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石頭記之七深度解析

石頭記之七深度解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07:02:38

《紅樓正史》第121篇

第十七回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榮國府歸省慶元宵

情節梗概:

秦鐘既死,七日後草草掩埋,隻有寶玉日日思慕感悼,凄恻哀痛,卻又無可奈何。為迎接元妃省親,皇上恩準耗巨資修建大觀園。園已建成,賈政親自帶領寶玉和相公清客到園中巡視,曆遊諸景,遍題匾額聯語。寶玉大展其才,賈政十分歡喜。

反照風月鑒:

石頭記之七深度解析(解讀石頭記第17回1)1

第十六回,作者名寫秦鐘之死,實寫賈政之死。映射1708年正月二十二日,皇太子允礽枉殺曹玺之子曹宣(賈政)。本回賈政并非起死回生,而是作者将曆史時間穿越至1706年秋,即大觀園剛剛建成之時,曹宣曹頫(賈寶玉)父子同遊“大觀園”,重溫那段令作者擔驚受怕且又父愛如山的美好時光。“倒卷簾”筆法。

“大觀園”,大官園。曆史原型就是1705年曹寅在南京為秦可卿秘密建造的公主府-西花園。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命内務府核查曹寅資産情況。十一月二十日,《内務府奏詳核烏羅圖查算西花園工程用銀不實應予議處摺》:康熙五十一年正月二十日,分司烏羅圖折奏,查算曹寅在西花園修造房屋、挖河、堆泊岸等項工程,奉旨:交内務府總管查奏。欽此欽遵。查曹寅修建西花園、聖化寺各處工程,經将原任郎中、現放分司烏羅圖之銷算冊,依照工程丈量,逐一查對,詳細核算。計:雲窗月樹大小房屋一百二十七間,(中略)大小鋪面房二十三間,膳房、清茶房、豬圈等處大小房屋三十七間,馬廄西邊大小房屋五間,總共修造大小房屋四百八十一間,木橋六座,閘三座,(中略)腰欄三十四丈二尺五寸,(中略)子牆一百十八丈七尺,木碼頭三座,(中略)散水六百十七丈六尺五寸,山石泊岸五百二十四丈四尺五寸,用山石雲布一百八十四塊堆的高峰十八處,挖河土厚四尺、長寬一丈,(中略)連同雇工,共用銀一萬一千四百八十四兩零七分三厘。買楠木、杉木(下略)銀六千三百九十四兩零七厘,買漢白玉、青白石(中略)銀九千五百五十一兩五錢三分一厘,買磚瓦連同運工,銀一萬二千四百十三兩五錢六分二厘,(中略)以上共用銀十一萬六千五百九十七兩九錢七厘。比烏羅圖查算奏報之銀數,多出八百六十六兩五錢四分四厘。為此,繕折奏聞。”

乾隆十年(1745),袁枚(1716-1798)購得曹家西花園。他在《随園詩話》中寫道:“…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書,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中有所謂大觀園者,即餘之随園也。”;愛新覺羅·裕瑞(1771年-1838年),《 棗窗閑筆》:聞袁簡齋家随園,前屬隋家者,隋家前即曹家故址也,約在康熙年間。書中所稱大觀園,蓋假托此園耳;富察·明義(約1743-1803年),《綠煙瑣窗集》: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蓋其先人為江甯織府,其所謂大觀園者,即今之随園故址。惜其書未傳,世鮮知者,餘見其鈔本焉。《題紅樓夢》二十首,第一首:佳園結構類天成,快綠怡紅别樣名。長檻曲欄随處有,春風秋月總關情。

