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飯時,兒子拿了一個饅頭咬了一口又放了回去,這讓我挺生氣!
我闆着臉說:“張可凡,這樣做能行嗎?如果被别人随便咬了一口的饅頭,你願意吃嗎?”
兒子低聲說:“不願意!”
我說:“你自己不願意吃别人咬過的饅頭,那别人願意吃你咬過的饅頭嗎?”
“也不願意!”
“既然别人不願意吃你咬過的饅頭,你能把饅頭咬一口再放回去嗎?以後吃多少掰多少,知道嗎?”我挺嚴厲地說。
“知道了!”
看到兒子知道錯了,我就想多說兩句,幫他加深一下印象:“這就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說我們要’推己及人’,或者說要換位思考,有同理心,這樣就知道這件事該做不該做,懂了嗎?”
兒子說:“爸爸,什麼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或不願意接受的事物,就不要強加給别人。”我耐心地解釋着,“這句話出自《論語》,是孔子最經典的語句之一,也是儒家文化的精華之處。而且,曾經有一次世界倫理學開大會,經過認真讨論,大家一緻認為:如果整個世界上的倫理學要濃縮為一句話,就是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白了嗎?”我有點賣弄了!不管他是否聽得懂,最主要的是讓他覺得這句話很重要就行!
兒子略有所思。稍過片刻,他說道:“我不想要的東西就不能給别人嗎?這不對呀!”
“有什麼不對?”
“比如,我不想要粉色的書包,但是我的女同桌喜歡粉色的,我給她不行嗎?”
我突然一時語塞!總覺得兒子好像那裡不對,但就是找不到頭緒!
兒子就更來勁了,接着說:“你不是告訴過我每個人的需求和愛好都不一樣嗎!叫什麼’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我不想要的東西,别人可能想要,所以就應該可以給别人啊!”
我老婆一直看着我倆說,這會兒也忍不住介入了,“這句話主要強調的是不能強加給别人!強加,知道嗎?”
兒子馬上說:“沒有強加呀!我不喜歡吃紅燒肉,但是妹妹喜歡,我讓妹妹吃不行嗎?”兒子指着餐桌上的紅燒肉,轉問妹妹:“可一,把紅燒肉都給你吃,好不好?”
“好!”妹妹很認真地點頭回答。
老婆也語塞了!
我又急忙說:“你舉的例子都是物,都是東西。這裡所指的還有事。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能強加别人去做!或者是不想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不能強加在别人身上……”
我還沒說完,兒子就“哎、哎、哎……”,一副很得意、很挑釁、胸有成竹、急于反駁的表情!
我說話的同時,自己都感覺不對勁,就連忙粗魯地阻止了兒子的反駁,說:“好了好了,不用你說了,我說的這個也不對!你肯定會說自己不想做的事,别人可能會想做……”好不尴尬!
兒子獲勝者的姿态暴露無遺!讨論暫時陷入沉寂,全家都吃飯不說話。
過了一會兒,我才慢慢地說:“兒子,你今天提出的質疑非常好,說明你善于動腦筋思考問題!你的思維方式和角度也很特别,讓爸爸媽媽受到了啟發!你舉的例子也很好,爸爸很高興!”
兒子挺得意的!我接着說:“雖然你有很好的質疑,但是這句話的本質意思你理解和接受嗎?知道該怎麼做嗎?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為了争辯而争辯,生生把自己變成一個’杠精’,專門和人擡杠!”
兒子說:“意思我知道了,也理解。這不是跟你辯論着玩嘛……”
“那我們可不可以這樣?以後對自己不想要的事物,咱們分兩個方面來區别對待:如果别人也不想要,就絕對不能強加給别人;如果别人想要,還不用強迫,那就可以給别人!好嗎?”
“好的!”說完,兒子愉快地走開了。
留下我和老婆長噓短歎半天!我們大人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一般都覺得這是聖賢的經典語錄,而且意思簡單、明了,沒有任何異議,努力去踐行就好了!而到了小孩子那裡,似乎就不太一樣了,他們看問題的角度和思維方式真的和大人不同,有點“不唯上,不唯書”的架勢,會重新思考、質疑和诠釋這句話!與孩子們相比,大人的思維空間受到傳統、經驗、模式化、固定化思維的影響,内存似乎已經嚴重不足了,考慮問題一般都是按部就班!而孩子的思維就像一張白紙,或者是一台嶄新的電腦,空間足夠大,可以任意遐想和馳騁,往往會提出一些颠覆性的意見……
好了,感慨一通後,咱們再次回到前面和兒子讨論的問題。我還是覺得雖然沒有成功反駁兒子,但總覺得他的論證方式有什麼地方不對勁!但不對勁在哪裡?以我的智商死活就是想不出來!所以把過程描述出來,請各位大神幫我指指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