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曼在繡荔枝 孫秋霞 攝
中新網廣州10月29日電 題:90後非遺傳承人梁曉曼:讓廣繡“飛出”畫框
作者 孫秋霞
一顆顆鮮紅飽滿、立體感十足的荔枝,在梁曉曼的一針一線中,令人垂涎欲滴。梁曉曼是廣繡家族第六代傳承人,從五六歲開始,她就跟着母親梁秀玲(廣繡大師)學習廣繡。
作為粵繡之一的廣繡,是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間刺繡工藝的總稱,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它以形象傳神、紋理清晰、色澤富麗、構圖飽滿聞名于世,主要針法有30餘種,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梁曉曼設計的廣繡首飾 受訪者供圖
傳統廣繡一般以花鳥魚蟲等題材居多,梁曉曼通過不斷創新探索,不僅将動漫等題材引入廣繡,而且還讓廣繡不再躺在畫框裡。耳環、項鍊、發箍、領帶、漢服……凡是貼近生活的場景,梁曉曼都會嘗試将廣繡融入其中。
她說,除了裱在畫框裡,廣繡也可以成為年輕人穿戴出去的首飾和衣服,彰顯自己的品味,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傳播廣繡文化。
将動漫題材帶入廣繡
1993年,梁曉曼出生于番禺北亭村廣繡世家,自清朝以來,她的家族世代以制作廣繡為生,梁曉曼是最年輕一代的廣繡傳承人。
梁曉曼設計的廣繡首飾 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明清時期是廣繡出口的全盛時期,曾一度引領歐美的社會時尚。作為廣繡的發源地之一,北亭村幾乎家家有繡架,戶戶有繡娘,當時還有不少男工,俗稱“花佬”。
梁繡玲告訴記者:“我媽媽那個年代,每家每戶都把廣繡作為重要的生活來源,到了我10來歲的時候基本沒人繡了,因為出口沒有了市場,在國内又賣不出去,很多人都轉行了。”
梁曉曼設計的廣繡首飾 受訪者供圖
在梁曉曼看來,家族祖祖輩輩都做廣繡,放棄真的很可惜,“我是真心喜歡廣繡,覺得可以在這方面繼續努力,挖掘它更多的魅力”。
為了讓廣繡更好地适應時代的發展,梁曉曼母女均做了不少創新。比如,梁秀玲利用豐富多彩的色線和新刺繡技法表達花鳥、動物、風景、瓷器及人物肖像等;梁曉曼則把動漫等題材帶進廣繡。
梁曉曼的第一幅動漫廣繡作品《動漫天使》,共曆時3年完成。她告訴記者,由于動漫色彩豐富,此前沒有人做過該類題材,需要在技法、顔色上不斷創新,并運用當代的繪畫理念。
梁曉曼的動漫廣繡作品 受訪者供圖
“我上初高中時利用寒暑假完成自己的第一幅動漫廣繡作品後,看到了廣繡更多的可能性。廣繡的題材可以不再局限于花鳥魚蟲等題材,喜歡什麼就能繡什麼,隻要把握好它的文化内涵。”梁曉曼說。
為了探索廣繡更多的可能性,梁曉曼上大學時特意選擇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想将廣繡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環境中。
梁曉曼設計的《千裡江山圖》手繪刺繡屏風 受訪者供圖
讓廣繡走近年輕人
千年來,廣繡的行頭很簡單,隻是一根針、一縷線、一塊布、一個花架。但廣繡易學難精,光是針法就有幾十種,再加上在現代工業的沖擊下,廣繡手工藝逐漸衰落,傳承成為廣繡面臨的最大問題。
“現在廣繡的市場需求比較少,傳統手工藝受到機器的沖擊非常大,找到廣繡的生存空間以及培養新一代的廣繡傳承人都比較難。”梁曉曼說。
梁曉曼教廣州天河外國語學校學生刺繡 孫秋霞 攝
以往,大家常常隻能在博物館或展覽館裡看到廣繡。為了讓廣繡走近年輕人,梁曉曼設計了一系列的廣繡首飾,包括耳環、項鍊、發箍等。此外,借助“國潮”風口,她還将廣繡融入了漢服中。這不僅讓廣繡“飛出”畫框,而且讓廣繡的價格更加親民。
“通常一幅大的廣繡作品價格在1到2萬元,因為人工成本比較高,要繡一個多月,而且蠶絲線也很貴。廣繡首飾的人工成本較低,售價隻有幾百塊錢,可以讓更多年輕人消費得起。”梁曉曼說。
梁曉曼教廣州天河外國語學校學生刺繡 孫秋霞 攝
在梁曉曼的工作室,擺着《千裡江山圖》手繪刺繡屏風。她告訴記者,整部作品都是手繪制而成,對重點部分進行刺繡,大大降低了成本,比較适合放在家裡當裝飾品。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培養新一代的廣繡傳承人,梁曉曼還将廣繡帶進了幼兒園、小學、中學和高校。她說:“通過廣繡進校園,不單單讓學生們了解廣繡,而且讓他們學習廣繡,一些大學生是有設計能力的,他們也能将廣繡應用到自身所學中。”
梁曉曼對廣繡文物進行複繡 孫秋霞 攝
在梁秀玲看來,每一代廣繡都有自己的魅力和風格,由于大家的審美在變,廣繡的題材也在變,技藝手法也在變。“我很支持女兒的創新,因為有了創新廣繡才能走得更遠,才能被市場接受。”(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