⅲ規音成為淨土宗追求西方極樂世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密教的曼茶羅中,觀音也作為阿彌陀佛的脅侍,顯教的觀音形象以莊嚴宏偉相為主,可化現為一般衆生的形象;密教的觀音形象以怪異為主,在怪異之中現神奇、威風、兇猛、恐怖等不同形象,所以,密教的觀音總是以多頭、多臂、多手、多眼等奇相出現。且在密教中,觀音的種類也複雜多樣,除了其本體————聖觀音(或正觀音)之外,還有千手千眼觀音、十一面觀音、準胝觀音、如意輪觀音、不空絹索觀音、青頸觀音、香王觀音等。密教觀音信仰雖然自成一個全新的體系,與顯教的觀音信仰有重大區别,但在觀音信仰的基本精神方面繼承了顯教觀音的基本說教。因而淨土宗與密宗之間有着某種天然的聯系。

第二,“千手經”中所描述千手觀音所具有的特殊吸引力和神秘之處,也是千手觀音在崇福寺出現并得以長期流行的原因之一。首先,千手觀音的信仰可以上資邦國,息滅災厄,使得國家安甯。據不空三藏上代宗李豫書中說“金剛頂瑜咖法門,是成佛速疾之路,其修行者必能頓超凡境,達于彼岸。餘部真言諸佛方便其徒不一。所譯諸大乘經典,皆是上資邦國,息滅災厄。星辰不愆,風雨慎叙。仰恃佛力,輔成國家。”“千手千眼菩薩者,即觀世音之變現,伏魔怨之神迹也”。”其次,千手觀音的信仰被認為可以解除個人的種種痛苦,獲得種種善相。據唐不空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中雲“若諸人天誦持大悲心吼者,得十五種善生,不受十五種惡死也。其惡死者。一者不令其人饑餓困苦死,二者不為枷禁杖楚死,三者不為怨家雠對死,……誦持大悲神吼者,不被如是十五種惡死也,得十五種善生者。一者所生之處常逢善王,二者常生善國,三者常值好時,……十五者所聞正法悟甚深義。”叫由此可見,千手千眼菩薩被認為有救度一切衆生之大用。再次,《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咒經》中還記載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二十五手印法,據說這些手印修持法可滿足芸芸衆生的現實願望,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總之,“千手經、軌”中描述出了千手觀音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增加了對人們的吸引力,使人們希圖通過千手觀音滿足自身的現實願望。

第三,金統治者扶持佛教與動亂的社會環境為千手觀音的流行和傳播提供了條件。金朝在南進中原後,佛教開始大規模傳入。金代帝王對佛教都采取了有節制的扶持政策,使金代佛教保持了興盛局面。金代統治者不僅在内廷供奉佛像,還在各地興建寺院,布施币帛良田。如金太宗天會二年(1124),在山西應縣建了淨土寺。天會六年(1128),又擴建了大同普恩寺。天會十五年(1137),在五台山的佛光寺,興建了有名的大文殊殿和天王殿。接下來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重修了大同上華嚴寺的大雄寶殿,又于皇統三年(1143)在朔州興建了崇福寺的彌陀大殿。可以說金朝統治者們扶持佛教發展的這些政策,推動了佛教各宗派在山西的發展,密教自然也在内。據《佛祖曆代通載》等記載,皇統年間(1141-1149)北印度末咋哈啰悉利與其從父弟三磨耶悉利等七人,到五台山禮文殊,後又遊靈岩,禮觀音像,繞觀音像千匝,匝必作禮,禮必盡敬無間。據說日日受稻飯一杯,座有賓客,分與必遍,自食其餘。可見,密教在五台山仍有發展。由于朔州據五台山較近,因而五台山的密教也會影響到千手千眼觀音的繪制。

(本文為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課題青年項目《唐密曼茶羅法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号12YJC730003)

(責任編輯楊學勇)

參考文獻∶

………….

【1】朔州崇福寺重興碑記.碑存于朔州崇福寺内.

【2】 陳清香.唐代密教多首多臂觀音像探讨.中國首屆國際密教學術研讨會提交論文,2010.

【3】(唐)波侖撰,幹眼幹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咒經序.大正藏【④.第20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3. 【4】(唐)智通譯.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咒經.大正藏【2】.第20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3. 【5(唐)菩提流志譯.千手幹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大正藏【2】.第20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3.

16(唐)伽梵達摩譯,千手幹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正藏【2】.第20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3. 【7】(唐)蘇嘴羅譯.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大正藏【2】.第20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3. 【8】(唐)善無畏譯.千手觀音造次第法儀軌.大正藏【Z】.第20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3.

19(唐)不空譯,攝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經計一法中出無量義南方滿願補陀落海會五部諸尊等弘譬力方位及威儀形色執持三摩耶螵幟曼茶羅儀軌.大正藏【Z】.第20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3.

【10】般刺蜜帝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悖萬行首楞嚴經.大正藏【2】第19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3. 【1】樓宇烈.《法華經》與觀世音信仰 【J】.世界宗教研究,1998.(2).

【12】(唐)圓照果.代宗朝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大正藏【2】.第52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3. 【13】(唐)不空譯,千手幹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正藏【2】.第20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3.

作者簡介∶

………………………………………………………

merrrer

明慧(1977—),男,山西晉中人,山西師範大學曆史與旅遊文化學院副教授,博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