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有三寶,人參為其首。縱觀古今書籍,都說人參:味甘、微苦,但吃過人參的朋友,又有幾人真正理解短短四字的味道?
野外人參采集
大家是否發現一個問題,所有的書中,沒有人将人參的味道與人參的參齡聯系起來。糾其根本,就是沒有條件。低年頭的人參味道區别不大,而高年頭的人參又極為稀缺,盡管有條件又因價格過于高昂而不舍得品嘗。從而導緻人參相關的書籍缺失了對人參味道的描述。
那麼今天隆桑就不同參齡,不同種植方法的人參味道進行一個簡單闡述。
首先我們從種植角度來進行分類,其他分類方式暫且不提。
園參
第一,園參。隆桑對園參的定義,可能要颠覆大家的一貫理解。
園參即:是指在人參整個生長過程中,全程或者一半以上的生長過程由人工幹預,從而得到的人參産品,即園參。
以種植方法分類,移山參則是園參的一部分,是園參的一個品類。因為移山參的種源分為兩部分,其分一種以園參幼苗移植,另一種為野生人參幼苗或者林下參幼苗移植。前者以産量為主,後者以具備部分野山參特征為主。但但凡生長在或者曾生長在參園中,都可算為園參。
4-6年園參的味道:味苦且濃烈,持續整個回味過程,無回甘,土腥味重,整體味道相對較淡。單體重量越大,苦味越發明顯。同樣參齡的林下參相較園參土味重而苦味輕,個人認為,園參在種植過程中,帶有苦味的成分随着人參的單體大小而增減,與人工施肥管理有直接或間接關系。換句話說,人參自然生長過程中,苦味與其他味道平衡生長,而經過人工幹預,打破了此間關系,導緻苦味濃烈而土腥味相對掩蓋,回甘味道完全掩蓋或參齡不到并未産生。
林下參
第二,林下參(包括僅在自然環境生長,且移植過不超過1次的移山參):是指經過或未經過人工催芽、播種到模拟野生環境的林地之中後,無任何人工幹預(不含人工除草),從而得到的人參産品,即林下參。參齡達到15年以上者即稱之為野山參。
15-20年林下參味道:味苦,入口後持續一段時間,回味後有微微回甘摻雜較淡苦味,土腥味不濃,最後至無味。我們可以做個比喻,從入口到無味整個過程持續10秒。入口前4秒苦味,入口後4秒微微回甘苦味摻雜,之後2秒咀嚼纖維質幾乎無味。當然味道的持續過程并非隻有10秒,隻是做個更直觀的比喻而已。
30年以上老參
第三,30-40年老參,在這裡不再區分是否是園參,是都是移山參,因為根本就沒有這麼長年頭。這裡說的30年老參,包括林下參、僅在野生環境下進行過不超過一次移植的移山參,以及野生人參。這三種參的味道可以說幾乎相仿,
30-40年老參的味道:入口即微苦,味道散開後便無苦味,随之甘甜味道開始顯現,随着咀嚼甘甜味道越發濃烈然後漸漸變淡,直至完全吞咽後仍有回甘味道持續,幾乎無土腥味。可以說這種味道就已經達到古書中所說的:味甘、微苦。
隆桑有幸偶然機會嘗過近百年老參的味道,入口幾乎無苦味,咀嚼第一口即有一股極其提神醒腦的味道直沖頭頂,瞬間充滿這個頭部,整個人為之一振,味道之濃烈說出來似乎讓人不會相信,但的确是個人親身感受。随後便是口舌生津,甘甜持久,回味綿長,直至品嘗之後,仍久久回甘不散。
這應該是所有書籍以及網絡上唯一一篇對各參齡與味道聯系起來的文章。
人參野生環境下
總結以下幾點:
人參的參齡與人參的味道有直接關系,直接或間接影響人參回甘部分的體現,人參的苦味并非人參的主要味道,随參齡的增加而逐漸降低。
30年以内的人參具有土腥味,30年以上參齡的人參土腥味漸漸降低或消失。
人參的回甘味道随參齡增加而增加,至一定程度後不再明顯增加,但體現在回味時間上越發持久。
初步認為,人參的回甘味道的成分與人參功效有直接或間接關系。回甘味道越明顯,持續時間越長,人參的參齡越長,功效越高、藥效越好或所含成分越豐富。
30年以上老參,食用後似有瞬間提神醒腦作用,疑是道家與中醫所說大補元氣的說話來源。
以上結論為筆者結合個人感受與思考進行的總結與科學性推測。歡迎有興趣者交流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