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中國東北,有三個土著民族,分别是肅慎、濊貊、東胡。如今,他們去哪了?
肅慎
在中國古代,東北屬于蠻夷之地。這裡地大物博,人煙稀少,土著居民是肅慎、濊貊、東胡。
根據資料記載,舜、禹時代,肅慎族已與中原有了聯系。舜時,肅慎氏朝,貢弓矢,禹定九州,周邊各族“各職來貢”的,東北夷即有肅慎。周武王時,肅慎人入貢“楛矢石砮”。成王時,肅慎氏來朝,成王命大臣榮伯作“賄肅慎之命”。康王時,肅慎複至。周人在列舉其疆土四至時稱:“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可見遠在春秋以前,肅慎人已臣服于中原王朝。史籍記載了肅慎的分布區域,大體在今長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龍江中下遊廣大地區。
那麼,肅慎族去哪了呢?其實,肅慎族依然在我們身邊,隻不過改了名字。肅慎在在漢魏時候改名為挹婁,北朝時是勿吉,隋唐為靺鞨,在之後改為女真、滿族。在今天的東北,還有很多滿族人生活在那裡。
扶餘國
在東北的土著民族中,濊貊[huì mò] 族是比較聰明的一個民族,最先建立了國家---夫餘國。
根據史料記載,西周時代,濊貊族是周王朝的臣屬國。春秋時期,齊桓公曾經發動過對濊貊的戰争。戰國時期,濊貊族從事農業和漁獵業,黍成為濊貊人的主要食糧。周代的濊貊族進入原始社會晚期,過着定居生活。
因為開始過上了農耕生活,所以濊貊族與遊牧民族相比,比較先進。他們在固定的區域内生活,開始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據《三國志·魏志·夫餘傳》記載:“夫餘……國有故城,名濊城,蓋本濊貊之地,而夫餘王其中。”吉林市龍潭山下的古“濊城”,是濊貊的活動中心。曹魏滅公孫淵後,發現夫餘庫有玉璧、圭、瓒數代之物,夫餘王的印信言“濊王之印”,是漢朝所賜。
濊貊族建立的夫餘國是中國東北地區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國家,前期王城在吉林省吉林市,後期王城在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那裡谷物豐盛,餘糧頗多。後來, 新興的高句麗王國滅掉了夫餘國。
那麼,濊貊族人去哪了呢?随着夫餘國的滅亡,一部分濊貊人逐漸遷至其他東部地區,一小部分濊貊人遷至朝鮮半島。經過幾次變遷,大部分濊貊人同東胡、肅慎、高句麗、三韓人融合同化了。濊貊族也就與曆史說拜拜了。
東胡
東胡族的名稱是咋來的呢?東胡本來是一句古阿爾泰語詞Toung-gu(s)的音譯,正确的讀法是“通古(斯)”,就是,“東胡”為“通古(斯)”一詞的異寫。翻譯過來,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居住在河岸長滿柳樹河流邊的族群。東胡自己說自己是通古(斯),然而中原王朝則不這樣翻譯,說成是“東胡”。為啥呢,當時中原王朝把匈奴人稱作胡人,而東胡族則在匈奴的東部,所以中原王朝就把“通古(斯)”直接翻譯成為“東胡”。
秦漢之際,東胡逐漸衰落。為啥呢?原來,在匈奴剛剛興起時,東胡經常敲詐勒索。匈奴冒頓單于剛即位時,東胡恃強向匈奴索要寶馬、美女,冒頓單于采用麻痹敵人的做法,對東胡的要求一一滿足。冒頓單于趁東胡王輕敵之際,向東胡發動進攻,大破東胡。從此,東胡部落聯盟瓦解,東胡各部成為匈奴的種族奴隸。
此後,東胡族就消亡了,族衆變成了新的部落聯盟,如烏桓、鮮卑以及由鮮卑分化出的慕容、宇文、段部、拓跋、乞伏、秃發、吐谷渾各部,此外還有柔然、庫莫奚、契丹、室韋、蒙古。【參考資料:《後漢書·烏桓鮮卑傳》、《匈奴列傳·史記》】(作者:每日漢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