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連續5年,在下班後閑下來的時間,嘗試一個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的副業,你會去做嗎?
很多人可能會考慮再三。
畢竟,萬一嘗試了,沒什麼結果,耽誤了主業的升職加薪,怎麼辦?
畢竟,白天的工作已經那麼累了,晚上還要卷自己,似乎也說不過去。
畢竟,上有老,下有小,回去後一堆的家庭事務要處理。
畢竟,....
那如果我告訴你,有人因為連續5年,用下班後的時間,嘗試自己啥也不懂的副業,失敗了20多次,現在卻因此躲開了行業下行周期,成功轉型。
你想知道,她都做了什麼嗎?
01
探索自我,了解自己的核心競争力
山本耀司曾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需要撞上一些别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
探索自我,不是坐在家裡想出來的,而是與外界進行互動,通過一個個事情、别人的反饋、自己的反思,逐步清晰的。
▲為什麼很多人到了35歲,會遇到中年危機?
因為大多數職場人,沒有在35歲前,找到自己的核心競争力,以至于在職場中,會遇到發展瓶頸。
▲為什麼很多人沒有找到核心競争力?
因為他們可能連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如何發揮優勢、規避劣勢...都不是很清晰。
那需要探索自己的什麼呢?
1. 了解自己的優劣勢,認識到自己的優勢是如何在職場發揮作用的。
2. 真正找到工作中,你所負責那部分的核心價值,看到你和組織的價值交換關系。
3. 探索那些對你來說,愛幹、能幹、值得幹的事。這可能就是你的未來事業了。
如果你能夠很清晰的回答上面的問題,那麼你也就可以更清晰的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核心競争力,對未來1-3年的職業選擇,也會有更清晰的偏向。
探索自我,就是一個找尋自己優勢、看到自己内心熱愛、從而找到自己核心競争力,為自己職場下半場助力的底層辦法。
02
做點自己喜歡的非消費型事情
關于【下班後做什麼】這個話題,我通常都會鼓勵大家,以自己的喜好為出發點,去做一些熱愛的事情。
假如這些事情,不小心被你商業變現了,就可以做為你的起步事業。
假如這些事情,沒有做成商業閉環,但至少是你喜歡的,是自我愉悅的過程。
開篇提到的那位,連續5年,用下班後的時間,嘗試副業,最終轉型成功的人,就是我自己。
我的副業,就是從做點自己喜歡的小事開始的。
我喜歡寫作,所以就随便找了個平台,開始吐槽行業,慢慢認識了更多有趣、有知的人,也才逐步開始了自己的小事業。
假如你也有一些愛好,不妨嘗試在下班後的時間,做着玩。
當然,這裡提的愛好,是非消費型愛好。
▲什麼是消費型愛好呢?
消費型愛好,指的是那些讓你隻付出了時間愉悅自己,但是沒有給你帶來其他價值的愛好。
比如,刷短視頻,看完後,除了覺得時間流走了,沒有别的感觸。
▲那應該選擇什麼愛好呢?
選,投資型愛好
投資型愛好,指的是那些,你自己喜歡,且做了之後,不僅能愉悅自己,還能給自己帶來額外價值的愛好。
比如,刷短視頻,看完後,不僅覺得真好玩,而且發現了其中不同視頻的套路,也決定自己嘗試拍一些。
很多副業、機會、新方向,都是你在感覺有趣、好玩的事情裡,一點點投入精力,後來轉化成小事業的。
下班後的時間,不妨試着找找自己的投資型愛好,并投入精力。
03
擴展圈子,廣交朋友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工作5年後,下班在家,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之前的同學圈,都逐漸疏遠了,尤其是工作中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都不知道向誰訴苦。
我有位朋友,就遇到了這樣尴尬的事情:
她今年32歲,想換工作,崗位升一級。
我跟她說,找人内推,是最快最穩的。
結果朋友告訴我:翻了朋友圈三遍,也沒找到合适的人。
我再給她出主意:找獵頭。
朋友問我:哪裡找。
我當時内心的OS是:這還需要問?
你看,我朋友的社交問題就是典型的圈子太小。
把自己的人脈,全鎖在了已有同事群。
職業發展的下半場,是資源、人脈的賽場,千萬别把你的圈子,鎖在了同事圈。
下班後,如果還有時間,不妨出去看看,多認識一些不一樣的人。
你可以先以自己的興趣為出發點,參與到愛好圈。
我有位建築師朋友,在辭職前,是150斤的胖妹子,辭職半年後,是115斤的健身美女,每天在朋友圈嘲諷我。
這半年,她不僅收獲了自己的好身材,還加入了成都健身圈,前段時間,他們周末約着玩飛盤,結果還促成了一個100w的項目。
【總結】
下班後的時間,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自我時間。
我自己通過下班後的時間,探索自我、發展副業,成功跨越行業周期,不再擔心35歲中年危機。
我的朋友們,也有很多因此開拓人脈,達成自己事業的。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
如果你對自己的未來,和現狀有些不一樣,有期許、有期待,不妨在下班後,多做嘗試。
也許未來就來了。
#頭條創作挑戰賽##我在頭條搞創作第二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