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18日,此時的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正在位于克裡米亞半島的福羅斯别墅旅遊度假,以蘇聯共産黨中央書記舍甯為首的代表團突然到訪這裡,這也讓戈爾巴喬夫意識到了情況的嚴重性。
雙方剛一見面,舍甯就直接開門見山地說道:“你必須取消簽署《新聯盟條約》,同時還要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态,或者将總統的權力移交給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
對于舍甯提出的要求,戈爾巴喬夫全部都拒絕了。
在這種情況下,舍甯等人隻好把戈爾巴喬夫軟禁在了福羅斯别墅裡,以防止他在8月20日返回莫斯科簽署《新聯盟條約》。而關于這種說法,舍甯在後來接受采訪時說:“戈爾巴喬夫是故意在福羅斯别墅不出來的,他想要觀察事态的發展。”
福羅斯别墅
于是,舍甯等人立即返回莫斯科的克裡姆林宮,并召集時任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國防部長亞佐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盧基揚諾夫和内務部長普戈等高級領導,召開緊急會議。
會議一直持續到了8月19日淩晨3時,為了避免蘇聯加盟共和國一個個分裂出去,他們最終決定成立一個由亞納耶夫、亞佐夫、克留奇科夫等8人為主要領導的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的其餘成員,除了總統戈爾巴喬夫以外,幾乎包含了蘇聯當時各個部門的高官。
與此同時,亞納耶夫還通過媒體發表了《蘇聯領導人聲明》,對外宣布說:“總統戈爾巴喬夫由于身體健康原因,已經無法繼續履行總統的職責。國家正式進入緊急狀态,軍隊将進駐莫斯科街頭維持秩序。”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蘇聯8·19事件”!
戈爾巴喬夫
葉利欽絕地反擊,8·19事件失敗這場事件雖然看起來像是一場“軍事政變”,但軍隊在街頭卻是非常有序,甚至還會停下來等待紅綠燈,就連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間斯考克·羅夫特都認為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會取得成功。
然而,就在關鍵的時刻,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遇到了一個強勁的對手,他就是時任俄羅斯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的鮑裡斯·葉利欽,同時他也是《新聯盟條約》的幕後操控者。
正是由于葉利欽的出現,導緻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的行動僅僅維持了三天的時間,就徹底宣告失敗了。
站在葉利欽的角度上來分析,他自然不希望有一個淩駕于自己之上的政權存在,希望弱化蘇聯的政權體系,以此确保俄羅斯聯邦能夠占據主導地位。
葉利欽
面對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的一系列舉動,葉利欽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在第一時間主動出擊,先發制人。他親自登上圖曼裝甲師第110号坦克,在民衆的一片歡呼聲中,發表了《俄羅斯領導人告公民書》。
《俄羅斯領導人告公民書》是一份态度強硬的文件,内容中寫到:
“蘇聯犯罪集團(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實施了國家政變,使國家陷入了非法狀态,我們号召所有的俄羅斯公民無限期政治罷工,不屈從于任何篡權者的指令,積極反對緊急狀态委員會的軍事法西斯制度。”
葉利欽希望通過憲法為武器,來回擊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并強烈譴責亞納耶夫等人的非法行為。根據蘇聯當時的憲法規定,隻有總統才有權力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态,其他人則沒有權利。
自從葉利欽登上坦克發動群衆的那一刻起,幾乎就扭轉了整個不利局面,也确實讓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亂了陣腳。
葉利欽登上坦克,發動群衆
于是,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決定進入俄羅斯聯邦議會大廈,對葉利欽實施逮捕,卻遭到了大廈外圍的數萬名民衆的阻攔。因為葉利欽是民選出來的總統,他們自然要用實際行動來保護葉利欽。
此時蘇聯的政治形勢已經在倒向葉利欽這一邊,畢竟他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民衆支持。
8月20日,這一天原本是戈爾巴喬夫簽署《新聯盟條約》的日子,但戈爾巴喬夫還在克裡米亞半島“度假”。不僅如此,俄羅斯聯邦議會大廈的周圍聚集了數萬名民衆,他們用身體堵成了一道人牆。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制定了“使用武力強行逮捕葉利欽”的方案,并定于8月21日淩晨3時展開行動。
