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午,從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今天我國中東部地區雖然陰雲略有增多,但對于更多省區來說,仍然是晴朗的一天,衛星雲圖上有着從東北直達華南的大範圍晴空區。
實際上,這種大範圍的晴空區,正是上一波冷空氣南下後帶來的。北京時間10月12日上午8點,從地面天氣圖上看我國中東部地區繼續被大範圍的高壓區占據,其中一個高壓中心大緻位于蘇北一帶,這正是南下後冷空氣形成的冷高壓,在冷高壓控制下,雖然天空晴朗,但早晚仍然涼意十足。
這兩天,呼嘯南下的寒潮和冷空氣讓很多地方真切的體驗了一下冬天的感覺。中央氣象台的監測數據顯示,10月1日-10月10日,我國長江以北的很多地方氣溫已處在明顯偏低中,河南中西部、内蒙古東部、黑龍江西部和吉林西部等地還出現了4度以上的強負距平,意味着近期氣溫嚴重偏冷。
10月上旬這一波寒潮毫無疑問是令人印象的,有了前期大熱的鋪墊,寒潮南下帶來的是極為猛烈的降溫,南北方有多個省區市出現了超過18度的劇烈降溫,更有部分站點一度降溫接近30度,經曆了從盛夏直接回到深秋的劇烈氣溫轉變。在寒潮過後,不少網友也擔心了:10月上旬就來這麼猛的寒潮,今年冬天的寒潮會不會更厲害更極端?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結果顯示,當前“拉尼娜”事件正在持續。2022年9月,熱帶中東太平洋大部海表溫度較常年同期偏低,冷水中心值低于-1.5度;海溫監測關鍵區(Niño3.4區)的海溫指數為-1.03度,較2022年8月略升0.03度;熱帶大氣監測指數(南方濤動指數,即SOI)為1.78,較2022年8月上升0.46,表明熱帶大氣對拉尼娜事件的響應是顯著的;Niño3.4區海溫7月至9月3個月滑動平均指數為-0.93度,較6月至8月的3個月滑動平均指數下降0.07度,顯示了進入秋季拉尼娜事件在緩慢發展。海溫現狀及大氣對海溫的響應均顯示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的持續。國家氣候中心根據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環流現狀以及國内外氣候動力模式和統計方法預測結果,預計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将持續至2022/2023年冬季。這意味着,三峰拉尼娜基本确定,并且将繼續影響北半球冬季,幹擾我國冬季氣候。
三峰拉尼娜在氣象觀測史上相當少見,是否會對天氣産生更大的影響?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鄭飛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還無法判斷。一方面,曆史上發生連續三年拉尼娜事件的樣例較少,無法給出統計上的定論;另一方面,此次拉尼娜事件強度将處于中等強度的範疇,後續如何發展和影響我國氣候,仍需不斷地滾動預測,才可以增強其可信度。鄭飛認為,在拉尼娜事件與暖北冰洋協同影響下,今年冬季,我國的冷空氣活動容易持續偏強,易出現階段性低溫和極寒事件。當前,基于前期北極海溫偏暖的現狀和未來拉尼娜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預判今冬我國北方部分地區氣溫略偏低,可能會受階段性冷空氣的影響出現階段性低溫,且極端寒潮爆發的可能性大;南方部分地區則存在出現低溫、冰凍、雨雪等災害的可能性,需要保持警惕,提高防範意識。
#天氣##寒潮##冷空氣##冬天##拉尼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