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2月,日本北海道的一個代表團來到北京進行訪問,團裡的成員引起了許多人的好奇。好奇的原因并不是因為他們是外國人,也不因為他們的很多習慣與我們不盡相同,而是他們的外表特征與我們印象中的日本人完全不同。他們身材不高,皮膚白皙,鼻寬,唇厚,眉骨突出,長着淡藍色的眼睛和波浪形的卷發,臉上和身上的汗毛很多很密,與高加索型白種人很相似。他們自稱“阿伊努”,在他們的語言裡,阿伊努就是“人”的意思。
阿伊努人分,又稱蝦夷族,是日本唯一的少數民族,總人口約2萬。他們能歌善舞,擅長刺繡、雕刻。他們的房屋全是木結構,大門上方及左右都雕刻着各種圖案,色彩鮮明,形狀十分怪異。在他們最喜歡制作的木雕工藝品上,大多數圖案都刻的是叼着大馬哈魚作回頭狀的黑熊和老人。
由于他們的面孔具有歐洲人的特征,而服飾又與北極地區一些部族裝束相似,語言自成體系,部族傳說則與大洋洲與澳大利亞土著的口頭創作有很多共同之處,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國學者的廣泛關注。雖然從很早開始,人們就對這個民族進行研究,但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問題弄不明自:這個民族是從何時、何地來到北海道的?他們為什麼會來到這裡?他們究竟屬于哪類人種?他們的語言又屬于那種語系?研究的結果是五花八門,各執一詞。
阿伊努人分布地
根據前蘇聯人類學家的研究,阿伊努人是從大洋洲的某個島嶼上遷來的,他們的近親應該是澳大利亞的土著人,所以他們的部族傳說會與大洋洲與澳大利亞土著的口頭創作有共同之處。日本研究阿伊努人的權威金田一助博士則認為,阿伊努人的祖先是歐洲人,他們是在某個時期乘坐獨木舟從歐洲的某個地方漂浮來到日本島的,這從他們的皮膚上就能判斷出來,雖然那些年輕力壯,常年在海上勞作的阿伊努人因常年的風吹日曬使皮膚變得黝黑發亮,但部落中那些不經常參加戶外活動的老人和孩子全都皮膚白皙,并稍帶淡紅色,與白種人完全一樣。
還有人認為,阿伊努人的祖先應該是東南亞人,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從東南亞一帶遷徙過來。也有人說,阿伊努人是從阿拉伯移民過來的,如此等等,僅對于阿伊努人祖先探究一題,就版本繁多得令人暈頭轉向,不知所以。
而對于阿伊努人的文化研究來說,就更是一個謎了。首先談談他們的語言。阿伊努語是一種獨立的語言,有人認為它屬于語言分類中的“多式綜合語”,跟現在的愛斯基摩人、美國的印第安人使用的語言類似;也有人認為它跟世界上的任何一種語系都不相同,是獨立于世界語言體系之外的一種語言。可日本目前的許多地名,都來源于阿伊努語,就更令人對這個民族産生濃厚的興趣了。如“富士山”就是從阿伊努語的“胡赤”或“富赤”演變而來的,“胡赤”或“富赤”阿伊努語的意思就是“火的女神”。“劄幌”則是“大河谷”的意思。
在文化方面,阿伊努族雖然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卻沒有相應的文字、符号和曆史記載。他們的許多流傳了很久的詩歌、神話等文學作品,都是憑着記憶口授,世代相傳的。他們的計算方法也很特殊,如45歲就說2個20加5。
他們信仰多神,認為世界萬物都有神,太陽、月亮、風、火、山、水、房屋以及各種動植物都有“神”。他們還有崇拜熊的習俗,認為熊是“上神”。他們生活中的大事,是隆重舉行“熊祭”,遇到重大慶典或冒險成功,都要舉行祭典。當然,在他們心中最有神威的還是太陽。他們還認為酒底是福根,一定要喝盡。
有人認為,阿伊努才是近代日本的祖先,日本列島上最早的原始居民,是他們開發了日本列島。也有很多人反對這個觀點,并且一直以來阿伊努人在日本的遭遇都很不好。公元5世紀時,他們被稱為“毛人”,公元7世紀時又被稱為“蝦夷人”,公元8世紀前後,他們被逐出本州,9世紀時又從九州被迫北移,遷到風雪嚴寒的蝦夷島。許多人聚居在當時十分荒涼的蝦夷島東部沿海,過着半農半漁的原始生活。直到1977年5月8日,日本衆議院通過《阿伊努文化振法》,即《阿伊努新法》,廢除了帶歧視性的《北海道舊土人保護法》,日本首次以法律形式承認了阿伊努民族。在劄幌,還建立了蝦夷族曆史博物館。
如今,盡管許多阿伊努人在生活習慣、服裝服飾方面随着日本社會的發展有所改變,有些阿伊努男人已穿上西裝,有些少女也穿着漂亮的和服,但他們仍保留了部族幾千年來沿襲下來的古老風俗和習慣。他們那獨特的語言,也依然是他們用來表達思想、情感和日常生活需要的首選語言。他們依然信仰多神。有關這個部族的許許多多也依然是那些熱衷于對他們進行研究的專家、學者心中無法解決的謎題。
文章内容為本頭條号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圖片來源于網絡
關注本頭條号,更多有趣有料的中外曆史每天第一時間更新。
每天學習一點點,你也可以成為通曉古今的文化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