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中語文哪個課好講

高中語文哪個課好講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8 20:10:55

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的“排”字為什麼用得好?怎樣把“春”當作活生生的人來寫?“溫晴”的冬天是什麼樣?史鐵生對母親的懷念和朱自清對父親的懷念有什麼不同?……

近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文貴良以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依托,針對魯迅《孔乙己》、朱自清《春》、老舍《濟南的冬天》、史鐵生《秋天的懷念》等27篇現代文的語言賞析文本《最美漢語》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對每一篇經典文章進行抽絲剝繭的文本細讀,帶領讀者了解名家名作獨特的創造過程,從中感受漢語之美。

高中語文哪個課好講(中學語文應該學什麼)1

文貴良

10月22日,文貴良與複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陳思和,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語文教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文自修》主編王意如等嘉賓做客思南讀書會,就漢語之美與語文學習展開了精彩對談。

高中語文哪個課好講(中學語文應該學什麼)2

從左至右:曹剛、王意如、陳思和、文貴良

不存在語言之外

1986年,文貴良中師畢業後被分配到了自己初中畢業的母校,任教語文兼任班主任,一教就是七年。後來他在大學中文系任教,主講中國現當代文學方面的課程,始終格外關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語言問題,比如晚清以來中國文章從文言文轉向白話文的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白話文的語言究竟有何魅力,等等。他也深受博導陳思和對文本細讀的強調的影響,希望從字詞句入手對初中語文現代文進行語言賞析。

為何如此強調語言?文貴良認為,語言分析即作品分析和作品欣賞,不存在語言之外的内容。所謂的留白或者說空白仍然屬于語言,即語言的空隙。這并不排除對作品的人物、主題以及作者的思想做獨立的分析,因為這些分析仍然會落在作品的語言上。隻是将語言打散并重新組裝,從而凸顯人物形象、主題意蘊或者思想特質。

在他看來,對初中語文現代文的語言賞析首先要注重分析整句的語言之美。整句,即完整的句子。每個字、每個詞當然也很重要,但隻有把這些字和詞放在句子中才能有效地理解它們的藝術效果。其次,他注重分析語句的生成性。句與句相生而成段,段與段相連而成篇。整句有自身的獨立性,但與前後語句又相生相成。最後,他注重語言賞析與意義闡釋的同步完成。最初他設想這本書的定位為“詩學解讀”而非“語言賞析”,因為“詩學解讀”一語能涵蓋更為寬廣的内容,能将人們常說的藝術之美與内容之旨囊括進來。

“我的理解并非唯一的答案,但我想至少可以提供一些不一樣的思考路徑。”文貴良說,希望這本《最美漢語》能在語文學習中帶去一些參考。

高中語文哪個課好講(中學語文應該學什麼)3

《最美漢語》由上海文藝出版社新近出版

如何學習語言

過去有一個理論假設,認為語言和思維是兩樣東西,似乎頭腦中先有了一個東西叫思想,之後再用語言表達思想,但這一假設已被語言學界和哲學界基本推翻。每個人其實是用母語符号系統進行思考,隻有能用語言表達的思想才是為人們所真正理解、把握和認識的思想。說白了,思想和語言的關系就是一張紙的兩面。

從這個意義再往前推演一步,語文課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文化意識、審美情趣,這三樣東西的核心就是從語言學習開始的。語文課學什麼?首先是學習語言。

“《最美漢語》确實在語言層面給了我們非常好的範本。”王意如表示,語言學習有幾個層面,最基礎的層面是字面本身。孩子們先學認字,慢慢地知道詞,句,文章基本面上的東西。但任何一個好作品都不會停留在字面所表現的意義上。“我記得陳思和老師在一次分享會上講過,優秀的作家一般有兩套筆墨,一套是描繪現實場景,另一套是要寫出文字背後的‘象’。這個‘象’是一種關照,沒有‘象’的文學達不到那種深度,也很難說是一種好的文學。”

但對于語言文字的分析,也需要把握尺度,而非過度闡釋。王意如舉例蕭紅在《回憶魯迅先生》裡有這樣一句:“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尤其使人記得清楚的,是他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顧一切的走去。”

“有的老師也聚焦文字,說這個‘抓起帽子’‘往頭上一扣’表現了魯迅先生以民族大義為重,大義凜然地就出去了。但我覺得這個聚焦得好像不太對,因為魯迅先生也不是每次出門都去赴民族大義。那‘抓’‘扣’确實也很有意思,它有動作的速度、力度在裡面,可以很好地表現出一個人的個性。”

王意如相信,任何一部好的文學作品,為什麼是這樣講而不是那樣講,這本身是很重要的,“王尚文先生講過,其他學科重在教材‘說什麼’,語文學科則重在教材‘怎麼說’。一線老師現在有這個意識,可以借助這本《最美漢語》獲得更好的方法。”

第三種世界的學習

陳思和相信,這本書對于中學語文老師和學生都會很有幫助。他很高興地看到書名叫作《最美漢語》,這個名字一針見血地道出了中華民族語言的本質。“我們的語言和西方的語言不一樣,我們的語言文字是由漢字組成的,西方的是由字母組成的,26個字母演化成一個非常豐富的世界,但是每個字母本身沒有什麼概念,N就是N,M就是M,連起來才構成一個概念。但是中國的每一個漢字本身就有意義,粥是粥,茶是茶,不同字搭配起來構成意義,不搭配每個字也有意義,内涵更是豐富。”

在他看來,漢語之美恰恰體現于它的豐富性,尤其對于十三四歲的中學生,他們的世界觀剛剛開始形成,這時候的語文學習對他們而言意義非常。

“一個人長大,總歸要面對三種世界。一是生活世界,天冷穿衣,餓了進食,和人交流,所有這些知識都是生活教會你的;二是知識世界,比如數學公式、物理定律、語法修辭等,這部分由學校來教育;還有一種是超越知識系統的心靈世界,是心靈的豐富、感情的敏銳,是對世界的感受和看法,這是最重要的。”

當然,對于第三種世界的學習,曆史、哲學或許也有涉及,但陳思和認為最基本的還是來自我們的語文課:“因為語文是由漢語組成,它本身就是我們研究的對象。‘最美漢語’這個詞我很喜歡,它把語言的力量呈現出來了。中學老師在教學中,核心内容是要讓孩子們感受到語文的美,語文的美說到底就是語言的美,或者文字的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