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每天更新養殖小知識,如果您的養殖過程中,有養殖問題,可以關注我,下方評論,點擊我的頭像私信我,免費獲得終身的技術指導
毛滴蟲,本病又稱口腔潰瘍,亦稱為"鴿癀"。是常見的鴿病之一,病原是禽毛滴蟲,病鴿因口腔潰瘍而妨害采食,在幼鴿和生長期鴿中可引起很高的死亡率。2-5周齡的乳鴿、童鴿發生本病最為多見,且病情亦較嚴重
臨床症狀
乳鴿、童鴿感染本病後,表現羽毛松亂,消化紊亂,腹瀉和消瘦,食欲減退,飲水增加,口腔分泌物增多且黏稠,呈淺黃色。患鴿呼吸受阻,有輕微的"咕噜咕噜"聲。下颌外面有時可見凸出,手觸時可摸到黃豆大小的硬物。嚴重感染的幼鴿會很快消瘦,4-8天内死亡。
鴿毛滴蟲病症狀多發生于口腔,嚴重者發生于食道和嗉囊,主要原因是毛滴蟲局限于口咽粘膜表面的分泌物中繁殖。症狀在表面現象上是上消化道由上至下内表面有淡黃色僞膜;念珠菌病病變最常發生于嗉囊,表現為嗉囊粘膜增厚,粘膜上有白色、圓形、隆起的潰瘍。此外,念珠菌病還有食道及腺胃也會出現潰瘍,當念珠菌病發展到口腔時,嗉囊和腺胃的潰瘍已很嚴重并有僞膜覆于其内表面;鴿毛滴蟲病的病變很少有發展到腺胃和小腸。
成年種鴿絕大部分是毛滴蟲的健康攜帶者,在生産乳鴿的過程中,種鴿會在哺乳乳鴿時,将毛滴蟲傳給幼仔。由于乳鴿較脆弱、抵抗能力差,毛滴蟲在乳鴿口咽部大量繁殖而損傷上消化道,引起乳鴿消化吸收不良而消瘦甚至死亡。由于鴿毛滴蟲主要繁殖寄生于鴿消化道的上段,特别是口腔,因而給防治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由于毛滴蟲的寄生破壞作用,給腸道有害細菌的增生繁殖增加了機會,造成細菌病與毛滴蟲病的共患或繼發,這就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難度。為切實做好有效的防治工作,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出如下一些防治特點。
1)做好後備種鴿的飼養衛生和毛滴蟲病的防治:
做好後備種鴿的飼養陌生和毛滴蟲病的防治工作,是減少種鴿在生産乳鴿過程中毛滴蟲病發生的措施之一。後備種鴿在從乳鴿留種出來時要喂3-5天的甲硝唑,之後約兩月齡時要喂一個療程的甲硝唑預防;後備種鴿成熟後配對上籠前喂以甲硝唑5天,使種鴿減少帶蟲上籠的機會。
2)注意藥物的使用方法:
我國目前生産使用的甲硝唑是非水溶性的,最好的使用方法是拌飼料喂給。由于甲硝唑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時不能任意加大用量或延長療程,一般一個療程以五天為宜,否則會引起種鴿産蛋減少或光蛋增多的現象。
3)準确判斷種鴿:
生産乳鴿的過程中,種鴿表現正常,而乳鴿患有毛滴蟲病出現消瘦,其外觀症狀不明顯,也無屙稀糞的現象,這種情況除了檢查供給的維生素和供給的保健砂的量外,尚可檢查乳鴿的口腔,有毛滴蟲病的乳鴿,其口腔内側前端兩邊會表現為較粗糙且光澤度較差。
如果你看到能有所幫助,我會非常榮幸,或者朋友在養殖路上有迷失迷路的時候,可以關注我,點擊我的頭像私信我,助你養殖無憂。也可以點擊—點我咨詢免費獲得終身的技術指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