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做選擇題是有方法和技巧的,生物選擇題更是如此。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一份解答單項選擇題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對你有用~
01生物選擇題的一般方法1. 仔細審題,找出關鍵詞語。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許多在字面上非常相近的概念或名詞等專業術語,但它們的實際意義卻相差很大,如胚囊和囊胚、極體和極核、原生質體和原生質層、氧化分解和水解等等。命題常會以此為基點,考查學生對這些概念和名詞等專業術語理解的深刻程度。
例1:DNA分子在初步水解後,得到的化學物質是:( )
A.氨基酸 、葡萄糖、堿基
B.脫氧核苷酸
C.脫氧核糖、堿基、磷酸
D.核糖核苷酸
【方法領悟】選擇題的題幹屬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規定了選擇的内容及要求。本題中的關鍵詞是“初步水解”。由于D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一個脫氧核苷酸分子完全水解後得到一分子含氮堿基、一分子脫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但題幹問的是DNA分子在“初步水解”後的産物,故應為脫氧核苷酸。
【答案】B
2. 明确限制條件,縮小答案範圍。
審出“限定條件”,就等于找到了“題眼”,題目中的限定條件非常關鍵,限定條件的指向往往提示了解題的思路和方向。
限定條件包括:
①限定種類,如時間、原因、影響等;
②限定程度,如根本、直接、最終、一定、最好、最簡便、最多、最少、最可能等;
③限定對象,如是植物細胞還是動物細胞,是高等植物還是低等植物,是葉肉細胞還是根細胞,是一個細胞還是一個生物體等;
④限定過程,如是蛋白質的合成還是分泌等。
例2:為了确定某株高莖豌豆(顯性)的基因型,最簡便的方法是:( )
A.讓其與矮莖豌豆雜交
B.讓其與另一株高莖豌豆雜交
C.讓其自交
D.直接進行DNA檢測
【方法領悟】該題題幹中已經明确了限制條件為“最簡便的方法”,确定顯性植株的基因型的方法常用的有兩種:測交和自交,但豌豆為自花傳粉閉花授粉植物,故最簡便的方法應為自交。
【答案】C
3. 挖掘隐含條件,完善題幹信息。
隐含條件是指隐含于相關概念、圖形和生活常識中而題幹未直接指出的條件。隐含條件為題幹的必要條件,往往成為決定解題成敗的關鍵。
比如,驗證性實驗試題的結論一般要求與教材上的正面知識一緻;遺傳系譜圖推導中沒有說明“有病”的指的就是“正常”等,這些都是隐藏在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故應仔細閱讀題幹,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挖掘隐含條件,把題幹補充完整。
例3: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腦垂體提取液的培養液中,同時檢測某種激素的含量;經過一段時間培養後,再檢測、培養液中該激素的含量,發現該激素含量增加,這種激素是:( )
A.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促甲狀腺激素
D.雌性激素
【方法領悟】本題的隐含條件是“蛙腦垂體提取液中已經不存在完整的腦垂體細胞”,也就不能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因此含量增加的激素就不可能是B、C兩個選項所示的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是下丘腦分泌的,而題目中根本沒有涉及下丘腦,因此A選項也不符全備件。那麼這種激素隻能是雌激素,原因是垂體中原來合成的促性腺激素刺激蛙的卵巢,促進卵巢合成并分泌雌性激素。
【答案】D
4. 排除幹擾信息,找準命題意圖。
幹擾因素是指命題者有意在題中附加的一些與解題無關的信息,它們會幹擾考生的解題思路,增加試題難度。命題者可以将幹擾信息放在題幹中,也可以放在某一個選項中,其目的就是考查考生的基本功是否過硬。
