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市場情緒回暖後的三個思路

市場情緒回暖後的三個思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8 06:58:29

市場情緒回暖後的三個思路(每一次市場低谷都是蓄勢最佳時機)1

制圖/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一年,對于開發商來講,市場冷了,融資難了,錢袋子緊了,回款慢了、去化壓力大了,這或許是最為寒冷的一年。

從政策角度來講,2019年,我國房地産市場調控依然不放松,全年中央聚焦房地産金融風險,堅持住房居住屬性,不将房地産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在因城施策的指導之下,全國各地共出台房地産調控政策達到570次以上,成為曆史房地産調控政策最密集的年份。

從市場層面看,百城新建住宅價格漲幅趨緩,部分城市由漲變為跌,重點城市商品住宅成交規模小幅調整,市場去化壓力加大。從二手房價格看,全國房價的拐點已經出現,二手房價格的下調城市和下調幅度将繼續加大。

從企業方面看,在融資渠道收緊的情況下,房企資金面進一步承壓。不僅大房企開始着手裁員、中小房企資金鍊更是緊張,部分“熬不住”的中小房企已經開始着手賣項目和資産來斷臂求生。人民法院公告網的數據稱,截至11月20日,今年房地産開發商的破産數量已經高達446家。

冬天雖然寒冷,但是我國房地産行業也正在這樣的嚴冬中發生着蛻變,擠掉市場泡沫、回歸居住本身、轉變盈利模式、探索新的業務方向、關注美好生活的種種需求……這一切,都仿佛是在嚴冬中孕育了新的生機。

在城鎮化進程加快、人民住房需求提升的背景下,市場空間和容量仍然存在。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前10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達到12.44萬億,保持7.3%的同比增長速度,同期,全國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首次超過去年。這也說明,雖然市場轉冷了,房子難賣了,但是,人們對住房的需求還在。

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人們回歸住房需求本身,房子不再是投機品,這也需要開發商苦練内功,回歸産品質量本身,才能在市場中立穩腳跟。

随着一線城市存量市場逐漸取代新房市場,在存量改造、舊改方面也有更多的機會。由于熱點城市的新房市場開發空間正在縮小,房地産行業的發展模式将由傳統的一次性銷售轉向長期持有運營。而在此過程中,誰能搶占先機就會先抓住存量市場的風口。

我國當前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給房企未來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商業地産、文旅地産、養老地産、長租公寓也成為房企争先布局的方向,這些領域都與人民的美好生活相關,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例如,恒大、融創等房企積極布局文旅産業,龍湖、綠地等加大養老地産的布局,萬科、碧桂園等布局長租公寓,龍頭房企正在積極探索美好生活需求,嘗試從單一的房地産開發到多元化的盈利模式的轉變。

每一個凜冽的寒冬都孕育着暖春的氣息,每一次市場低谷都是蓄勢的最佳時機。

畢竟,“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市場情緒回暖後的三個思路(每一次市場低谷都是蓄勢最佳時機)2

新京報 《标杆地産》特02版

□徐倩

編輯 袁秀麗 校對 薛京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