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象中,日本給人的感覺是一個非常統一的國家。與任何國家一樣,如果仔細觀察日本,就會發現更多差異文化所在。汽車也是一樣,了解日本汽車文化的時間越長,就會慢慢了解到不同地區由于風格與曆史遺留所帶來不同的汽車文化。
相信不少車迷對于日本汽車文化的啟蒙是來自于《頭文字D》動漫,由此喜歡上了日本汽車文化,這部動漫描繪了山路漂移文化,也讓我對日本汽車文化開始越發着迷。随着對JDM的興趣加深後來了解到了《灣岸MIDNIGHT》,描繪的是在首都高飙車的直線競速文化,追求純粹的馬力,動漫中的原型也是确有其人的,灣岸MIDNIGHT組織在當時也是确切存在的,是更為貼近八九十年代日本的真實汽車文化。而人們常常會将另一種文化與灣岸文化自然而然的聯系起來,那便是環狀一族(kanjozoku)。在所有這些“當地風情”中,我認為大阪 Kanjo 文化更别具一格。
我們都是愛車的人,汽車很有趣,它們背後的故事更有趣。更重要的是,在大阪地區以外,永遠不會看到這種東西存在。即使在日本,關西地區以外的地方也鮮有人熟悉這種獨一無二的地方現象。
Kanjo Loop 本是阪神高速公路的一個高架路段,以順時針方向環繞大阪的中心,全程7.68公裡。
将日本最著名的高速公路路線—東京和神奈川的灣岸線和阪神高速進行比較是很自然的。它們真的存在很大差異。如果說灣岸是關乎純粹馬力與駕駛員的心理素質,那麼環狀線就是關乎性能平衡與駕駛員在車流中穿梭的技藝。灣岸線筆直且足夠長,使其成為大馬力駕駛者的最愛,在那個年代在灣岸線産出了大量能夠頻頻突破300km/h時速的600匹以上的改裝車,是難以想象的,要知道當時世界上最快的量産車邁凱倫F1也隻有618匹。而阪神高速更短、更窄,需要頻繁的在高速直線與大角度的轉彎中切換。相信作為JDM粉絲的你如果玩過灣岸街機一定會了解那些高速彎的樂趣所在。
關于 Kanjo 的曆史信息随着時間的推移以及地域的差異很難獲悉,但是我仍在努力更加努力了解這一文化的起源并找到了一些本土資源,可以讓我和大家更好的深入了解。
熱潮在 1980 年代中期真正開始,而本田思域恰巧在此時風靡一時。第三代Civic Si,在日本被稱為Wonder Civic,早期成為 Kanjozoku 的最愛, DOHC (雙動凸輪軸)裝置、反應敏捷的底盤設定、輕盈的車身感覺就像是為阪神高速環路的急彎量身打造的。後面的 Wonder Civics 已日益減少,但它們若出現在大阪的街道上仍然毫無意外的赢得人們的喜愛和尊重。
如今環狀線的場景已經不像它的巅峰時期了,狂熱的浪潮已經褪去,政府警方的大規模鎮壓導緻許多人退出,現在隻有最偏執和最瘋狂的人仍然留在那裡。
從一開始,Kanjozoku就從關西附近的鈴鹿賽道汲取了很多靈感。在 80 年代和 90 年代,鈴鹿賽道經常舉辦一些賽事活動,而思域在日本 A 組賽車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當地這些玩家的汽車在外觀方面采用了許多類似的設計。
雖然環狀族中的大多數車型都是由 EF9、EG6 以及一些Civic Si車型 ,但偶爾也會看到 Type R 的身影出現。打開這些車的引擎蓋,很多時候會發現這些B系列Vtec引擎并不會有很大改動,但是無一例外都“穿”着高性能的輪胎。
如果你覺得這些車都是一塵不染,煥然一新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它們顯然并不像那些停在大黑PA的低趴“盆栽組”那樣外觀奪目,光彩絢麗。這些本田車身很髒、有磨損、有裂紋、内飾被拆空,外觀方面的東西對這些人來說并不在意,因為性能于他們而言才是王道。
車輪也是如此,經常是處于被灰塵覆蓋的狀态。這些車可能不像改裝展覽裡那些車子一樣锃光瓦亮,但隻需要了解他們的意圖就會發現他們遵從的是“性能至上”的原則。看看車子上的 Advan A048 以及類似的高性能輪胎就明白了。
對我來說,正是這種堅韌讓這些車顯得如此有趣。在日本的賽道日看到功能強大的本田賽車并不少見,但當在街上一起出現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環狀族的另一個常見元素是窗網。有一種流傳說法,它并不是裝飾品,而更多地用作隐藏駕駛員身份的巧妙方法。這隻是Kanjozoku在他們數十年經驗中掌握的衆多技巧之一......
當看到覆蓋在車窗和車身上的No good Racing、Temple、Trick等等标志時,就會發現,這些對普通人來說毫無意義的貼紙,對這個圈子裡的人來說卻是傳奇一般。
盡管圍繞着他們的詞語是“臭名昭著”,但當他們從他們的車裡走出來時,這些人也和普通人一樣聊天、談笑、抽煙……
站在不同人的角度看待這群人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或許正是這種多元化的汽車文化才更吸引人去了解,對于他們傳承信仰和堅持熱愛的精神是令人佩服的,但是杜絕危險駕駛是我們心照不宣的,希望大家理性駕車,尊重他人。
加本田社車友群
評論區留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