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Karason(1951——2013)
因為過量接觸含銀化合物或者是銀粉塵,在光照作用下使得體内積累銀顆粒或者是硫化銀/硒化銀,從而導緻皮膚(以及黏膜角膜)局部或者整體變為藍色的病症。
早在十九世紀中期,就有醫生在銀礦工人或者是銀加工廠的工人身上發現了這種症狀。
但是像上圖這種全面變藍的病例往往需要大量的銀化合物的直接攝入,這位爺可是整整喝了十四年的自制銀納米粒子(膠體銀)。
這張圖還是在他渾身變藍被報道之後,減少了銀納米粒子的攝入,沒有那麼藍的時候照的……
但是為什麼有些人會這樣大量地攝入銀呢?
我們都知道銀離子具有良好的殺菌效力,二十世紀早期,也确實有使用膠體銀或者銀鹽來作為抗菌劑的用法(現在的有些濕巾裡面也是含有少量銀納米粒子,新生兒用硝酸銀溶液滴眼來殺菌,以及最近出現的銀離子殺菌洗衣機啥的……)。
但是随着相對而言副作用較低的抗生素的發現,銀制劑在1940s左右就基本停止在人身上使用了。
不過九十年代,膠體銀作為一種替代醫學方法重出江湖,并被宣傳為可以包治百病(癌症糖尿病HIV各種皮膚病)。
雖然FDA在1999年就開始禁止膠體銀賣家宣傳膠體銀的任何醫療效果,但是有些人仍然長期大量服用/被服用,從而導緻了他們罹患全身銀質沉着症。
比較有名的病例有:
Stan Joneo(Libertarian Politician)(1943——)
Rosemary Jacobs(1942——)
Paul Karason(1951——2013)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