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我們要介紹的是钅、攵、身、小、子這5個
01钅
“钅”部得使用還是很常見的,整體瘦長,左側伸展,右側齊平。撇畫略長,取豎式;第一橫在撇畫中上部起筆,較短;第二橫起筆在撇畫内,與撇畫無接觸;第三橫起筆低于撇畫收筆處,是三橫中最長的一筆,三橫之間距離相等(橫畫等距);豎提的豎畫與撇畫起筆位置處于同一垂直位置,提畫收筆與三橫的收筆保持齊平。
我們最常見的字,來兩個:
02攵
“攵”部多用于右側,整體偏瘦長,且為避讓左側字部整體左側基本保持齊平。第一撇較直,書寫挺拔;橫畫于撇畫下側起筆,向右上傾斜;第二撇為豎撇,弧度略大,于橫畫前端起筆,書寫不可過長;捺畫于第一撇收筆處下方起筆,向右下書寫,撇捺的交點與第一撇起筆處于同一垂直位置。整體來說上緊下松,筆畫在左上側較為密集,下側撇捺的底部左高右低。
兩個例子:
03身
“身”部用于左側,整體窄長。第一撇靠右起筆,短促有力;豎畫與右側豎鈎保持平行;橫折鈎橫短豎長,折角處可頓筆轉折再向下行筆書寫,豎畫挺拔,寫直;兩個短橫平分内部空間,第三橫左側舒展,右側與豎畫相接,且不超過豎畫,四橫平行且等距;撇畫有弧度的向右下側書寫,收筆處與第三橫左側保持齊平,下端撇高鈎低。
例字也是非常多,也常見:
04小
“小”部在上下兩側都有使用,但是我們今天重點講解在上側使用是小部的要點。整體寬扁,縱向被壓縮。左點取豎式,右點取橫式,兩點基本處于同一水平線上,兩點與豎畫之間距離基本相等,兩點關于豎畫對稱,位于豎畫偏下位置;豎鈎變為垂露豎,長度縮短,下方長度短于上方,是為了給下側字部留出更多的書寫空間。
我們看兩個例字:
05子
“子”部的使用左、下、上三側最多,其中上下兩側不改變其基本筆畫,隻是在形态上略作改變;在左側使用時變橫為提,謙讓右側字部。
左:在左側時整體是瘦長的,左側舒展,右側收緊。橫鈎向右上傾斜,頓筆轉折向左下方出鈎;彎鈎于橫鈎末端起筆,起筆與底部出鈎處于同一垂直位置;橫畫變提,左側舒展,收筆與橫鈎轉折處保持齊平。
下:在下側使用時筆畫不發生改變,整體縱向被壓扁。橫鈎較平,鈎畫較短;彎鈎略長,于橫鈎末端起筆,起筆與底部出鈎處于同一垂直位置;長橫位置靠上,位于彎鈎起筆略微靠下位置。
上:在上側使用時基本筆畫不變,但是整體縮小。橫鈎保持不變;彎鈎變小,變短,但是依然是橫鈎末端起筆,起筆與底部出鈎處于同一垂直位置;橫畫縮短,左右不再伸展,兩側寬度略微超出橫鈎,且橫畫位于整個字部的中間位置。
最後各舉一個例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