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年來,泰山一直是中國人心中崇高穩重和神聖的象征,成為五嶽獨尊。泰山是一個年輕的山脈,至今仍在繼續上升,但是,組成泰山的岩石卻非常古老,這10大地質奇觀你可否知曉?
醉心石
醉心石學名稱作“輝綠玢岩渦柱構造”,是許多呈東西向,大小不一橫卧在谷底的圓柱體。
這些圓柱體的橫剖面中心有石核,圍着石核向外圈張裂。這種奇特的岩石形态,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與興趣,漢代學者枚乘稱它為“泰山之溜穿石”,俗稱黑石埠,為環狀節理輝綠玢岩,國内外罕見。更有人在一石柱斷截面上刻下了“醉心”二字,這正是古人對泰山奇石鬼斧神工令人心醉而發的感慨。醉心石的成因至今尚無明确定論,它每年都引着衆多的遊人與學者前來觀覽與考察。此處一壑曲繞,清溪碧潭,山林澗草,森森蔓蔓,别有洞天。
三潭疊瀑
在泰山地區,由于地形高峻,河流短小流急,侵蝕力強,河道受斷層控制,因而多跌水、瀑布。在鬥母宮東澗内,由三個小跌水組成的三潭疊瀑,每級落差3米,潭瀑相連,頗具特色,因瀑流如龍飛舞,人們又稱它為“飛龍澗”。三疊瀑布的形成與新構造運動的間歇性擡升、河流的侵蝕作用、岩石中發育的垂直節理有關。每當夜深人靜之時,明月高懸,便出現了三潭映月的奇觀,有“小三潭印月”的美稱。
經石峪大石坪
經石峪位于泰山鬥母宮東北,有岔路盤道相通,過漱玉橋、高山流水亭、神聆橋即至。峪中有緩坡石坪,其上刻有北齊人隸書《金剛經》,每字寬約50cm,為刻石大字之冠,是極為珍貴的石刻遺迹。經石峪是由中粒黑雲石英閃長岩構成的大石坪,可見北西向和近南北向的兩組長英質岩脈的錯切關系。
彩石溪
進入桃花峪,行約2公裡,溪中流水之下忽如彩石鋪就,溪底一條條石紋五彩紛呈,陽光照耀下,分外生動,這就是著名的“彩石溪”。彩石溪的岩石為條帶狀斜長角閃岩殘餘包體,其中的大小條帶千姿百态,淺白色條帶和黑綠色斜長角閃岩構成了彩色斑斓的河床基岩,十分壯觀和秀麗。彎彎曲曲的溪水像是被彩石染上了色,就像是一條五彩的飄帶,而彩色的石紋透過水的折射,變幻出了各種形色。
扇子崖
扇子崖位于泰山西溪西側的扇子崖,奇峰突兀,高聳峻峭,形如扇面,故名。崖上有明人楊博題刻摩崖石刻“仙人掌”。崖西有鐵梯,攀援可登崖巅,北眺龍角山,九女寨曆曆在目,西望傲徕峰盡收眼底。向東俯視,龍潭水庫宛若鑲嵌在西溪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閃閃發光。清人孫寶僮有詩雲:“劍峰怒刺天,積鐵拔千仞;俯臨鬼谷幽,旁倚丈人峻”,的确寫出了扇子崖的風韻。
仙人橋
在瞻魯台西側,兩崖對峙,下為深澗,上有三塊巨石懸空累叠,連通深澗,其狀如橋,名曰:“仙人橋”。寓意凡人難過,唯神仙可行。仙人橋形勢險要,神韻天成,是泰山著名的奇景之一。仙人橋呈近東西方向,橫架在兩個峭壁之間,長約5m,由三塊巨石巧接而成。構成橋身主體的三塊巨石,中間的一塊是一種長英質的脈岩,其旁側的兩塊都是粗斑片麻狀二長花崗岩。仙人橋的形成主要由于岩體節理的發育和後期的風化剝蝕作用。
阜虎石
傳說古時泰山多虎,人們在坊東建二虎廟,祀黑虎神,以鎮山獸。坊北有阜虎石,如虎橫卧,旁邊有石刻”虎“字格個引人注目。阜虎石是因長期受到晝夜溫差變化和熱脹冷縮的影響,石英閃長岩由表及裡層層剝落,暴露的表面呈渾圓狀,是典型的球形風化的産物。
拱北石
在玉皇頂東側的日觀峰上,有一巨石向北斜上橫出,頗像一把帶鞘的利劍斜刺蒼天,因它向北探伸,故而得名“拱北石”,因其形猶如起身探海,故又名“探海石”。拱北石長10m,寬3.2m,厚1.5m左右,拱北石就是原來的直立闆狀岩塊在重力影響下發生折斷和傾倒的産物,因下面有一大塊岩石支撐,故其并沒有完全倒伏下來。拱北石是泰山标志之一,也是登岱觀日出的好地方。
唐摩崖
在玉皇頂盤路東側,有峰巒絕壁如削,俗稱“大觀峰”,也叫“彌高岩”。上刻唐玄宗禦制《紀泰山銘》,俗稱唐摩崖碑,高13.3米,寬5.7米,共1008個字,銘文筆法遒勁,神韻十足,蔚為大觀。
天燭峰
在後石塢九龍崗南山崖,有孤峰淩空,其峰從谷底豁然拔起,直插雲霭,秀峰如削,高如巨燭,故名“天燭峰”。屬傲徕山岩體,以中粒片麻狀黑雲母二長花崗岩為主,垂直節理發育。峰端橫生怪松,俯臨萬丈深淵,風采奕奕。
泰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産,世界地質公園,它就像一個巨大的天然寶庫,有太大的文化和秘密值得我們去挖掘和探索。
喜歡的話,就多評論,多點贊,多收藏哦~
對了~别忘了關注小編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