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痔瘡會癌變嗎?俗話說“十人九痔”,痔瘡最直觀的臨床表現是便血,所以很多人發現“便血”立即自我診斷為“痔瘡”去醫院或者藥店開點栓劑,想讓“難言之隐一塞了之”,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常年痔瘡會癌變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俗話說“十人九痔”,痔瘡最直觀的臨床表現是便血,所以很多人發現“便血”立即自我診斷為“痔瘡”。去醫院或者藥店開點栓劑,想讓“難言之隐一塞了之”。
有一句醫學諺語叫“同症不同病”,意思是同樣的症狀,很可能是不同疾病傳出的信号。痔瘡和早期結腸癌症狀相似,結腸癌常常“僞裝”成痔瘡。便血是痔瘡和早期直腸癌的共同症狀,多數患者是在“痔瘡”反複治療後不見好轉才引起警惕的;部分患者由于時間拖得久,出現貧血、身體消瘦等症狀,此時直腸癌往往已是中晚期。
◆“痔瘡”反複發作難愈
前不久,徐州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接診了一位患者。這位40多歲的男性患者稱,自己的“痔瘡”又犯了。一個月前這位患者出現便血症狀,自診為“痔瘡”,去藥店購買痔瘡栓治療。症狀一度緩解,但是不久再次複發。患者去其他醫院就診,醫生繼續以痔瘡治療,效果較差,轉診到徐州市腫瘤醫院。
徐州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周廷亮使用結腸鏡為患者進行檢查,發現其直腸距肛門約10cm處有新生物。活檢病理示腺癌,後行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周廷亮稱:這位患者發現得比較及時,癌症尚屬早期,預後理想。目前結腸癌的發病率正逐年上升,并且有低齡化趨勢。原先發病的人多在50歲至60歲,現在40歲甚至30多歲的患者逐年增多。在臨床診斷中,除患者自己忽視病情延誤治療外,被誤診為痔瘡而耽誤了病情的不在少數。
◆都便血,痔瘡和直腸癌不同
結腸癌初期很多症狀與痔瘡極為相似,大便帶血常被認為是痔瘡,從而使病情延誤。周廷亮告訴記者,結腸癌患者的大便次數會增加或不規律,而痔瘡一般不會有大便次數增加。其次,看出血量和出血情況,結腸癌出血,血和大便往往混在一起,出血較多,多為膿血,而痔瘡一般是大便前後出血,出血量少,多為鮮血。最後,看是否有伴随症狀,結腸癌發展到一定程度會有腹痛,出現貧血、消瘦甚至腸梗阻症狀,而痔瘡不會有這些症狀。
◆遠離結腸癌,這些習慣得改
周廷亮特别提醒:結腸癌發病率上升以及發病年輕化主要是和人們的不良生活習慣有關。他總結了結腸癌的兩大誘因:不良生活習慣、不良飲食習慣。此外,超重肥胖、家族内有結腸癌遺傳史的屬于結腸癌高危人群。
流行病學調查提示高動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飲食是結腸癌發生的主要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細食品、動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取量增多,加上生活節奏加快、飲食時間縮短,導緻身體無法獲取足夠的纖維,令有毒物質長時間積聚在大腸内,滋生贅肉并轉化為癌細胞。由于年輕人的臨床生物學特征與中老年人不同,所以漏診率較高,通常發現時已是晚期。
◆預防腸癌,從日常小事做起
周廷亮建議:日常飲食中應少吃富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食物,如豬油、肥肉、動物内髒、鱿魚、墨魚、雞蛋黃等;不吃或少吃油炸、油煎的食品,增加植物纖維攝入。食物中的纖維一般不被人體吸收,但其可以吸收水分,增加糞便量,加快腸蠕動,減少腸内的緻癌物與腸黏膜接觸的機會。
科學研究表明,維生素在預防惡性腫瘤方面有潛在的作用,随時注意補充新鮮蔬菜和水果。過于肥胖或運動量過少均是結腸癌的危險因素。管住嘴、邁開腿,拒絕垃圾食品、每天保證一定的運動量、不吸煙不酗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預防結腸癌。
徐報融媒記者 晏菲 通訊員 蘇莉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