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宮劇裡,我們經常看到聽到這麼一個刑罰——發配甯古塔。但凡聽到這個判決,跪在地上的官員無不面如篩糠,渾身發抖。這甯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為什麼清朝皇帝都喜歡把人發配到這裡?這裡又是什麼地方,能讓人一聽到這名字就膽戰心驚?發配到這裡的人就都死無葬身之地嗎?
甯古塔到底是個什麼塔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甯古塔的名字,就會想甯古塔是個什麼塔?他的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甯古塔并不是一個塔名,而是一個地名。他的位置大約是現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帶。甯古塔最早見于文獻是在《清太祖實錄》中一段描述:“上命巴圖魯額亦都率兵千人,往東海渥集部之那木都魯、綏芬、甯古塔...”。
甯古塔有新舊兩城,清太祖努爾哈赤為了便于率兵征讨各部,在牡丹江支流海浪河的南岸建立了甯古塔舊城。康熙年間又遷入新城,大概位置是現在黑龍江省甯安市。甯古塔,雖然地名中帶了一個塔字,但并不是這裡有一個塔。甯古塔是滿族的地盤,在滿語中“甯古”是數字“六”的意思,而“塔”則是“個”的意思。相傳是清皇族遠祖六個兄弟曾居住于此,于是得名。但這個說法,并沒有實際證據。而明末的兵部尚書張缙彥認為甯古塔得名于當地的一座山,他在《甯古塔山水記》中這樣描述:“甯古塔者,名其地也,其山則曰台,塔與台音相近也,或以山形如台,故名。”
雷峰塔鎮蛇妖,甯古塔鎮流人
看過白蛇傳的人都知道雷峰塔鎮壓着蛇妖白娘子,那麼甯古塔是如何鎮壓那些被流放的人呢?首先,這發配之路就足夠令人膽寒。甯古塔距離北京有七八千裡,犯人這一路要徒步前往,身上還要佩戴枷鎖腳鍊等刑具。一路風餐露宿,還有沿途的盜匪、野獸,能安然到達甯古塔已屬不易。其次,甯古塔當地的環境非常惡劣。甯古塔地處黑龍江一帶,在古代這裡環境氣候惡劣,大部分地區都是長年冰封,農作物無法生長。方拱幹曾說:“人說黃泉路,若到了甯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康熙東巡時也曾感慨: 我從來不知道流放有多苦,今天看到才知道,這裡沒房子住,土地貧瘠,還要服苦役。路上颠沛流離,到了這裡實屬可憐”。最後,流放之人雖然不要坐牢,但大多是要在當地服苦役。流放之人抵達這裡後,被安插到各旗或到官莊去種地燒炭,或成為披甲人的家奴。
“既被冰雪侵,況複遭群侮”生存處境相當艱難,而他們的出路無非兩條:一、編戶齊民,終老東北;二、幸得赦免或捐贖,得以回籍返鄉。雖然有的被流放的人在甯古塔看起來過得還不錯,比如楊越,他在當地開了一家紹興美食店,生意興隆,再比如詩人吳兆骞,被流放後在當地做了老師,經常喝酒作詩表達了對自己現在生活的滿意。究竟是苦中作樂,還是真心喜愛就各說紛纭了。流放雖苦,真正讓官員害怕的恐怕還是那句“永生不得回關”,對自己政治生涯斷送的絕望。
龍興之地,如何興了大清的龍脈
東北關外是清朝的發源之地,這裡是大清龍脈所在,被稱為“龍興之地”,甯古塔在這裡是如何興了大清的龍脈呢?前面我們說到甯古塔舊城努爾哈赤為征讨各部統一女真而建立的,随着“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伐”戰略的實施,這裡成為也成為後金勢力發展的重要據點。清軍入關後不久,黑龍江流域就不斷遭到羅刹國,也就是沙俄的侵擾。而在甯古塔駐防的官兵多次反擊沙俄,維護了東北部邊疆的安全。
甯古塔駐防官兵的任務很多:
一是巡邊抗擊沙俄的侵略,護衛疆土的完整;
二是修通驿道、加強邊疆與内地之間的聯系;
三是繼續招撫遠在東海及深山中的各少數民族來歸順,以擴充人口;
四是開始興建官莊,安置遣戍到此的流人。
鑒于甯古塔的位置十分重要,康熙元年正式設立甯古塔将軍。甯古塔将軍管轄範圍為黑龍江流域、烏蘇裡江以東、北到外興安嶺等地的軍務、旗務和邊務等事宜。這裡也成為清初東北關外七大重鎮之一。滿清統治者入主中原後,八旗官兵和旗人相繼“從龍入關”,本就地廣人稀的東北愈加空曠,平均下來每平方公裡還不及兩人。曾經清王朝為了保護這片“龍興之地”設置的禁關令、修築的柳條邊反而使東北的人口形勢更加嚴峻。也正是因為甯古塔這裡位置的重要性,清朝統治者也樂意把人發配到這裡,充實人口、鞏固邊疆,建設自己的發源之地。
甯古塔作為清王朝的發源之地,苦寒之地,又地處邊陲,肩負着守衛國門的重任,所以成為了清王朝發配人員的首選之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