例4:關于葉肉細胞在光照條件下産生AI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無氧條件下,光合作用是細胞ATP的唯一來源
B.有氧條件下,線粒體、葉綠體和細胞質基質都能産生ATP
C.線粒體和葉綠體合成ATP都依賴氧
D.細胞質中消耗的ATP均來源于線粒體和葉綠體
【方法領悟】本題中有兩個幹擾,一個是“光照條件下”,另一個是A選項中的“無氧條件下”。這兩個條件連續給出,很容易誤導考生排除線粒體,隻想到葉綠體而誤選A選項。但是隻要意識到“呼吸作用的第一階段也可産生ATP”,就很容易判斷出A、D兩個選項是錯誤的。又由于線粒體中在進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時,有ATP的合成但是不依賴氧,因此C選項錯誤。
【答案】B
5. 克服思維定式,防止“生路熟走”。
有些試題的已知條件是命題者對教材中的有關知識、考生平時已做過的試題等稍作改動後命制而成的,這類題最具欺騙性,乍看像“熟題”,實際上已經“改頭換面”,其目的在于檢驗考生是否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以及準确獲取信息的能力。
記得越是“熟題”,越要警覺、細心審題,準确地獲取信息,做到“熟路生走”,才能準确作答。
例5:一個人體内的胰島B細胞、神經細胞、表皮細胞等,其形态、功能各不相同,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是:( )
A.不同細胞中信使RNA的結構不同
B.不同細胞中轉運RNA的種類不同
C.不同細胞中蛋白質的結構不同.
D.不同細胞中DNA的堿基排列順序不同
【方法領悟】本題中的“根本原因”是最常見的提問方法,我們一般都首先考慮“遺傳物質”或“基因”。而選項中恰恰有這個選項,因此很容易“誤導”考生選擇D項。實際上,本題的“題眼”是“一個人體内的……形态、功能各不相同”,同一個人體内的細胞是經有絲分裂獲得的,因此遺傳物質相同;不同細胞形态、功能各不相同,是細胞分化(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故不同細胞中信使RNA的結構不同。
【答案】A
一、直選法
這是解答選擇題最基本的方法,其程序是依據題目銜給條件,借助已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和判斷,直接得出結論。
例1:為研究果實貯藏效率與氧氣濃度的關系,将質量相同的蘋果果肉放在氧氣濃同的密容器中,一小時後測定氧氣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釋放量。
結果如下表:
根據以上結果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A.氧濃度為3%時,每小時葡萄糖有氧分解量為0.05mol
B.氧濃度為5%時,每小時葡萄糖無氧分解量為0mol
C.倉庫中貯藏蘋果時氧氣相對濃度為5%時最好
D.貯藏蘋果時還可以采取低溫、幹燥等措施
答案:D
二、找題眼法
找題眼法就是從多個已知條件中找出某一作為解題切入點的條件,從而得出答案的方法。其中最先使用的條件就是題眼。
例2:水溶性染色劑(PI),能與核酸結合而使細胞核着色,可将其應用于細胞死活的鑒别。細胞浸泡于一定濃度的PI中,僅有死亡細胞的核會被染色,活細胞則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細胞中,則細胞核會着色。利用PI鑒别細胞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細胞與活細胞的核酸結構不同
B.死細胞與活細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細胞能分解染色劑
D.活細胞的細胞膜阻止PI的進入
答案:D
三、信息轉化法
對某些選擇題,由于情境比較陌生,或内容比較繁瑣,可通過思維轉換,将題示信息轉化為比較熟悉的,便于理解的形式,從而化陌生為熟悉,化難為易,迅速求解。
例3:以蟲治蟲是生态農業的重要内容,下圖表示某一生态系統中四種生物所含有機物的總量,假設這四種生物隻構成一條食物鍊。請問在一段時間内,如果甲的種群數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後果是( )。
A.乙和丁的種群數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種群教量都減少
