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牧歌”,是校長唐玄俊對株洲市渌口區第五中學(以下簡稱五中)的願景。
在校園的小亭裡,他談自己對哲學的理解,對教育的思考,以及吉他抱在懷裡時升起的一顆顆音符。春日有風,疏影斜斜,詩意而真實。
“教育是如何發生的?”唐玄俊說,“潤物無聲,即詩意;落地有聲,即真實。”
教育如此發生
這裡的一切都似乎很簡單。
偌大的校園,隻放了兩個垃圾桶,但地面幾乎沒有一片紙屑;迎着晨曦,孩子們總以不少于半個小時的勞動,來迎接嶄新的一天;藝術節上,三四百名孩子同台歡慶,個性飛揚……
但這背後,其實并不簡單。
“隻放兩個垃圾桶,是讓孩子們知道‘克制’的意義;以勞動來迎接一天,是體味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同台歡慶,是尋找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舞台……”
同樣簡單的,還有一個寒流猝不及防到訪的清晨,唐玄俊提出:衣物單薄的學生必須添加好衣物才能進教室。“我們總是不停地告訴孩子,要天冷加衣、天冷加衣。到底有多少效果呢?”
清風拂過,唐玄俊不斷提起的,是每件事背後的育人價值,“教育,本就在更小的細碎處,在可觸摸的溫度裡。”
“可觸摸”是真實。在五中,我們看不見“高考百日誓師”,卻能看見儀式感滿滿的“成人禮”。在冠禮、拜謝禮等莊嚴的儀式中,高三學子真正觸摸到了“責任”二字。儀式上,唐玄俊告訴學生:18歲,意味着你們将做為一個成人來接受國家的選拔……
教育何以真正發生?
因為有細節,有真實,有“人”本身。
當哲學碰撞詩意
2021年冬日,大雪。擔心校園裡的大樹被雪壓壞,唐玄俊連夜對樹木做了保護。“沒有樹,何來田園牧歌?”他笑着說。
在五中,每天清晨,迎着朝陽,總有幾隻鴿子停在運動場、草坪覓食,人至不去。老師們喜愛拍下這樣的景緻,發朋友圈,傳遞這種美好。唐玄俊經常對師生說:“我們應該向自然學習,像動物一樣主動找食吃。”他又說:“青山掩映、樹木蔥茏、綠水點綴、花木扶疏,這裡是詩意栖居的現代田園牧歌式求學之所。”
五中的景觀由設計師校友蔣滌非設計。不久前,他回母校,談起他設計校園時的初衷,說:“學校,是學子們的尋夢園,是流淌詩意、誘發思索的空間。”
“青青草坪讓人惬意,引人遐想,是聚會之處,也是沉思的場所;清清荷塘四季變化,生命輪回,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運動,也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唐玄俊如此诠釋。
語文教師出身,唐玄俊愛讀哲學,相信環境影響成長,更堅信行動可以改變環境。2021年8月,唐玄俊接任五中校長一職。而在這之前,無論是在一線教學、學校行政,還是教育局等崗位,他始終堅持以行動來創造條件。比如,在教育局基礎教育科任職時,他就幾乎走遍了全市所有的中小學校。“我不相信困難,隻相信行動。隻有行動才能改變下一個行動。”
毫無疑問,行動帶來了更深沉的詩意。在五中,文化德育、生涯規劃、創新教育、生命教育、養成教育等形成特色課程群落,“漉浦書院”“南洲書院”“伏波書院”“松西子書院”成為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詩意陣地。
一年時間,唐玄俊的心中及腳下,皆有了五中教育詩意而真實的振興藍圖。
愛,帶一片音符向未來
在五中,有一堂神秘的社團課——“玄老師的吉他課”,每一位學生都心向往之。擁有專業水平的吉他手“玄老師”,還組建了一支樂隊,時不時在藝術節、公益活動上嶄露才藝。
談起音樂,唐玄俊仿佛談起了一件極美好的事。“音樂隻是音樂嗎?”他說,“音樂是趣味、是抒發、是人生、是育人。”因此,無論多忙,“玄老師”都不會忘記孩子們的吉他約定。
的确,在五中,閱讀、籃球、古筝、非遺傳統剪紙藝術等各類社團課程十分豐富,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這裡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每一個孩子的樣子都是五中的樣子。
唐玄俊喜愛研讀偉人語錄、文章,“他們的話語,通俗易懂,卻充滿了力量,蘊涵着豐富的内涵。”唐玄俊思考:學校的理念,難道不該是每一位師生都能從中讀出自己嗎?
于是,我們看到,“你的樣子就是五中的樣子”,成了唐玄俊對于學校核心價值觀的總結,易懂且充滿願景。“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五中;你怎麼樣,五中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五中便是什麼。我高尚高雅,五中就光明燦爛;我自立自強,五中就有了力量。”這也成了五中師生的共同誓詞。
“帶一片音符向未來”,是唐玄俊在吉他課上給孩子們的期許,也是他對教育本身的期許。
這“音符”,是人,是愛,是田園牧歌,是五中的樣子。
文/《十幾歲》雜志記者 周潔 黃珺
本文原載于《十幾歲·高中生閱讀與寫作》2022年5月刊“校長之見”欄目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8557118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