“大觀園”就是随園,位于金陵清涼山(清涼山古稱石頭山,《石頭記》名字由來)東側餘脈小倉山。花園東北6公裡處就是南京鐘山。随園系織造府西花園改建而成,曹家抄家後内務府郎中隋赫德接管曹氏家産,此園歸隋所有。雍正七年(1729)隋赫德因貪污獲罪抄家。乾隆十年(1745年)袁枚傾300金買下了荒廢多年的隋園,加以葺治,改名随園,自号随園老人。乾隆十三年(1748年),他辭官居園中。從此退出仕途,徜徉于山水煙霞之中,吟詩作文,結交士子權貴,長達半個世紀。袁枚《随園記》略雲:金陵自北門橋西行二裡,得小倉山,山自清涼胚胎,分兩嶺而下,盡橋而止。蜿蜒狹長,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幹河沿。…康熙時,織造隋公當山之北巅,構堂皇,缭垣牖,樹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遊者,翕然盛一時,号曰隋園。因其姓也。後三十年,餘宰江甯,園傾且頹弛,其室為酒肆,輿台嚾呶,禽鳥厭之不肯妪伏,百卉蕪謝,春風不能花。餘恻然而悲,問其值,曰三百金,購以月俸。茨牆剪園,易檐改途。…就勢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園,同其音,易其義。袁枚死後葬于此園。太平天國時期随園被夷為平地。

1754年曹頫撰寫《石頭記》時,“大觀園”已多次易主,且園傾頹弛,百卉蕪謝,早已沒有了原來的樣貌,但水系山島猶存,地形上并無太大變化。這是作者多次強調園中水系的緣故。據石門考證,所謂“金陵小倉山”就是今南京烏龍潭公園及周邊一帶。雖人世滄桑,時過境遷,公主府早已不複存在,但鳥瞰烏龍潭公園,猶可遙想當年皇家園林一斑。

石頭記之七深度解析(解讀石頭記第17回1)2

大觀園平面複原圖

大觀園還映射北京城西的暢春園,後文詳述。

石頭記之七深度解析(解讀石頭記第17回1)3

北京暢春園

大觀園重要景點:

曲徑通幽:進入石洞,隻見佳木籠蔥,奇花熌灼,一帶清流,從花木深處曲折瀉于石隙之下。再進數步,漸向北邊,可達沁芳亭橋。

沁芳橋:進入大觀園後的第一座橋,建在沁芳池上,橋上有亭。此橋四通八達,為諸小徑咽喉要道。

潇湘館(有鳳來儀):沁芳亭橋過池,至潇湘館,粉垣外有翠竹,進院有曲折遊廊石子甬路,三間房舍,後院種梨樹芭蕉,有泉出後院牆處流至前院,翠竹下流出。

稻香村(杏簾在望):潇湘館前行有青山阻路,轉過山懷至稻香村,種有杏樹,榆,槿等,黃泥築牆,上有稻杆,門前路旁有石碣,題“杏簾在望”,山坡下有土井、辘轳,耕田。

滴翠亭:原來這亭子四面俱是遊廊曲橋,蓋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紙。

藕香榭:附近山坡下有兩顆桂花樹,藕香榭蓋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後面又有曲折竹橋暗接。藕香榭與蘆雪廣相望。

蘆雪廣:蓋在傍山臨水河灘之上,一帶幾間,茅檐土壁,槿籬竹牖,推窗便可垂釣,四面都是蘆葦掩覆,一條去徑逶迤穿蘆度葦過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橋了。附近有蓼鳳軒(暖香塢)。

暖香塢(蓼風軒):水池中央的藕香榭往南穿入一條夾道,東西兩邊皆有過街門,門樓上裡外皆嵌着石頭匾,西門向外的匾上鑿着“穿雲”二字,向裡的鑿着“度月”兩字。秋爽齋在其南,沿河相對,其西南有蘆雪廣。

秋爽齋(曉翠堂):由潇湘館出來遠遠見水池(池中藕香榭),可由此坐船至秋爽齋,也可抄近路走陸路。秋爽齋離園外街市不遠。從秋爽齋出來至葉渚,坐船過蓼汀花溆之蘿港有荷花,複至蘅蕪苑。

凹晶溪館:凸碧山莊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裡近水一個所在就是凹晶館,二人下了山坡,隻一轉彎,就是池沿,沿上一帶竹欄相接,直通着那邊藕香榭的路徑。