C.乙和丙的種群數量都減少
D.乙和丙的種群數量都增加
解題時首先可以根據圈中四種生物所含有機物的總量,将它們的關系轉化為熟悉的食物鍊形式。從圖中不難看出,四種生物所含有期物的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
根據生态系統能量逐級遞減的特點,寫出四種生物構成的食物鍊:丙→丁→甲→乙。然後根據食物鍊中各生物之間的關系推理其數量變動情況。當甲的數量增加時,丁因大量被甲捕食,數量将會減少,丙因丁的減少而數量将增加,乙因甲增加,食物來源充足而數量增加。
答案:D
四、聯想法
有些試題的答案,直接根據已知條件很難找到,在解答這類試題時,應先采用不同的聯想方式,找到與已知條件相關聯的已掌握的知識,再根據這些知識得出答案。
例4:首先在一堆垃圾的有機物中檢測到放射性,随後又在附近的植物中檢測到放射性。接着又在其周圍生活的動物體内也檢測到放射射性。如果放射性隻是來自某一種元素。你認為最可能是什麼元素?( )
A.O B.C C.N D.H
答案:C
五、拟稿法
有些試題,雖然已知條件簡短,但推導過程卻很複雜。在解答這類題時,應采用拟稿法。拟稿法是指在推導這類試題的答案時,通過打草稿,将抽象思維轉變為形象思維,以降低答題的難度,從而提高解題效率。
例5: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産生F1,在F1雌雄個體變鬣産生的F2中,雄蜂因型共有AB、Ab、aB、ab四種,雌蜂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四種。則親本的基因型為( )
A.aabb×AB
B AaBb×ab
C.AAbb×aB
D.AABB×ab
解析:解答這道試題時,必須首先明确雄蜂是單倍體,它是由上一代雌蜂的卵細胞單獨發育而成的,因此雄蜂個體的基因型及種類,應該與雌蜂配子的基因型及種類相同;雄蜂産生的配子的基因型與雄蜂本身的基因型相同。然後還得明确題幹中提到的“親本”.不是指F2的親本(如果是指F2的親本,直接提F1就行了),而是指F1的親本。
解題過程圖解(從F2的個體的基因型開始,逆着基因的傳遞方向列出)如下:F2:♂AB、Ab、aB、ab ♀AaBb、Aabb、aaBb、aabbF1的配子:♀AB、Ab、aB、ab ♂abF1:♀AaBb、♂abP的配子:♂AB ♀abP:♂AB ♀aabb
答案:A
六、圖示法
圖示法能形象、直觀地展示思維過程,簡便、快捷
例6:氧氣分子由肺泡擴散進入紅細胞内并與血紅蛋白結合的過程,至少需穿過幾層磷脂分子?( )
A.3 B.4 C.5 D.10
解析:由題意氧氣分子穿過肺泡壁經過了兩層生物膜,穿過毛細血管壁經過了兩層生物膜,穿過紅細胞經過了一層生物膜,至少需穿過5層生物膜,而每層生物膜是由兩層磷脂分子構成。
答案:D
七、篩選淘汰法
有些試題,根據已知條件直接找答案,有可能找不到、找不全或找不準。可以根據題幹所給的條件和提出的問題,對各個選項加以審視,将與題目要求不符合的選項逐一篩選,不能否定的答案即為正确答案。
例7:基因型RrSs與rrSs的個體雜交後,子代的表現型之比是( )
A.l︰2︰l
B.3︰1︰3︰1
C.1︰l︰1︰l
D.9︰3︰3︰l
答案:B
八、分析推理法
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運用生物學相關的原理和規律,分析出與答案相關的若幹要素,再利用這些要素推導出答案。
例8:如果用15N、32P、35S标記噬菌體後,讓其侵染細茵,在産生的子代噬茵體的組成結構成分中,能夠找到的放射性元素為( )
A.可在外殼中找到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15N、32P
C.可在外殼中找到15N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答案:B
九、搭橋法
有的試題,在題幹中涉及不同章節的知識,構成思維上的鴻溝。需根據生物學搭起思維上的橋梁。
例9:水稻的一個細胞在有絲分裂後期有48條染色體,在一般情況下,水稻的珠被細胞、胚細胞和胚乳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分别是( )
A.24、24、24
B.12、12、12
C.12、24、36
D.24、24、36
答案: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