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如何做好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

如何做好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2-04 16:05:12

如果一家公司的員工勾心鬥角、企業文化烏煙瘴氣,是不是就沒救了?《哈佛商業評論》用一個“反轉”案例,給我們做了一次給企業文化“排毒”的示範。

今天的議題分為兩個部分:

“有毒”的企業文化是什麼樣的?

如何給企業文化“排毒”?

你有沒有碰到過這樣的企業——同事之間勾心鬥角,在領導面前互相拆台或背後打“小報告”,還有人混日子……如果你不巧在這樣的企業工作過,那一定是相當堵心的經曆,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到了這種烏煙瘴氣的程度,往往也沒救了。

不過,近期的《哈佛商業評論》刊登了一篇文章,卻提供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反轉”案例。

這個案例來自美國知名的戶外燒烤爐品牌Traeger。

前幾年,這個有30多年曆史的品牌就陷入了企業文化危機,有員工甚至因為對公司的商業決策不滿,在停車場蓄意縱火。

面對如此糟糕的情況,新任CEO傑瑞米·安德魯斯(Jeremy Andrus)想出了一套辦法,最終給這家企業成功“排毒”,讓公司面貌煥然一新,企業銷售額也在短短幾年時間裡翻了幾番。

近年來,這個老牌企業的發展遇到了一些瓶頸,于是希望引入新的發展策略和管理方案。

2014年,他們找到了職業經理人傑瑞米·安德魯斯(Jeremy Andrus)出任CEO,可沒多久,安德魯斯就察覺到了這家企業存在的問題。

公司的大股東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擁有這家公司8年了。雖然他不擔任具體職務,卻很喜歡扮演“大家長”,每天都要和公司各層級的員工談話好多次。慢慢地,員工就把他當成了企業的真正boss。

在大股東“掌權”的這8年時間裡,公司換了8任CEO,每一任都是沒多久就離職了。

後來安德魯斯才知道,員工們私下都管他叫奧托(Ocho),就是西班牙語“8”的意思,他們都覺得安德魯斯和前七位CEO一樣,也幹不長。

在這種局面下,安德魯斯發現自己的工作很難推進。

比如,他要求員工提供什麼資料,對方會直接無視他的需求;有一次他視察總部期間,想約CFO碰個面,對方卻說自己的行程排滿了,沒時間;

安德魯斯想在公司推廣一套新的工作方法,員工表面上答應,背地裡卻改回了之前的工作方式;還有一次,他要求幾個員工合作來推進一個項目,他們竟然直接拒絕了。

對于任何一個CEO來說,這都是最糟糕的團隊。安德魯斯知道,要想改變局面,必須先解決那位喜歡當“太上皇”的大股東。

經過多次談判,安德魯斯和占股的私募股權公司一起,買斷了大股東手中的股份,終于清掉了這顆“毒瘤”。

可沒過多久,發生了一起事件,讓安德魯斯發現,企業文化的問題遠比他想得更嚴重。

就在2014年10月的某個早晨,公司停車場裡的一輛半挂卡車被人蓄意縱火。安德魯斯馬上聯想到了之前他剛剛宣布的一項改革方案——為了優化運營,Traeger停掉了自營的倉儲貨運業務,外包給物流企業UPS。

對于受影響的幾十名員工,公司提供了豐厚的遣散費,還積極幫他們尋找新工作,但這還是引發了一些老員工的不滿。

卡車起火,很有可能是被遣散的員工為了發洩不滿,放火燒毀了公司資産。

這件事成了一個轉折點,讓安德魯斯意識到,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已經爛到了根上,必須痛下決心來一次“排毒”!那他是怎麼做的呢?

如何做好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如果一家公司的員工勾心鬥角)1

| 如何給企業文化“排毒”?

經過幾天的冥思苦想,安德魯斯想出了方案:必須對員工重新洗牌,這樣才能從頭建立新的企業文化。

安德魯斯——首先做的就是搬家,把公司總部從俄勒岡州搬到猶他州去。這個道理很簡單——原來的負面企業文化盤踞幾十年,已經根深蒂固,隻有搬家這種大動作,才能徹底擺脫它的影響。

接下來就是決定具體員工的去留,這也是涉及到了安德魯斯這套排毒方法的核心。他評估了所有員工的職場價值觀、工作态度和方式,把他們分成了三類,分别是:正向的文化引領者、文化中立者以及文化損害者。

而洗牌的規則是:文化引領者争取全都留下,文化中立者有選擇地保留,而文化損害者一概不要。

所謂正向的文化引領者,就是對建構新的企業文化有幫助的員工,他們工作态度積極、協作意識強,能快速對公司新的管理和發展方案做出響應;文化中立者就是那種“幹活拿錢”的普通員工;而文化損害者,自然就是工作态度消極、合作意願差、隻想混日子的人。

為什麼會這麼分類呢?

