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常用漢字5000字表

常用漢字5000字表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10:02:01

常用漢字5000字表? "見"的繁寫是"見",目在上,人在下,古人認知天地從眼睛開始眼見為實,可感知的東西被叫作"有",而不可感知的東西被叫作"無",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常用漢字5000字表?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常用漢字5000字表(我眼中的漢字34)1

常用漢字5000字表

"見"的繁寫是"見",目在上,人在下,古人認知天地從眼睛開始。眼見為實,可感知的東西被叫作"有",而不可感知的東西被叫作"無"。

幾千年來,感覺和非感覺,感知與非感知,有與無,實與不實,有與非有,都因為這個"見"字而争論不休。到底是"眼見為實"還是"眼見為虛"。形成了後來兩種完全不同的世界觀或宇宙觀。

"眼見為實"存在于當下,是一種真實。而"眼見為虛"存在于心中,是一種思想。"所見即存在,所見而非存在",究竟那一個對?思境不同,高度不同,判斷自然會有所差異。

我喜歡"眼見為虛",因為"虛"并不是"無",也不是"空",如果你能逃離哲學的領地,"眼見為虛"就不是假裝看不見,而是"所見非見"的一種“非空非有"的狀态。

"識"是人類的理性,識裡面有思想,有用心。一個東西或者一件事情看完之後,眼睛裡除了物象,還有思考;除了思考,還有思考的思考,也就是康德眼中那個“深在的思考"。(藏識即阿賴耶識)

有時候我想,古人發明"見"字為什麼不在眼睛下面畫一條恐龍或者畫一個别的什麼東西,而偏偏要畫個人呢?

"見"之所以為"見",這是中國人在與自然打交道的過程中留給後人看問題的一種啟智符号。人與别的生命不同,人有識,而動物沒有,人是理性的,而動物是非理性的。

古人造字,比較有智慧,漢字不僅僅是見子打子的象形呈現,更是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延伸表達。譬如:見到、見識、見解、見地。同樣一個字,稍為組合一下,其用"心"程度就完全不同,"見"的含義就一個比一個深。從沒有動念到認真想一想,再到反複的思考,最後形成自己的世界觀甚至宇宙觀。

《楞嚴經》講:"見見之時,見是非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這個話乍一聽很難懂,但是如果你學過解讀漢字的方法,就不難理解。南宋理學大家朱熹歸納了一個"體、相、用"的解讀方法,即任何以漢字表達的事物或認知,均可以用"體"、"相"、"用"的方法來解讀。比如這個"見"字,它的"體",是指這個"見"字本身所具有的這個"見"的功能,而這個功能會有一個開關,你關閉這個開關什麼都不存在,而你打開這個開關一切就都呈現,這就是"用"。那麼"相"是什麼呢?"相"其實就是我們使用這個功能所能看見并想象的所有"樣子"。

同樣一個"見"字,作名詞的時侯指"本體",作動詞的時侯指"功能"。比如:"見見之時",第一個"見"是動詞,第二個"見"是名詞,把這個弄清楚,後面的經文就比較好懂了。

中國漢字為中國人探索人類文化預留了空間。識字的"根性","看"是一方面,看完之後用心去想一想,這又是另外一個方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