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下去?如何找到新的增長點?成了這兩年生意人們思考的最多的問題。
疫情三年了,整個商業環境,最大的變化就是,原來不管是啥行業,好像一直有增長空間,現在别說增量,能保住存量就不錯了。
所以,轉型、破局、活下去,成了所有老闆的口頭禅。
既然是通病,又已經病了三年,中國這個地方,最不缺人才,一定有人已經突破了困局。
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帶着這個問題,大聖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找到周圍已經成功轉型的老闆取經,發現他們破局的底層邏輯,說來說去,核心就三點。
第一、先放下。放下這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太難了。首先員工放不下,尤其是老人。
都說諾基亞是曾經的手機之王,其實在它之前,摩托羅拉更厲害,巅峰時期,模拟手機的市場份額幾乎是100%,諾基亞最好的時候,也才50%不到。
摩托羅拉輸在了那?就是老人身上。
當時,手機技術從模拟通信正往數字通信轉型,摩托羅拉作為行業老大,也知道數字通信是未來的趨勢,為啥不轉呢?
因為老人不願意啊,轉型是不是有調整期,是不是要拆掉老基站重建,這一進一出,模拟手機的銷量和利潤就全沒了。
事後看,轉型絕對沒錯,但當時摩托羅拉可是絕對的行業老大啊,幾乎沒有對手。
如果你是老員工,讓你在,一個月旱澇保收賺好幾萬,和累死累活轉型,還不知道能賺多少之間選。
你選哪個?
人心思定,老人在公司奮鬥多年,求得就是一份安穩的收入,一旦誰要打破這種安穩,不管好與壞,本能的就會反抗。
就算不反抗,也會消極怠工,心都聚不到一起,還咋打勝仗?
所以,對于老闆來說,要想破局,先要搞定自己的老人。
其次是老闆自己。
大聖見過太多,嘴上說轉型,必須改變,結果還是繼續走老路的公司。
這些老闆,犯得最大的毛病就是:着相了。把公司和業務當成了一回事。認為老業務要是垮了,公司也會跟着垮掉。
其實,業務和公司之間的關系,就好像細胞和人體,細胞新陳代謝是正常的,而且必須新陳代謝,不死的細胞隻會變成腫瘤,變成癌症,要你的命。
業務也不可能永遠不變
MSN當年跟qqPK,為啥輸了?不是馬化騰厲害,而是微軟自己打敗了自己。
比爾蓋茨起家,是靠Windows系統起家的,很長一段時間,Windows系統就等于微軟。
這本來沒啥問題,比爾蓋茨靠Windows系統也當上了首富。可時代總是會變的,移動互聯網來了,用手機的人越來越多。
就在這種關鍵的轉型期,微軟過去的成功,就成了未來最大的障礙。
他們還是堅持Windows等于微軟,比如,MSN本來就是個聊天軟件,按理說怎麼方便聊天,就該怎麼設計,至于是在手機上,還是電腦上,并不重要。
但微軟固執的認為,Windows是一切,MSN必須基于Windows設計交互和視覺,所以當qq想盡一切辦法讓人方便溝通的的時候,MSN的設計師,卻花了大量的經曆,研究MSN和Windows怎麼更好的兼容。最後,完美的錯過了社交軟件這波紅利。
直到2014年,微軟才意識到自己錯過了移動互聯網。新上任的CEO,上手第一件事就是砍掉Windows部門,然後基于微軟的b端客戶資源優勢,重點推office和微軟雲。
随後,微軟二次爆發,市值一度反超移動互聯網的巨頭蘋果,破2萬億。
很多老闆都會這樣,以為業務就是公司,砍掉了業務就沒有了公司。所以,輕易不敢動核心業務。
一方面,核心業務要養着團隊,動了,立馬就是斷頓。另一方面,年年難過,年年過,好像也能撐一撐,溫水煮青蛙,舒服一秒是一秒。
可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憑啥有涅槃重生的機會。現在市場競争多激烈,不拼一把,是不可能有出路的。
企業轉型難在哪?不在于具體招式,而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人心。隻有老闆和老人的觀念變了,公司才能有真正的改變。但這也是最難的地方,畢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尤其是老團隊,思想固化。
所以,安全起見,最好的方式,晴天修屋頂,在老業務還能支撐的時候,就開始找新方向,人都是先看到後相信,隻要找到的新方向有了起色,轉型就會方便很多。
找方向有兩個思路,一内一外。
外部就是一個字:抄。
大聖有同事之前做地産,正好趕上2014年那波低迷期,房子賣不動,壓力大到,呆在售樓部,不賣房,連呼吸都是錯的。
後來,一個小意外,讓所有人松了一口氣。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對面售樓部做周末小活動,推出了幾套1萬首付的特價房。這種套路,在當時的地産圈,并不算新鮮,當時連0首付都有。
可沒想到,效果還不錯,推的五套特價,全賣完了。
但是,對面售樓部沒有繼續搞了,可能是因為特價房,主要是頂層、底層沒人要的差戶型,剩的不多。估計,打算壓一壓,等那個大型節日,作為營銷噱頭再拿出來。
而大聖同事覺得這是個機會,促銷玩的就是個噱頭,好戶型不能做特價嗎?
