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ATM機已經演變出了豐富多樣的便民業務,但「提現」依然是ATM機的核心業務,就像現在的支付寶已經變成了一個龐大的金融工具,但支付業務依舊是它的核心。本文從取款機從需求分析到産品設計簡單談談其中蘊含的産品思維。
ATM是Automatic Teller Machine的縮寫,意思是自動櫃員機又稱自動取款機。
一、需求背景
20世紀60年代中期,謝潑德·巴倫是德拉路儀器公司的經理。有一天,他在洗澡時突發靈感。想到自己常常因為去銀行取不到錢而惱火,于是打算設計一種24小時都能取到錢的機器。
他見到英國巴克萊銀行的總經理,讓對方給他90秒時間來聽他介紹這個主意,結果對方在第85秒就給了答複,即隻要能把這種機器造出來就馬上買。
二、需求分析
1. 傳統的銀行取現流程繁瑣,需要曆經叫号→填寫取款單→将存折交給工作人員→輸入密碼→取款;
2. 受時間的限制,銀行不可能24小時營業,去銀行還不得不排隊;
3. 受空間的限制,必須去銀行才能取現。
從中提煉出用戶的痛點:去銀行取錢效率低。
三、實現方式
是通過設計一個APP,還是微信公衆号亦或小程序實現這個需求呢?顯然這是不成立的,取款機要和現金打交道,這必須是一個實體的産品。其實很多新手PM會狹義的認為産品經理就是設計APP的,這個理解是邏輯颠倒的。
所謂APP隻是實現需求的一種載體,是當前移動互聯網盛行的背景下的一種主流形态。故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産品或者叫做服務不應該拘泥于任何一種形态,隻要能解決用戶需求都叫産品。
四、建立産品模型
在産品從0-1的過程中,最先要确定的就是關乎需求的邏輯是否在産品上、商業上行得通。通過需求分析建立産品模型,産品模型涵蓋的内容不僅是基本的用戶需求,還包括整個項目的産品邏輯以及商業模式。
雷軍曾說過互聯網思維裡最關鍵的兩個點:第一是用戶體驗,第二是效率。對于互聯網産品來說,能否讓一件事變得更快捷、更有效率,讓用戶完成一件事更快是最重要的檢驗要素。
把現實生活進行抽象和分析,最終形成業務模型。畫原型圖和各種類型的流程圖都屬于業務建模。以下采用UML序列圖的方式繪制取款機服務系統的主線業務。
- 基本流程:表示最主要、最頻繁使用的、默認的流程分支;
- 分支流程:表示不經常使用的、由某個條件觸發的、非默認的業務流程分支;
- 異常流程:标識非正常的、不是業務目标期待的、容錯性的、處理意外情況的業務流程分支。
1. 銀行卡信息校驗卡
其基本流程是ATM機識别被插入的銀行卡是一個正常的銀行卡,下一步顯示安全确認界面。在實際的應用場景中會出現形形色色的異常場景:用戶插入的ATM無法識别的卡,或者狀态異常的卡(比如挂失卡或被鎖的卡)。這個時候要設計後端業務流程處理,以及前端頁面的反饋。
2. 個人信息校驗
這個業務節點對應于普通應用的登錄流程,由于ATM機的處理對象是錢,因此安全性是基本要求。
正常流程是該銀行卡與用戶輸入的密碼相匹配,完成用戶個人信息的校驗。
異常流程有密碼錯誤,登錄超時,密碼輸錯次數超限等。
3. 選擇取款金額
用戶可以直接選擇取款金額或者自定義輸入的方式,若用戶輸入的金額不大于當前餘額則進行下一步的流轉,如果超出了當前餘額則應該提示對應的反饋告知用戶。
在安全性的要求範圍内,注意這個時候需要判斷用戶是否登錄超時。
五、寫在最後
前端是産品的顯性特性,後端是産品的隐性特性。如果讓一個初級的PM來設計取款機,他毫不猶豫會把重心放到前端界面的設計,以及取款的流程等交互的設計。看似簡單的取款流程,實際每一個節點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本文的分析隻是淺層的認知。在所有的産品形态中,前端隻是數據的呈現與人機交互,後端才是業務支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