其實,安德魯斯這套方法,恰好契合了近年來歐美在企業管理領域的一個新思路,那就是利用淨推薦值系統(Net Promoter Score)的分類标準,來給員工分類。

主要分成三類:促進者,也就是對企業最忠誠、也最投入的一群員工;被動者,這些人隻專注于工作本身,價值觀方面比較“牆頭草”;還有诋毀者,這些人隻做表面功夫,背地裡喜歡搞小動作,破壞團隊合作。

淨推薦值系統原本是用在客戶身上的,主要方便企業計量哪些客戶會向别人推薦他們的服務。

但有的企業管理者發現,這個思路用來給員工分類也非常好,因為它可以跳出隻看“工作表現”的舊框架,從構建團隊核心價值的角度,來評價員工的貢獻和作用。

如何做好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如果一家公司的員工勾心鬥角)2

一個正常的企業,這三類員工的比例通常是:促進者20%,诋毀者20%,被動者占60%。

管理者要做的,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占比最高的被動者上,積極把他們轉變成促進者。知名商業媒體LeadChange上曾經刊登文章,專門介紹過這套方法。

你看,這套分類方法,是不是和安德魯斯的分類方法非常相似?

其實它們有着相同的思路——文化引領者就相當于促進者;文化中立者就是被動者;那文化損害者,自然對應的是诋毀者。

這麼來看,安德魯斯恰好用自己的實踐證明,這套思路可以在重建企業文化方面發揮有效作用。

經過綜合評估,在Traeger總部的近百名員工中,隻有一對夫婦屬于文化引領者,他們直接受到了公司的熱情邀請。

文化中立者有十幾個人,一些人擔任重要職務,難以找到人接替,公司也邀請他們一起搬遷,還給了獎金。而文化損害者的數量最多,竟然有幾十人,占到了大部分,這個比例也足以說明為什麼Traeger的企業文化有毒了!

按照設定的原則,對這部分文化損害者,無論他們的個人能力多好,都堅決不要,公司直接支付了遣散費。

最後安德魯斯發現,他們保留下來的員工普遍有一個共性:基本都是在公司工作沒幾年,仍然具有奮鬥的熱情,想要實現自我提升,渴求晉升空間,适應力強的人。而那些資深的老員工,因為過于被負面企業文化同化了,也就是俗話說的“中毒已深”,反而不具備适應能力了,對他們隻能進行清退。這一點,很值得職場人深思。

通過搬家、給員工分類、重新組建團隊這一系列的動作之後,Traeger這家成立三十多年的公司,才算是真正迎來了新的開始。

公司的業績一飛沖天,短短五年時間,銷售額從7000萬美元漲到了4億美元。安德魯斯堅信,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當初他下大力氣扭轉企業文化的做法功不可沒。

如何做好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如果一家公司的員工勾心鬥角)3

| 總結

當遭遇有毒的企業文化的時候,美國燒烤爐品牌Traeger的CEO傑瑞米·安德魯斯的應對之策很有啟發性。

他以“文化引領者”“文化中立者”和“文化損害者”作為分類标準,對員工進行重新洗牌,大刀闊斧地砍掉了所有不合适的員工,最終幫助企業重獲新生。

這套方法,也體現了歐美商業領域近年來一個新的管理思路,那就是從構建企業文化的視角,來對員工進行評價和分類。

換句話說,企業評價你是否勝任這份工作,不光要看你的個人能力,也會更看重你和企業文化是否契合。

那麼,下一次你面試新工作的時候,是不是就有必要提前了解一下對方的企業文化,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匹配度了?

當然,我想帶給你的另一個更重要的啟發是:要保持警醒,時刻問問自己,如何才能讓自己始終保持上進的心态和合作的姿态,成為企業一直需要和倚重的“文化引領者”。

這一點,可真太重要了。

如何做好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如果一家公司的員工勾心鬥角)4

《士兵突擊》中鋼七連的企業文化是什麼?

不抛棄不放棄。深深的烙在每一個士兵的心裡,這是這個團隊的每一個人為之驕傲的資本,也是每個士兵為了維護這種精神不惜犧牲一切。

正是這每一個個體的不懈努力,才使得這種精神一代代的傳承和發揚光大,使團隊本身更加具有生命力。

雖然我沒有參加過鋼七連的入連儀式,但确實這是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企業文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