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又稱骈體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中國古代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
全篇以雙句(俪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铿锵。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種獨特文體,骈文自有其地位與魅力。
王勃《滕王閣序》、陶弘景《答謝中書書》、吳筠《與朱元思書》、庾信《哀江南賦序》等都是值得一讀的骈文名篇,其中《滕王閣序》更是被譽為“千古第一骈文”。
1
《滕王閣序》王勃 節選
《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創作的一篇骈文,作于675年,是古今傳誦的骈文名篇。
文章将事、景、情融于一體,用富麗華美的詞藻,稱道洪州,記述盛宴,描寫滕王閣的壯麗,以及寥廓壯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發自己憤懑悲涼而又不甘沉淪的複雜感情。
披繡闼,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纡其駭矚。闾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霁,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籁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邺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遊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阍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甯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2
《哀江南賦序》庾信 節選
據《北史》本傳載,庾信留北,“雖位望顯通,常作鄉關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緻其意”。“哀江南”三字語出《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哀江南”句。
作品概括了梁朝由盛至衰的曆史,凝聚着對故國和人民遭受劫亂的哀傷,具有史詩般的規模和氣魄,在辭、賦和整個文學發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又其叙家世,抒哀思,感情深摯動人,是研究庾信生平的極好資料。
本文即《哀江南賦》的序文,概述了全賦的主題,并闡明了“窮者欲達其言,勞者須歌其事”的創作動機。全篇以骈文寫成,多用典故來暗喻時世和表達自己悲苦欲絕的隐衷,體現了庾信在辭賦和骈文創作中的特色。
日暮途遠,人間何世!将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荊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鐘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淚盡,加之以血。釣台移柳,非玉關之可望;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
孫策以天下為三分,衆才一旅;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豈有百萬義師,一朝卷甲,芟夷斬伐,如草木焉!江淮無涯岸之阻,亭壁無藩籬之固。頭會箕斂者,合縱締交;鋤耨棘矜都,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氣,終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災;混一車書,無救平陽之禍。
嗚呼!山嶽崩頹,既履危亡之運;春秋叠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傷心者矣!況複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飙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窮者欲達其言,勞者須歌其事。陸士衡聞而撫掌,是所甘心;張平子見而陋之,固其宜矣!
3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答謝中書書》是南朝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
全文結構巧妙,語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實實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作者将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此文稱道江南山水之美,筆籠山川,紙納四時,文辭清麗,堪稱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将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複有能與其奇者。
4
《與朱元思書》吳均
《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創作的一篇山水小品,是吳均寫給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詳)的信中的一個片段,被視為骈文中寫景的精品。
該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襯出山水之美,也抒發了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潔志趣。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缥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嘤嘤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鸢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5
丘遲《與陳伯之書》節選
《與陳伯之書》是南朝梁文學家丘遲的代表作,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招降文字。
該作品發揮了四六句骈體韻文的優長,全文合轍押韻,對仗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文字流暢易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環環相扣,鞭辟入裡,步步緊逼。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莺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于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趙将,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軍獨無情哉?
想早勵良規,自求多福。當今皇帝盛明,天下安樂。白環西獻,楛矢東來;夜郎滇池,解辮請職;朝鮮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強沙塞之間,欲延歲月之命耳!
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揔茲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懷,君其詳之。
丘遲頓首。
6
徐陵《 玉台新詠序》 節選
《 玉台新詠》是繼 《昭明文選》之後,于公元六世紀編成的一部詩歌選集,是一部上繼 《詩經》、 《楚辭》,彙集了不少兩漢魏晉南北朝古典詩歌精華的優秀詩集。
《 玉台新詠序》在結構上上體現了和諧之美,句式工整,對仗巧妙。全文總分五段以“夫”“ 至若”“加以”“繼”“于是”環環相連,起承轉合,婉轉流暢。在句式上,全文以詩體句為主,五言七言不等,體現了骈文的模式特點。
夫淩雲概日,由餘之所未窺;千門萬戶,張衡之所曾賦。
周王璧台之上,漢帝金屋之中,玉樹以珊瑚為枝,珠簾以玳瑁為匣。
其中有麗人焉。
其人也:五陵豪族,充選掖庭;四姓良家,馳名永巷。
亦有穎川新市、河間觀津,本号嬌娥,曾名巧笑。
楚王宮裡,無不推其細腰;衛國佳人,俱言訝其纖手。
閱詩敦禮,豈東鄰之自媒;婉約風流,異西施之被教。
弟兄協律,生小學歌;少長河陽,由來能舞。
琵琶新曲,無待石崇;箜篌雜引,非關曹植。
傳鼓瑟于楊家,得吹箫于秦女。
至若寵聞長樂,陳後知而不平;畫出天仙,阏氏覽而遙妒。
至若東鄰巧笑,來侍寝于更衣;西子微颦,得橫陳于甲帳。
陪遊馺娑,騁纖腰于結風;長樂鴛鴦,奏新聲于度曲。
妝鳴蟬之薄鬓,照堕馬之垂鬟。
反插金钿,橫抽寶樹。
南都石黛,最發雙蛾;北地燕脂,偏開兩靥。
亦有嶺上仙童,分丸魏帝;腰中寶風,授曆軒轅。
金星将婺女争華,麝月與嫦娥競爽。
驚鸾冶袖,時飄韓掾之香;飛燕長裾,宜結陳王之佩。
雖非圖畫,入甘泉而不分;言異神仙,戲陽台而無别。
真可謂傾國傾城,無對無雙者也。
7
李商隐《上河東公啟》
《上河東公啟》是李商隐寫的一封書信,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商隐妻子病故。
大中六年(公元852年),柳仲郢自河南尹遷梓州刺史東川節度使,招聘李商隐為判官。
他為收攏人心,想把梓州官妓張懿仙給李商隐作侍妾,但李商隐還沉浸在哀痛中,于是寫了這篇書信,謝絕柳仲郢的好意。
全文哀感纏綿,動人心弦。
商隐啟:兩日前,于張評事處伏睹手筆,兼評事傳指意,于樂籍中賜一人,以備紉補。某悼傷以來,光陰未幾。梧桐半死,方有述哀;靈光獨存,且兼多病。眷言息胤,不暇提攜。或小於叔夜之男,或幼于伯喈之女。檢庾信荀娘之啟,常有酸辛;詠陶潛通子之詩,每嗟漂泊。所賴因依德宇,馳驟府庭。方思效命旌旄,不敢載懷鄉土。錦茵象榻,石館金台,入則陪奉光塵,出則揣摩鉛鈍。兼之早歲,志在玄門,及到此都,更敦夙契。自安衰薄,微得端倪。
至于南國妖姬,叢台妙妓,雖有涉於篇什,實不接於風流。況張懿仙本自無雙,曾來獨立,既從上将,又托英寮。汲縣勒銘,方依崔瑗;漢庭曳履,猶憶鄭崇。甯複河裡飛星,雲間堕月,窺西家之宋玉,恨東舍之王昌。誠出恩私,非所宜稱。伏惟克從至願,賜寝前言,使國人盡保展禽,酒肆不疑阮籍。則恩優之理,何以加焉。幹冒尊嚴,伏用惶灼。謹啟。
【聲明】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