葉利欽
時間正在一分一秒地過去,然而,随着三位群衆的意外喪生,使得局勢發生了逆轉。為了避免大規模的流血事件發生,亞納耶夫等人主動放棄了使用武力的計劃,這讓瀕臨絕境的葉利欽終于松了一口氣。
随後,軍方部署在俄羅斯聯邦議會大廈前的坦克離開了,同時将莫斯科街頭的軍隊全部撤離。這也就意味着,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持續了三天的政治行動,正式以失敗而告終。
葉利欽趕在緊急狀态委員會之前,接回戈爾巴喬夫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的幾位主要領導人,曾經都是戈爾巴喬夫的同事或部下,他們共同承擔着蘇聯的改革重任。但是,當改革陷入困境的時候,戈爾巴喬夫就開始走了彎路,于是就産生了聯盟解體的危機。
為了保住聯盟的體制不被破壞,迫使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發動“8·19事件”,試圖挽留已經處于懸崖邊上的蘇聯。誰也不會想到,這場事變僅僅用了三天就宣告失敗。
“8·19事件”的初衷是維護聯盟的體制,避免蘇聯分裂,但卻演變成為了加速蘇聯瓦解的催化劑。
當莫斯科街頭的軍隊開始撤退的時候,亞納耶夫等人見勢不妙,就派出一隊人馬趕往克裡米亞半島的福羅斯别墅,請戈爾巴喬夫回來收拾殘局。
就在這個時候,福羅斯别墅裡面的所有通訊設施全部恢複正常,戈爾巴喬夫通過收音機了解到了蘇聯的最終動向,于是命令警衛封鎖所有入口,不準任何人進入福羅斯别墅。
與此同時,戈爾巴喬夫立即往美國白宮撥通了一個電話,他要和時任美國總統老布什(全名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通話。
老布什
早在1985年,戈爾巴喬夫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以後,蘇聯和美國這兩個世界超級大國的關系就已經悄然發生了轉變。
戈爾巴喬夫剛一上任的時候,就進行了一系列激進式的改革措施,結果卻沒有起到顯著的成效。由于蘇聯與美國冷戰的緣故,雖然蘇聯當時的個人自由得到了尊重,但人民的生活質量卻在不斷下降。
長期保持跟西方國家處于對抗的态勢,将蘇聯拖得疲憊不堪,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用在了擴充軍備上面。戈爾巴喬夫意識到,要想成功實施改革和改善人民的生活,就必須要與西方國家緩和關系,退出冷戰局面。
為此,戈爾巴喬夫重新制定了“外交新思維”,并于1987年簽訂了《蘇美兩國消除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根據這個條約中的規定,蘇聯将會銷毀1752枚導彈,而美國需要銷毀859枚導彈。
1989年12月,戈爾巴喬夫在馬耳他與當時的美國總統老布什舉行了會晤,他以弱者的姿态勸說老布什停止核武器研發競賽。通過馬耳他會晤,成為了蘇聯和美國關系改善的一個轉折點,還有人形象地說道:“美蘇冷戰是在地中海暖洋洋的海水中埋葬的。”
站在美國的角度上來看,戈爾巴喬夫實施的“外交新思維”政策,完全符合美國的利益。正是因為這個“外交新思維”,使得蘇聯對美國的威脅降低了很多,這也是美國支持戈爾巴喬夫改革的一個重要因素。
可是,美國和蘇聯雖然同時銷毀了核武器,并裁減了軍隊人數,但從數量上卻不對等。戈爾巴喬夫在這些問題上的步步退讓,雖然讓美國人非常高興,卻也遭到了蘇聯群衆的不滿。
自從馬耳他會晤之後,美國和蘇聯的關系變得越來越親密,老布什還不斷地贊美戈爾巴喬夫的“外交新思維”,還從各種方面支持戈爾巴喬夫對蘇聯進行全面改革。
戈爾巴喬夫
“8·19事件”發生之後,老布什在第一時間就發表了一份措辭強硬的講話,強烈譴責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血腥”鎮壓民衆等等。8月21日的早上,他又主動給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打了電話,葉利欽在通話中透露了一個即将實施的計劃。
就在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派出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人飛赴克裡米亞半島,想要把戈爾巴喬夫接回莫斯科的同時,葉利欽卻搶先了一步,提前派出時任俄羅斯聯邦副總統魯茨科伊前往克裡米亞半島,率先把戈爾巴喬夫接回。
葉利欽之所以把自己行動計劃告知老布什,因為他想借助美國的外部影響,隻有獲得了美國的支持,距離成功就不遠了。通常來說,任何一個國家内部發起的一個政治變動,都需要有外部世界的影響,這也是他戰勝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的一個重要原因。
八一九事件
毫無防備,戈爾巴喬夫“被迫”下台其實,自從葉利欽當選俄羅斯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開始,他就進入了美國人的視線。
1990年6月12日,在葉利欽正式上台的第一天,就簽署了一項《非黨化總統令》。内容中規定:“禁止蘇聯共産黨在俄羅斯聯邦政府機關和企業裡面活動。”
在這種背景下,葉利欽成為了反對蘇聯政黨的帶頭人,并于一個月後前往華盛頓拜訪了老布什。對于美國人來說,葉利欽在企圖削弱蘇聯政治體制的強硬态度上,正是他們所希望看到的。
