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5日
那年 · 今天
曾仕強學堂編輯部
時間回到8年前,2014年11月14-16日,為期3天,曾仕強教授道統文化傳承班第4期課程,走進浙江文成。
曾教授帶領傳承班衆弟子,祭拜劉伯溫先師,在劉基廟廣場宣講《劉伯溫的智慧》,講授累世緣,并親傳修道的方法。
今天,【那一年這一天】教授足迹專欄,讓我們沿着教授的足迹,一起重溫下那場蕩氣回腸的智慧盛宴,跟大家分享劉伯溫的人生啟示。
中國人現在面對的最大問題是什麼?說起來可能大家都會吓一跳,那就是我們都太相信科學了,而且表現得很矛盾。
我們一方面相信科學,一方面又迷信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就是“不迷信”,非常迷信那些不迷信的東西。
現在的人,真的是在自己害自己,自己給自己樹立了很多錯誤的觀念,然後又很認真很執着地堅持着,這簡直就是對自己最大的一種虐待。
現在的我們,滿腦子都是各種各樣的知識,于智慧這一塊是非常欠缺的,有必要來好好學習。
我們今天講劉伯溫,不是講那些怪力亂神的東西,而是講劉伯溫是怎麼運用他的人生智慧,目的是為了啟發我們自己的人生。
不管是職場、感情,還是在生活上,都可以用這樣的智慧來增進生活上的和諧氛圍,這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1
心懷天下蒼生
劉伯溫這個人,你可以稱他是大明朝的國師,或者說他就是個大明朝的軍師,都可以。
因為劉伯溫是不會在乎你怎麼看他的,那不過就是你的一個評價而已。
看得懂的人,都知道他是國師,很厲害的角色,但是很多看不懂的人,會認為他就是個軍師。我想這裡面就有一種智慧了。
我們看得起别人,其實是看得起自己的一種表現。
誠不是對别人的誠,而是對自己而言的。換句話說,你誠不誠其實是針對自己來說的。
比如我們對孔子就有太多誤解,所以最後才會在理解上出現偏差,然後再按照錯誤的理解方式去想問題、做事情,到最後把自己搞得亂七八糟。
可見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的錯,不要怨天尤人。
如果要我來說,劉伯溫就是明朝的國師。雖然朱元璋一百個對不起他,但一點關系都沒有,因為老百姓會還他一個公道。
作為一個中國人,要清楚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遲早會還給劉伯溫一個公道,至于其他人怎麼評價他,無所謂。
我們講劉伯溫,其實就是在講人生的智慧。
人生又是什麼呢?生下來就注定會死,死就是因為有生。
這麼說來,人根本就沒有生死之分,隻是我們都習慣自尋苦惱,才會變得貪生怕死。那都是沒有智慧的人才擔心的事情。
天能生人,天也能殺人。我們中國人在罵人的時候總會說一句“這個天殺的”,其實是很正确的說法。
我們本來就是天殺的,天不殺你,你根本不會死。
現在的人很多觀點都差太多了,都希望這個世界能夠喚醒人的良知良心,卻不知喚醒良心的不是世界,而是你自己,你得向内去求才管用,向外隻會徒勞無功。
我稱呼劉伯溫為“伯溫先師”,他是“老師”,尤其是現在,伯溫先師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好好領悟。
因為現在各行各業共同的目的,或者說各行各業做到最後,都是服務業。
服務的對象是誰呢?都是為人民服務,我不認為哪些行業不是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不限于政府,怎麼樣為人民服務,就是要克服萬難,站在百姓的立場來想事情。
劉伯溫就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他沒有他自己,沒有想自己。
如果他想到他自己,我相信他要麼隐居山林,要麼幹脆繼續在元朝做官,為什麼要冒這麼大的險?
49歲那年,他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在想,這一輩子就這樣下去,還是要改變一下?
因為當時很多反抗元朝的勢力已經起來了,當然那時候還不知道以後叫明朝。
要不要幫助一個新的勢力取代元朝?他非常掙紮。這樣看來,他寫《郁離子》,就是說明了他的心智,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在當年,“不事二主”這是大家都堅持的一點。
以劉伯溫那種料事如神的本領,他肯定會知道,他離開元朝,不管他幫助哪股勢力,将來都會帶有“不忠”的印記。
但是,他毅然決然地放棄元朝,支持朱元璋,不是為了他個人,而是為了百姓的幸福,為的是天下蒼生,為的是“為人民服務”。
我想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憑這一點,就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2
不得其時不得其人的智慧
中國曆史上出現過四位國師,姜子牙、張良、諸葛亮、劉伯溫,劉伯溫是最後一位。
孔子說過“時也,命也”,這句話的含義是非常深刻的。
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一個人生不逢時的時候,即使有再大的本事也沒有用。
像諸葛亮生不逢時,劉伯溫也是一樣生不逢時,雖然他的命很好。
但是命分為兩種,一種是你的才能是很好的,一種是你的遭遇是很凄慘的。
這兩種都很可憐。一種是來自内在的,一種是來自外來的。外來的遭遇你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隻能把你的内在處理好。
可見,命這個東西,一半是由自己,一半是由天來決定的,這才是“時也,命也”。
所以,同樣作為國師,不同的人結局往往不一樣。
比如姜太公是最幸運的,既得其時,又得其人,他創造了800年的周朝,周朝在中國曆史上是最長的,而後面三個人都不如他。
漢代張良,他是得其時而不得其人。諸葛亮,是得其人而不得其時。但是他明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劉伯溫是這四位國師裡面最倒黴的,既不得其時,又不得其人。
不得其時,是因為他生在元朝,但是元朝又不夠長,等到他五十歲的時候,元朝就結束了。
如果他生的早一點,一輩子都在元朝,就沒有這些苦惱;生的晚一點,一輩子都在明朝,也沒有這些苦惱,他就是青黃不接。
不得其人,是碰到朱元璋,朱元璋沒有正式登基以前,胸懷若谷,禮賢下士,他自己謹慎得不得了,可是一登基,轉眼殺盡所有幫他忙的人。
劉伯溫很聰明,他用貪污腐敗來救治自己,所以大家不要說貪污就是壞的,天下沒有好,也沒有壞,看你怎麼用。
劉伯溫,人家問他,你這麼會算,你這麼高明,怎麼把自己搞成這個樣子呢?
他說像我這麼會說,像我這麼高明的人,都這麼凄慘,那如果不如我的話,不是更慘嗎?
他的一生毫無怨言,說這是自己應該曆練的過程,跟生死一點關系都沒有。這才叫智慧。
他能夠在不得其時,又不得其人的情況之下,留下這麼好的名聲,這就叫藝術。
所以不僅僅是我,大多數的老百姓對劉基是非常尊敬的。
因為人活一天,就要為社會盡一天的責任,這才叫中國人。
本文内容:曾教授傳承班講述彙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