蓼汀花溆:稻香村轉過山坡,過荼蘼架,木香棚,牡丹亭,芍藥圃,薔薇院等前有沁芳溪從石洞流出。

蜂腰橋:至蓼汀花溆無路,攀石而上,柳蔭處見朱蘭闆橋,蜂腰橋。度過橋去,諸路可通。

蘅芷清芬:度過蜂腰橋去,諸路皆通,至蘅蕪苑,青瓦舍,水磨磚牆,入門有大玲珑石,院内沒有花木,隻有異草。兩側遊廊,五間房廈,綠窗油壁。

綴錦樓(紫菱洲):緊挨蘅蕪苑,綴錦樓與藕香榭隔水相望。

栊翠庵:綴錦樓繞過凹晶溪館走至山坡下,山腳一轉過去便是栊翠庵。

省親别墅:離蘅蕪苑、栊翠庵不遠是省親别墅牌坊,後面是顧恩思義殿,嘉蔭堂。

怡紅院:一條小路繞着碧桃花,穿過一層竹籬花障編就的月洞門,俄見粉牆環護,綠柳周垂。一入門,兩邊都是遊廊相接。院中點襯幾塊山石,一邊種着數本芭蕉;那一邊乃是一顆西府海棠,其勢若傘,綠垂碧縷,葩吐丹砂。怡紅院出來是有大山,山腳一轉至大路,前面既至正門。

沁芳溪:從那閘起流至那洞口,從東北山坳裡引到那村莊裡,又開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總流到這裡,仍舊合在一處,從那牆下出去。

大觀諸景,亭樓别院,作者用史用幻,真真假假,虛實相生。林黛玉的潇湘館、賈探春的秋爽齋映射江甯織造曹頫的書房。暖香塢(蓼風軒)和蘅蕪苑映射北京崇文門外蒜市口的曹家老宅(十七間半房屋)。滴翠亭就是藕香榭。稻香村就是正白旗村。核心建築省親别墅、顧恩思義殿、嘉蔭堂是公主秦可卿的居所。整個大觀園就是太虛幻境。

石頭記之七深度解析(解讀石頭記第17回1)4

北京蒜市口的曹家老宅

大觀園五條遊覽路徑:

1、第十七回,賈政遊園路線:正門-翠嶂-曲徑通幽-石洞-清溪-沁芳亭橋-有鳳來儀(潇湘館)-青山-杏簾在望-稻香村-蓼汀花溆-洞港-山上盤道-見蜂腰橋-蘅蕪苑-省親别墅-沁芳閘橋-怡紅院-正門(此路線遊實際繞着大觀園内的湖轉了一圈又半圈)。

2、第十八回,元妃遊園路線:西街-榮府大門-入榮府儀門-往東-到一所院落門前-擡輿入門-下輿見“體仁沐德”-入室更衣-複出上輿入大觀園-棄輿登船-石港之蓼汀花溆-棄舟上輿-石牌坊“省親别墅”-顧恩思義殿-側殿(更衣)-車駕出園-賈母正室-進園-有鳳來儀、紅香綠玉、杏簾在望、蘅芷清芬等-顧恩思義殿。

3、第四十回,劉姥姥遊園路線:正門-大觀樓-沁芳亭橋-潇湘館-水池上船-秋爽齋(曉翠堂早餐)-葉渚上船-蓼汀花溆之蘿港-下船至蘅蕪苑-綴錦樓午餐(藕香榭設戲台)-栊翠庵品茶-賈母去稻香村休息-劉姥姥至省親别墅-東北方向上廁所-怡紅院。

4、第五十回,蘆雪廣至暖香塢:過了藕香榭,穿入一條夾道,東西兩邊皆有過街門,門樓上裡外皆嵌着石頭匾,如今進的是西門,向外的匾上鑿着“穿雲”二字,向裡的鑿着“度月”兩字。來至當中,進了向南的正門,賈母下了轎,惜春已接了出來。從裡邊遊廊過去,便是惜春卧房,門鬥上有“暖香塢”三個字。

5、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路線:怡紅院-潇湘館-秋爽齋-稻香村-暖香塢-綴錦樓。

複原“大觀園”,不管你的圖設計的多精美多複雜,同時滿足上述五條遊覽路線者,方是正解。

(未完待續,請看下集)

石頭記之七深度解析(解讀石頭記第17回1)5

注:“射覆”,可理解為照應,關聯。

讀石門的文章,建議先了解:《石頭記》的著書筆法。否則,紅友很難理解《紅樓正史》文字。我是為您講曆史的石門,每天一文,明日不見不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