于是,連夜找集團申請,做一次大型的一萬首付清盤活動,然後全城推廣,置業顧問給客戶介紹的說辭,還是跟對面售樓部一樣。
要麼說戶型差,說麼說工程抵款房,總之,就是讓顧客有撿漏的機會。結果,一個月趕上之前半年的銷量。
後來,這招被其他同行也模仿去了,抄的人多了,已經成了地産通用的營銷手段,效果也差了很多。
抄外部想法這種事,不光地産用。滴滴也幹過,程維做滴滴之後,開了眼界,發現中國聰明的人太多了,不管你有多聰明的想法,一定有人幹,而且可能還幹的不錯。
所以,在滴滴内部專門成立了基金,鼓勵員工去拜訪、學習其他公司,不管有沒有用,至少多個思路。
内部找方向,關鍵是想清楚自己的核心競争力。
大聖前幾天認識一個開傳統服裝店的老闆韓總,服裝生意不好幹了,轉型賣麻椒雞,半年做到了抖音麻椒雞單月銷量第一。
一個是穿的,一個是吃的,他是咋轉型成功的?
看起來,好像完全不搭嘎,但是對于韓總來說,隻是換了個産品,核心能力并沒有變。
韓總賣麻椒雞,主要是在線上直播。線下也開過店,但是不溫不火,不是不賺錢,而是賺的太慢。
韓總團隊之前搞服裝,直播是标配,對流量和直播有很深的理解,服裝直播可比賣麻椒雞競争殘酷多了,各種銷售技巧、話術留人,千川投流,走過彎路,花過大錢,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所以,搞過服裝直播,反過來搞麻椒雞,完全是降維打擊,幾周就把号沖起來了。
而且,直播放大了團隊,賣服裝練出來的銷售技巧,不說别的,光是産品,服裝一個款,十幾個sku,每次直播,熟悉産品都需要老半天。椒麻雞就是一個單品,天天講,怎麼着也比推銷服裝上手快。
因此,内部破局轉型,首先要搞清楚團隊的核心能力是啥,韓總團隊,有兩個核心能力,會銷售、懂流量。然後,多觀察外部機會,比如覺得直播是個風口,自己的能力又能遷移,就可以換産品,換賽道上。對于團隊來說,隻需要前期摸清楚新行業的遊戲規則,剩下的還是老套路。
有了新方向,做新業務破局,最怕一上來就貪多求快。
大聖有客戶轉型做餐飲,上手幾百萬砸進去,覺得要做就要做大,小打小鬧沒啥意思的。
結果,攤子越大試錯成本越高,前期團隊又不懂行,磨合的過程全是成本,老闆等不到磨合結束,資金撐不住,先倒下了。
真正好的轉型,切口一定要小,這樣,一方面,内部容易集中優勢兵力,大家勁兒往一處使;另一方面,對外也能快速打開知名度,在新市場,有立足之地。
特斯拉馬斯克最早創業就吃了這方面的虧,當時他做支付系統PayPal,一心想做成一個整合美國所有平台的新金融平台,所以設計的功能非常多,既有tob,又有toc、tog。
結果,每次給别人介紹系統的時候,都需要說上半天,關鍵是,說完大家還是雲裡霧裡的,搞不清楚到底要幹啥。
後來,馬斯克無意間提到系統裡面有個電子郵件支付的小功能,很多人來了興趣,覺得這個功能對自己挺有用的。
馬斯克這才意識到,自己貪多了,讓客戶找不到自己的優勢。
于是,立馬調整方向,把所有資源放到了電子郵箱付款上,PayPal因此一炮走紅。
另外,切口小,核心是為了擊穿破局點,讓新業務走上正軌。因為創業最難得就是,從0到1 ,再好的想法,擊穿不了破局點,最後都會被市場淘汰。
而擊穿之後,後面的新業務也會自然而然長出來。
比如釘釘最開始的功能,隻有上下班打卡和公司内部溝通。現在看釘釘,功能非常多,已經是移動辦公的标杆産品。
先小後大,擊穿阈值,找到十倍速增長的機會,是轉型破局,最重要的核心,隻要能破局,團隊看到了希望,後面就會像下坡滾雪球一樣,不費勁也能做大。
好了,總結一下本期内容。
老業務遇到瓶頸,需要轉型或是找到新的增長點,核心有三點。
第一,先放下。你過去的成功,也是未來最大的障礙。這種障礙一方面來自團隊老人不願意割肉,另一方面來自老闆的認知:錯把業務當公司,不願意輕易舍棄老業務。所以,晴天修屋頂,是相對安全的轉型方式,别等屋頂漏雨了,人走完了,才琢磨轉型。
第二、找方向。一内一外,内部主要是找到自己的核心競争力,然後基于核心競争力,把能力遷移的新業務。外部,一定要堅信,中國聰明人很多,不管你有多聰明的想法,一定已經有人幹了,而且可能幹的還不錯。所以,要觀察外圍機會,一旦發現機會,立馬和内部結合,嘗試破局。
第三、小切口。前期不要貪多,把切口放小,以最短的時間,擊穿破局點,讓團隊看到希望,在市場站穩腳跟,然後自然而然的長成大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