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墓、冢、陵,通俗來講,都是指墳墓,是人去世後的“住所”。但這四種名稱又因等級的不同而有各自的含義。
在古代,人死後的埋葬地有許多的稱謂,按照尊卑等級應該是,陵、冢、墓、墳。帝王的墳墓稱為“陵”,達官貴人的墳墓稱為“冢”,富人的墳墓稱為“墓”,而平民百姓的墳墓稱為“墳”。
古代墓葬的等級有嚴格的要求,墳墓的規格、樣式也有區别,後代不能超越先祖,小官不能超越大官等。據史書記載,東周以前的墓葬是“墓而不墳”,就是沒有土堆的,由春秋時期開始有了墳堆。
墓比墳的曆史稍早,墓和墳的主要區别是,墓一般是平的,不會超過地面。而墳是在墓的基礎上堆起土包,作用就是用來作标記。二者的區别還有身份不同,墳一般是适用于平民百姓和奴隸,墓則是比較富裕且有名氣的人。
墳不管是規格還是陪葬品都不能與墓相比,墳就比較簡陋的多,從外面看就是一個小土包。而墓則是有大的墓穴,除安放遺骸外,還有陪葬品,并且墓有墓道通到墓穴。随着封土逐漸變成身份的象征,墳和墓就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墳墓一詞就出現了。
冢是比較高大的墳,也就是說冢的封土堆要比墳高大的多,這種高大的墳通常是王侯将相的埋葬地。凡是生前有官職的人死後,埋葬地都可以叫冢。還有一種冢叫衣冠冢,此冢通常沒有埋葬屍體,一般用生前物品代替,埋藏死者物品的墓就叫衣冠冢。
陵在古代專指埋葬帝王或諸侯王的墓,現今是一群陵墓的統稱,如明十三陵。帝王陵一般依山而建,氣勢宏偉,占地面積比較大。不但陪葬品多,而且考古價值也很高。還有一些帝王陵是屬于廟宇類型的,這種是專門用于祭祀用,比如黃帝陵。
還有一些生前不是帝王的人,他們的墳墓也是按照帝王陵的标準去建的,這些人一般都是被後世推崇的名人,比如孔子、老子的廟,都是根據帝王陵格局建的。帝王陵就是身份權力的象征,屬于古代最高級别的墓。如乾陵、秦始皇陵等。
總而言之,墳、墓、冢、陵都是指埋葬去世的人的地方,但因為去世之人的身份和等級不同,對于埋葬地又有不同的叫法。這也是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一個體現,從我們常說的“上墳掃墓”也可以看出,其實墓與墳在古代還是有區别的。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