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鳳陽縣明皇陵有一塊形制巨大的皇陵碑,碑文為朱元璋禦制《皇陵碑》。碑文内容中有朱元璋在孤莊村及於皇寺的悲慘經曆。在這個時期,3戶村民劉繼祖、汪氏老母、趙氏幹娘曾給予他無私幫助。
朱元璋 網絡圖片
待朱元璋稱帝,給與了劉、汪、趙三家六種方式的豐厚報答。而實際還不止這“六報”,他還召見他們赴京。
洪武十六年(1383年)八月初二,朱元璋忽然想念孤莊村的親鄰,便下旨遣内官張林,将孤莊村二十家親鄰請至南京相見。
數日後,張林上奏:“鳳陽二十家親鄰已接至京城,因衣服褴褛,不能朝見。”朱元璋遂命尚衣監發給每人衣服一襲,靴、帽各一件。第二天早朝後,張林将親鄰們引入謹身殿内,朱元璋一見,喜出望外:“朕與諸父老久不相見!”
鳳陽皇陵
于是共叙往年布衣故舊之情,然後在奉天殿左庑下宴請親鄰們。宴會豐盛,頗有剩餘,令禮部每人送“黃龍袱”一個以盛食物。宴後送至會同館内安歇。次日早朝後,宣二十家親鄰入宮,朱元璋親自帶他們遊覽宮殿,并朝見了“皇太後”(時馬皇後已故,當為主政後廷的皇妃),“太後”降旨,賜每人蘇木胡椒各一斤,路費五十貫。朱元璋再次賜宴,亦賜每人五十貫。臨别時,朱元璋親自送至西長安門,依依不舍。
趙氏幹娘應該參加了這次赴京朝見,據《鳳陽新書・趙母傳》載:“洪武初,三召母赴京,慰勞備至。遣中官問饋稠,疊賜田宅器具。”這“三召母赴京”大約包括上述這次。
皇陵碑
數日後,即八月十八日,朱元璋降旨曰:
鳳陽親鄰二十家,老的們路途遙遠,江河雨雪不便,今後不必來了。都他家裡逢着時節,買炷好香燒,獻天地。教訓子孫讀書上,休惜課錢,遵奉鄉飲酒禮。東魯山、西魯山、馬鞍山、萬歲山,都與他,教兒孫鞍馬出入,行鷹放犬,采獵打圍,弓箭我都不禁他們的。(《鳳陽新書》卷五)
孤莊村20戶赴京一事,後被野史描寫成趣聞。嘉靖年間,王文祿《龍興慈記》雲:“季巴巴、王媽媽者,聖祖微時有恩鄰人也。登極後召至,命工部造房與居,官其子。攜入宮燕之。二人直呼禦名而疑曰:‘如何哄我到古廟中來!’ 聖祖笑而不較。蓋不知宮殿之高廣而帝王之尊嚴也。”文中的季巴巴、王媽媽者,不知何人;有人疑王媽媽即汪氏老母,季巴巴即汪氏老母之夫曹均。
20世紀70年代初,筆者前往鳳陽縣燃燈公社金橋村(即朱元璋出生地)采訪,聽到一位花鼓藝人講述了如下民間傳說:燃燈金橋一帶的父老鄉親到南京看望曾在這裡放牛的朱皇帝,朱元璋在宴請過親臨們後說,我要叫你們做官享福,你們去大殿裡挑選官服,挑到什麼樣的衣裳就當什麼官。親鄰們見有一套衣裳緊身貼體,袖口窄小,穿起來不誤幹農活,于是紛紛挑選這套衣裳。等他們穿好後來到朱元璋面前時,朱元璋笑道:“這是喇叭響手穿的衣服,好吧,你們以後就唱着過吧。”誰知朱皇帝是金口玉言,從此,我們就打花鼓小鑼賣藝為生——唱着過了,鳳陽花鼓就這樣産生了。
鳳陽花鼓
講述民間傳說的人還對筆者說:當初應該挑選那些肥身長袖的衣裳,原來那些都是官服。我們打花鼓賣唱600年,是朱皇帝“封”的,也是命中注定的。
還有一個民間傳說:汪氏老母前往南京看望幹兒子朱皇帝,臨行時從家中帶了兩瓶白酒、一隻白鵝作見面禮。不料過長江時因風浪大,兩瓶酒打翻,白鵝也乘機逃走。汪氏老母隻掙下一根鵝毛,用空酒瓶裝了兩瓶江水,來到了南京城,向幹兒子皇帝叙述這段經過,朱元璋接過禮物,說了兩句話:以水代酒;千裡送鵝毛,禮輕情義重!
内容整編自:夏玉潤《 洪武皇帝朱元璋與孤莊村三戶農民》《紫禁城》2011年7月刊 ,感謝作者及雜志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