當戈爾巴喬夫被舍甯、亞佐夫等代表團軟禁在福羅斯别墅之後,當時能夠與國家緊急狀态委員會對抗的也就隻有葉利欽了,所以美國就把目光轉移到了葉利欽的身上。
克裡米亞位置
而葉利欽也确實用實際行動,向美國證明了自己。
8月22日淩晨2時,葉利欽派出了一架專機,順利将戈爾巴喬夫接回了莫斯科。
此時的戈爾巴喬夫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但他怎麼也不會想到,葉利欽雖然将他接回莫斯科,卻沒有繼續幫他坐穩蘇聯總統的寶座,而是将他帶向了政治生涯的終點。
按照俄羅斯聯邦檢察院簽署的命令,立即逮捕蘇聯國防部長亞佐夫和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而副總統亞納耶夫、蘇共中央書記舍甯等人也在逮捕名單之列。但是,對于蘇聯領導人的逮捕命令,竟然是由俄羅斯聯邦檢察院簽署發出的,畢竟俄羅斯聯邦也僅僅是一個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而已。
對于這個問題,戈爾巴喬夫卻不管不問,任由俄羅斯聯邦檢察院逮捕蘇聯的亞納耶夫、亞佐夫等領導人。
時任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
戈爾巴喬夫天真的以為,隻要自己回到了莫斯科,一切就可以恢複正常。于是,他在克裡姆林宮正常辦公,忙着簽署新的人員任命書,但他的如意算盤打錯了。
就在這一天的白天,葉利欽以“悼念在8·19事件中犧牲的三名民衆”為主題,在莫斯科紅場上舉行了20萬群衆參加的集會。但是,他卻在集會現場挂出了一面白藍紅三色旗,并對在場的群衆隆重宣布說:“我想告訴世界各國,我們阻止了政變,今天俄羅斯聯邦共和國決定,将沙皇俄國時代的三色旗作為國旗。”
雖然戈爾巴喬夫在名義上還是整個蘇聯聯盟的最高領導人,但葉利欽已經成為了克裡姆林宮的實際掌控者,通過他的舉動就已經證明了。
在接下來的俄羅斯聯邦議會上,葉利欽更是當衆上演了一出權力更叠的把戲,将毫無防備的戈爾巴喬夫趕下了台。
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
8月23日上午,在葉利欽的盛情邀請下,戈爾巴喬夫參加了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的非常會議。葉利欽在會議上宣布“禁止蘇聯共産黨的一切活動”,實際上,這場會議也就是特别針對戈爾巴喬夫而召開的。
就在這個時候,葉利欽走到演講台前,要求戈爾巴喬夫與他共同簽署這項法令。此時的戈爾巴喬夫一臉懵逼的樣子,他完全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就這樣,在葉利欽的“威逼”之下,戈爾巴喬夫于第二天辭去了蘇聯共産黨中央的職務,同時還将蘇聯共産黨中央解散。随後,葉利欽立即派人查封了蘇聯共産黨中央的辦公大樓和所有财産,完全掌控了局勢的主動權。
這場震驚世界的政治風暴,仿佛是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悄然完成了,并沒有給莫斯科帶來任何影響。
普京和戈爾巴喬夫
蘇聯解體随着蘇聯共産黨的解散,也意味着加快了蘇聯解體的步伐,蘇聯先後承認了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格魯吉亞、亞美尼亞、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加盟共和國的獨立。
直到這個時候,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已經名存實亡。
然而,戈爾巴喬夫并不希望看到蘇聯就此土崩瓦解,他馬上起草了一份《經濟共同體條約》,希望各個加盟共和國能夠維持一種比較松散的聯盟制度。
盡管葉利欽也在《經濟共同體條約》上面簽了字,但他卻在背地裡與白俄羅斯元首舒什科維奇、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聯合簽署了“關于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定”,宣布停止蘇聯的存在,這就是曆史上的《别洛韋日協議》。
戈爾巴喬夫
蘇聯作為所有加盟共和國的國際法主體,随着《别洛韋日協議》的簽署,距離完全解體已經越來越近了。
如今,我們回顧蘇聯解體的這段過程,它是由各種曆史因素而形成的。
通過這一重大的曆史事件,我們從中看到了曆史的必然性,同時也存在了曆史的偶然性。在這場權力的鬥争中,戈爾巴喬夫徹底敗給了葉利欽,他意識到,自己是時候退位了。
蘇聯成員國
1991年12月25日,在西方傳統的聖誕節這天的晚上,已經無力回天的戈爾巴喬夫向外界宣讀了他的辭職報告。内容中寫到:
“親愛的同胞們,鑒于獨立國家聯合體成立後的情況,我終止自己以蘇聯總統身份進行的活動,我堅決擁護人民的獨立,但同時我也維護蘇聯作為一個國家的整體性。”
很快,飄揚在莫斯科紅場上空将近70年的蘇聯國旗被換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羅斯聯邦的國旗,蘇聯正式退出了曆史舞台。
相關文章:
1991年為阻止蘇聯解體,戈爾巴喬夫被奪權,軍隊出動,怎麼回事?
1991年,為避免蘇聯分裂,出兵包圍總統府,葉利欽如何力挽狂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